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2-學習的基本過程

學習是按照一種默認的過程,是一種依靠本能去操作的過程,很少會去考慮步驟順序方法是否正確。但其實學習是要遵循人類認知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在這節(jié)課我們要認知這些基本的規(guī)律。

這節(jié)課是以糾正大家以前學習方法的錯誤認識為主,然后也會介紹一些正確的體系和方法。

第一件事,要了解學習的基本構(gòu)成和步驟。接下來我用一張圖來演示,學習的過程有八個步驟,但也不是說學習就一定要死板的經(jīng)歷過以上八個步驟。

這八個步驟分別為方向,資料,篩選,認知獲取,認知消化,認知固化,模式建立以及模式拓展。

第一:方向。方向的意思是指學習方向的確定,就是我們首先要確定自己要學習什么東西;

第二:資料獲取。就是確定我要學的方向之后,就去尋找這個方向上的資料。

第三:篩選資料。雖然我們可以掌握很多資料,但是我們不可能學會全部資料,那我們到底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怎么去篩選最適合自己的,高等學習資料呢?下一節(jié)課會教給大家!

第四~第六:認知。這里的認知是指認知獲取、認知消化、認知固化。

第七~第八:模式建立以及模式拓展。

這八個步驟就構(gòu)建了我們比較完整的系統(tǒng)化的一個學習過程。但我們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八個步驟中好像都有一些自己的影子,但自己好像又沒有嚴格按照那樣去做,所以大部分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是有很多地方?jīng)]有做好或者有缺失的。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大部分人的學習基本就停留在基本的前四個步驟,最多也就在第五個階段為止。

只有少部分的高級學習者還會刻意的去做后面的認知固化,模式建立,模式拓展。而大部分人就是只到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五個環(huán)節(jié)就結(jié)束,所以大部分人資料的篩選和固化的過程是有錯誤的,大部分人的學習速度和質(zhì)量都不是特別特別的好。

下面說說這八個步驟:

第一個:方向的確定。跟你的職業(yè)規(guī)劃,人生規(guī)劃興趣方面,都很相關(guān),確定方向主要還是靠自己。

第二個:資料獲取。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獲取些學習資料的呢?在學校我們一般都不用去考慮這些問題,因為一般都是用教科書或者輔導的資料,而且還都是老師和國家給我們發(fā)的,重點是我們從學校出來后,到社會上的自學,這些學習資料應該如何去獲取?

比如我想學習c語言編程,我應該去找什么?我想練習書法,應該去找什么?我估計七八成的人都是瞎找一通,因為我們都缺乏系統(tǒng)的比較好的資料獲取方法。所以,真的很多人都是早找到什么就看什么或者身邊的人推薦看什么你就去看什么,但是這個真的是有很大的問題,這樣瞎找一通,造成結(jié)構(gòu)不系統(tǒng),也就是說你找的資料很少。

只有一本教材或一篇文章是不能覆蓋你要學習的知識及其有關(guān)的知識網(wǎng)絡(luò)。如果我們能找多本書,多個視頻,多篇文章去學習就比較全面。但要尋找這些東西,因為我們?nèi)狈Ψ椒ǎ砸視r比較混亂,導致學習面不全。自己感覺是學了很多東西,但是在看了很多書之后,還是在這個領(lǐng)域缺失了很多知識,沒有學習到整一個結(jié)構(gòu)的知識體系。

知識是網(wǎng)狀的,知識與知識點之間是有連接千絲萬縷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在這個網(wǎng)中破一個洞啊,是很可怕的事情,會導致整個網(wǎng)的強度下降。因為,缺失的很多知識可能會導致整個知識結(jié)構(gòu)體系的崩塌,而導致我們永遠都看不懂這個領(lǐng)域里面的基礎(chǔ)知識,因為我們可能已經(jīng)缺失了這些基礎(chǔ)知識。

我們有可能東找一下西找一下很多知識,貌似看起來量很大,但在教科書中間有很多東西是重復的。你是看了兩本書,但是實際上可能就是看了一本書多一點點,所以你亂找資料,導致在資料獲取這方面做的很不好,導致我們沒有學到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效果也不好,這個也是很多人所不重視的一點。

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成為學習達人的話,那以后我們在尋找學習資料的方面就一定要下功夫。那么到底具體上怎么去找呢?我們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資料的獲取會非常詳細的跟大家去探討這一部分如何去學。

