2016.11.21如何關注到孩子的感受?

昨天晚上,女兒用ipad看動畫片,和爸爸約定的是看一個小時。到時間了爸爸就提醒女兒關掉。女兒其實是一個很守約定的孩子,但是昨天晚上要求女兒關掉動畫片準備講故事的時候,女兒不同意,開始哭。跟爸爸說,剛才中間讓爸爸查找動畫片的時候浪費了10分鐘。要求補回這部分時間。在那個當下,我看到老公安慰孩子,理解孩子沒有看夠的心情。但是嘴里還是在跟孩子說,我們約定的時間到了。我走到孩子身邊抱著她,試圖給她一些安慰,想著讓她哭一下情緒過后可能很快就好了。可是孩子的哭場還是沒有停。我事后再回想我當時跟孩子的溝通的大概方式是這樣的:“媽媽知道動畫片沒有看夠,有些難過。”“但是這次約定的時間已經到了,那我們一起想想辦法,看看下次怎么樣能夠避免這樣的問題發(fā)生好嗎?”……我態(tài)度看似很好,但是這樣的對話仍然是無意義的,我的這些話語背后其實有指責的聲音,“不遵守約定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孩子并沒有感受到我對她的理解,所以,她的哭聲依然不能夠停下來。后來爸爸跟她說,我們今天多講幾本故事好嗎?孩子答應了。但是,我感覺爸爸只是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得到了緩解,并不是因為同理到孩子的感受,讓她感覺真正被接納被理解。

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慣有的模式,只是以前沒有覺察。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還是停留在解決事情的層面,沒有同理到孩子的感受。對于我們而言,孩子當下的感受,還是很難準確的捕捉到。這需要慢慢的練習,但我相信,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事后,我走了一下我和孩子的冰山: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媽媽的冰山:

事件:孩子因為看動畫片不滿足,哭鬧;

溝通姿態(tài):指責(內心是有個潛在的指責的聲音)

感受:失望,愧疚,無助;

觀點:不遵守約定,是不對的;有事兒說事兒,哭是不好的;不能共情孩子的感受不是一個好媽媽;

期待:期待孩子能夠守約定,能夠停止哭;期待自己能夠做個好媽媽,接納孩子的情緒,能夠同理孩子;

渴望:被認可,被接納;

自我:討好,壓抑,自我價值低;

孩子的冰山:

溝通姿態(tài):指責

感受:傷心,失望,委屈;

觀點:動畫片看的時間還不夠,浪費的時間不是我的錯;爸爸媽媽不理解我,不是好爸爸好媽媽;

期待:期待爸爸媽媽可以滿足我看動畫片的需求;

渴望:被理解,被愛;

自我:壓抑,委屈,不綻放;

當我梳理完這些,我的心很通透了,我不再糾結于如何去解決孩子不守約定、要求看動畫片的事情,當我們能夠關注到孩子的情緒、感受的時候,這些都將不再會是問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