我們再來看下一步,篩選學習資料。同樣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篩選學習資料嗎?大部分就是兩種方法:一種就是找到什么就看什么,還有一種就是找很多的學習資料。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老師會給我們講課,那從學校出來之后呢?我們基本都是自學,我們找到的書籍、文章、視頻的學習資料就相當于我們的老師,但是我們要清楚,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是一個學習資料過剩而非稀缺的年代。海量的學習資料,其實質(zhì)量差別非常大。

好的會非常非常好,會得也會非常非常壞,甚至有些知識會把我們帶到坑里去,好的學習資料相當好的老師能夠讓我們受益終身。壞的學習資料相當于壞的老師,會影響我們一輩子。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找到一堆學習資料,如果我們不經(jīng)篩選判斷,一股腦的去學習,這也是非常危險的,浪費時間且不說,而且壞的資料可能會讓我們學到錯誤的知識,這種錯誤的知識融入到我們的知識網(wǎng)絡(luò)中去,以后即使我們認識到它是錯的,要修改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大家可能有過這樣一個經(jīng)驗,不管我們?nèi)ゴ蚱古仪颍@球也好,如果我們小時候,早期學習的時候,沒有好的老師去教你正確的發(fā)力方法和姿勢,可能在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和高手過招就歇菜了,總打不贏高手。

然后,即使你后面認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能找到很好的教練去教,但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錯誤的姿勢和發(fā)力方法去矯正起來特別麻煩。反倒是那些小時候沒學過,像一張白紙一樣沒有基礎(chǔ)的人,然后遇到好的老師,去教學,一開始就學的正確的發(fā)力方法和姿勢,反而比好像有基礎(chǔ)的你更快,質(zhì)量更好。

所以篩選學習資料這件事很重要。但是你不要急急忙忙找一本書去學習,給自己營造一種學習很充實的假象,這樣還不如在嚴肅的學習之前認認真真通過好的方法去篩選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這叫磨刀不誤砍柴工。

那么這種獲取和篩選學習資料的方法,在下一節(jié)課都會跟大家分享。

第三個:認知獲取。同時這一步也是整一個是60天引爆學習力中最重要的一節(jié)課。我們來思考最普遍關(guān)于學習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不管在學校學習也好,以后出來社會學習也好,總是會出現(xiàn)那種看懂了聽懂了但是不會做,做不好的情況,為什么會這樣呢?

同時,我們很多人也可能會有這樣一個認知,看懂了,聽懂了,難道不就是代表著我學到了嗎?比如說我去看書,我也看會了,這難道不就是學習的嗎?那么我看會了,不就是學完了嗎?

也就是說,很多人會認為看懂聽懂就是學習的終極。那么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種認識很可能是關(guān)于學習方面最大的一種認知錯誤。其實,看懂,聽懂,在學習中起到的作用,大概就是我們認為的一種認知獲取的作用,而不是一個學會了一個標志。

為什么說聽懂看懂是約等于認知獲取?所謂的認知獲取,是指我們知道了一些概念,或者知道一些方法信息都是你知道大概找到這些東西可以用來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那什么叫獲取?就是某些東西也不知道在某一個瞬間,我們看一個文檔,或者看一個音頻、一個視頻,使我們知道了這些東西,這就叫獲取。

關(guān)于認知獲取,我們要清楚的一個東西是什么呢?認知獲取也就是,認知概念。看懂概念是學習的開始,但絕對不是學習的結(jié)束。當下很多人就認為認知獲取,是認知或是學習的結(jié)束。

比如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會去這樣認識一個人,過程往往是這樣開始的。我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然后有認識這個人的朋友向你介紹這個名字后面的這個人。比如他的性格是怎樣的?有可能朋友會跟你這樣介紹這個人:脾氣暴躁,沒有耐性,但是心地善良,對待朋友也非常仗義,朋友會傳遞這樣一個概念給你。

那么這個概念,他說的話,這些文字,你都能聽懂看懂,然后聽懂看懂之后呢?你大概會知道新認識的這個人大概是怎么樣的?但是,你也會很清醒的知道,你不會認為你已經(jīng)很了解這個人,或者掌握這個人的特性。難道我們會傻到朋友這么說幾句就感覺自己很了解這個新的朋友嗎?不會的!

但是在學習的領(lǐng)域,我們?yōu)槭裁淳褪强炊畷险f的一些概念和故事,就認為我們能了解這個故事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呢?

所以,學習和我們認識新的朋友這個事件是一樣的,知道概念,然后了解解題這個過程,是代表說我們獲取了一些基本的信息。距離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學會,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情景,上課老師講的都懂,一考試就忘了,看那些操作步驟,感覺特別清晰明了,但當自己做一遍也會錯漏百出。因為我們還沒有看透本質(zhì)原因,為什么?知道概念看懂概念,和自己的學會是不一樣的

首先,要搞清楚兩組新的概念。

第一個概念:明知識和隱知識概念

什么叫明知識?那就是最核心重要的知識,比如我們學數(shù)學中的公式,這就是明知識。這些都在教科書里面,明明白白,也就是白紙黑字的寫出來給我們看。之所以要把這些東西寫出來,也是因為這些東西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所以才寫在書上的,那么市場就那么這種就叫明知識。

通常學習所學到的第一種知識就是明知識,但是某個知識點學完了明知識,就學完了所有嗎?

不是的,這些信息絕對不是我們所要的全部。關(guān)于某個知識點,可能有很多細節(jié),注意事項,特殊情況等是教材資料里面沒有寫的,那么為什么教材會不寫呢?難道是坑我們嗎?

不是的,因為任何教材:第一,不可能全部都寫出來,他要考慮成本,如果都寫出來,這本書的厚度都要增加到5到10倍,這樣是很難使用的,這樣的教材也會變得特別無聊,特別枯燥。

那么跟知識點相關(guān)的很多細節(jié),注意事項,特殊情況等等,但是又沒有在資料中寫出來的知識,我們就把它稱隱知識。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學完知識時,他就覺得已經(jīng)徹底掌握這個知識點,但是他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隱知識自己完全沒有掌握,是一片空白。

結(jié)果一做作業(yè)呢,只靠明知識解決不了,還需要一些隱知識配合的時候他就不會做了。那么這個樣子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一個新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獲得隱知識呢?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下面三個方法去獲得隱知識:第一請教前輩;第二查詢百科全書;第三多次實際操作。

第一條請教前輩。這條東西其實很好理解,同樣的一個知識點,我們是新手,那么前輩對各知識點的理解和深度以及對這個知識點掌握的全面程度肯定是要比我們這些新手多很多的,也就是說,關(guān)于這個知識點他們掌握的知識,會比新手多很多。

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向前輩請教呢,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這也許就是老師存在的核心意義,所以好的老師,絕對不是那種能夠把課本給我們講的特別透徹的老師。

好的老師不是去教書本上已經(jīng)有的東西,而是能告訴我們書本上沒有的那些隱知識。一個老師如果只會對我們講書本上的知識的話,一般就不是一個好的老師。

比如說,我從初中開始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打乒乓球,我自己是自學的,后面我自己買了一些教材去學習打乒乓球,比如怎么發(fā)球啊,怎么進攻啊,怎么防守啊,怎么推擋啊等等。經(jīng)過一番勤學苦練,確實也有進步,過了幾年,也給自己請了一個私教,這個私教就教我打乒乓球。

他教了我一個小訣竅,發(fā)球影響著整一盤球局,我們的眼睛不能一直盯著想要發(fā)球的方向,如果一直盯著想要發(fā)球的方向,對手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你的進攻路線,那么我們的整場球的效果就會差很多。所以我們可以怎么樣呢?

我們可以通過目光,盯著某一個方向卻發(fā)另外一個方向,來誘導方向,使對手不清楚你的進攻路線,這個知識在大部分的教科書中都沒有告訴我,但是我在實戰(zhàn)中去用了一下發(fā)現(xiàn),效果其實是特別好的,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訣竅,后來這個私教,還告訴我特別特別多的打乒乓球隱知識,而這些隱知識就豐滿了我的乒乓球知識體系。

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后我的整個實戰(zhàn)能力,就會上升了很多。那如果說沒有一個這樣的有經(jīng)驗的私教來教我們這些知識,而我們只是去看向市面上能買到的教科書的話,可能很久都學不會。我們只能靠自己在一次一次失敗中去悟,但是如果我們能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一些技巧的話,這個過程會使我們縮短很多時間。這第一個方法是請教前輩達人,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到網(wǎng)上去購買收費的課程,找名師拜師的原因。

雖然靠自學也能學會,但很多知識是隱知識的積累,自學會使學習時間變得很長。

第二是學習百科全書。查詢百科全書,那么,這個百科全書是我們不是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百科全書?這個百科全書到底該怎么理解呢?有不少知識有不少技能,是有類似百科全書存在的學習資料。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某一天想要學習如何制作ppt?ppt這個軟件是微軟公司開發(fā)出來的,那么微軟公司本身就有一個軟件的使用幫助,這個軟件的使用幫助是特別全面。

只要關(guān)于這個軟件的任何一個功能,這個幫助里面都有特別詳細的介紹。而且把可能各種出現(xiàn)的情況都給你說明,那么這樣子的一個說明使用幫助,就相當于ppt軟件的一個百科全書。

又比如很多崗位,特別是在一些工廠或者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一些公司,一些崗位,針對每一個崗位,往往都有一本特別厚重的操作手冊,那么這個操作手冊也相當于是這個崗位的百科全書。

那么這種百科全書往往都是羅列式,就是說明你要做什么和你能做什么?你做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也都給你列出來,把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操作要點都給列出來,一般來說,它就像是一個工具書一樣,看起來特別枯燥無味。

但是它最大的價值在于全面,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基本教程,也就是明知識之外的隱知識。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領(lǐng)域的達人專家的話,我們一定到最后一定要去看這個行業(yè)的百科全書。

例如運動類有很多訓練手冊,比如啞鈴訓練中手臂要抬起多少,什么時候用什么重量都會寫的很詳細。還有你想學寫作,那你得去看詞典,寫作手法大全,比喻修辭手法大全等等藝術(shù)類的“百科全書”。最重要的不是教你方法,而是補全你的隱知識。

第三個:獲得隱知識的方法,叫多次實際操作。很多操作步驟在我們的學習資料里是會看到的,特別是這種案例式教學的過程中,都會特別詳細地把第一步該做什么第二步該做什么非常完整的去告訴我們。當我們自己看的時候,這些步驟可能就很一清二楚,但真正做起來就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因為這些操作步驟省略了很多隱知識,我們只有通過大量的實操,不斷的在這些實操中遇到問題,遭受挫折,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些隱知識會讓我們對操作步驟的理解更加全面。如果我們有查找百科全書的習慣,去查找官方的說明書,我們也會避免踩這個坑,就算我們在實操中遇到一些挫折,我們也就能學到一些知識。

這是三個我們能獲得一定隱知識的主要途徑。我們出現(xiàn)看看懂不會做,看懂做不好的問題,其實是我們的隱知識沒有掌握全面。那通過這三個方法,我們學習的情況會大為改觀。那么這就是第一個概念。

第二個概念:工作記憶以及非工作記憶

第一,什么是工作記憶和非工作記憶?我們接觸任何的信息,視頻音頻或者文字圖像也好,看懂了概念,那么這個概念就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大腦中,這樣就形成了記憶。

記憶,代表著我們大腦中多了一段原來所沒有的知識。但是同樣是記住了某些信息,程度上是可以很不一樣的。這種程度主要體現(xiàn)在我們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和應用上的不同。一開始我們剛記住的某些信息,基本都處于非工作記憶。什么是非工作記憶?

第一:容易遺忘。也就是我們看懂某些概念,卻只有這個記憶,多的這個記憶我們還沒有深入理解,并且還沒有和已經(jīng)掌握的其他知識結(jié)合成網(wǎng)絡(luò),所以關(guān)于這個東西,如果我們不頻繁去使用它很容易遺忘。

在過去我們有這樣一個經(jīng)驗,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會去百度搜索,找尋它的解決辦法,然后我們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但是因為接下來好幾天我們沒有遇到重復的問題,類似的問題。比如說,一個星期以后我們就把這個解法給忘了,接著我們又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又不會了,所以非工作記憶我們是很容易遺忘的。導致我們只能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來解決類似問題。

比如我學習到一種解法,那如果再遇到基本一樣的問題,我就可以解決。因為我的記憶中有這個結(jié)法,但是一旦遇到的是類似問題,并且有一些不同,我們可能就不能解決。因為我們掌握的這個信息,只有淺層的應用,生成的這種應用解法很少。

第二:效率低。就是我們每次使用這些信息和知識的時候,就是非工作記憶里面的信息。每次都要大腦努力去調(diào)取記憶,去回憶解決的過程,然后比較拙劣地去模仿原來的過程。所以它的效率是比較低的。

那么對于非工作記憶,我們能不能通過一些方法,把它過渡到工作記憶里面去呢?工作記憶和非工作記憶形成鮮明的對比,下面這三個特點:

第一:不易遺忘。我們對這些知識體系概念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luò)里面去,掌握的特別透徹,所以就很難忘記;

第二:靈活應用。它能夠讓我們靈活使用這些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這些知識點去排列,是解決新的組織問題。掌握這些知識可以很好的和我們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聯(lián)動起來,產(chǎn)生更大的動力,使我們對知識的應用可以融入到自己的本能中去。有時,可能未經(jīng)思考就已經(jīng)能解決問題。

關(guān)于這方面,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新手開車和老手開車。我們新手開車,有的時候看到紅綠燈,但不知道怎么做。可老手開車看到紅燈就好像一個本能一樣去應付,就是因為老手開車的知識已經(jīng)到他的工作記憶中去,而新手還在非工作記憶中。

所以有的時候老手和新手最大的區(qū)別,不在于說知道多少這些開車知識,而是這些知識是在工作記憶區(qū)還是在非工作積區(qū)。也就是專家和非專家的區(qū)別在工作記憶區(qū)存儲的信息到底夠不夠多,網(wǎng)絡(luò)夠不夠大,夠不夠全面。

而我們一開始學習,到看懂聽懂這個階段,最多也只是我們讓這些信息進入我們的非工作記憶區(qū),甚至連非工作記憶區(qū)都還沒有進。那我們怎么敢認為我們已經(jīng)學完學懂了呢?想要成為高級學習者,必須把非工作記憶區(qū)的知識慢慢地通過一些方法過渡到工作記憶區(qū)中。那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把這些知識過渡到工作地區(qū)呢?

我們一開始跟大家說的學習八大步驟:方向,資料,篩選,認知獲取,認知消化,認知固化,模式建立以及模式拓展。那么,把非工作記憶區(qū)的信息過渡工作記憶區(qū),其實是在認知消化、認知固化、模式建立,模式拓展這四個步驟去進行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的學習效果都不好。

因為大部分人的學習都進行到認知獲取這個階段就結(jié)束了。有一些人認為我的學習已經(jīng)是結(jié)束了,這個時候,最深入也就是到認知消化這個階段。而更加重要的決定了我們能成為高級學習者的認知固化、模式建立、模式拓展,卻完全沒有去。所以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我們沒學好吧。

同時還有一個東西需要提醒大家需要去注意:現(xiàn)在非常流行碎片化學習的概念。比如利用上下班的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去進行學習,或者說我在開車的時候聽一段音頻進行學習。但是我想告訴大家,這種碎片化學習,絕對是不夠的。

因為這根本就沒有后面的消化和固化以及模式建立拓展。這種碎片學習或者音頻學習,頂多能夠達到認知獲取的目的,也就是讓我們知道一些概念,讓我們知道一些名字,讓我們知道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只能知道這個程度不代表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每天通過碎片化學習,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學習,對碎片化產(chǎn)生依賴心理。只有一種學習手段的話,你永遠都不會成為高手。碎片學習只能成為我們的知識補充手段,而不能成為我們的系統(tǒng)化學習。真正的系統(tǒng)化學習必須包含各方面。

那么我們再來看下個步驟:認知消化。認知消化是認知獲取的更深入,認知消化其實是一個從獲取該念到對概念和知識進行多角度的深入理解。基本來說,就是做三件事情:一獲取新概念和信息;二,了解這些新概念和信息能解決什么問題;三,為什么這些新概念和信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實際的例子,某一個階段我在學習減肥的相關(guān)知識,那么在學習的初期我就看了一些書,了解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熱量、卡路里、倏爾體脂率等等。在這個階段我了解了很多知識概念,然后,在下一個階段,通過這些概念慢慢去解決一些問題。比如控制食物熱量和多運動就可以減肥。

這代表我對這個知識的理解就特別顯著。那么到第三個階段,為什么少吃多運動可以減肥呢?為搞清楚這個東西,我們就會深入去學習更多的隱知識。比如,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基礎(chǔ)的新陳代謝,而根據(jù)基礎(chǔ)代謝率,我們算出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熱量。

然后除了這種基礎(chǔ)消耗,還有額外增加的運動會增加熱量消耗。同時你知道,我們吃任何東西會補充熱量。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控制熱量方面的問題來達到減肥的目的。我們可以理性地認識到減肥這件事情里面更規(guī)范的一些知識。

如果我每一天攝入的熱量,小于輸出的熱量,那么身體熱量不夠,它就會燃燒身體脂肪的熱量,具體表現(xiàn)就是我們會減肥。相反如果攝入的量與支出的量相差不大,那么身體里用不完的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去囤積。

所以要減肥,我們就要減少攝入的熱量,增加支出的熱量,那我們這個階段叫學習減肥知識的三個步驟。在實際操作中的加深我們對這個知識的理解。那么這個也就叫一個認知消化的過程。

下一個階段叫認知固化。認知固化是一個慢慢的將我們新掌握的新概念知識從非工作記憶區(qū)往工作區(qū)推動的一個過程,沒有固化的認知,要使用的時候,總需要想很久,可能有時候還總想不起來。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會很容易遺忘,就會很被動,即使沒有遺忘,就是用的時候也用不好。因為我們還沒有把這些知識固化到不假思索的地步。

接下來用三招教大家,把知識從非工作記憶區(qū)繼續(xù)轉(zhuǎn)移到工作記憶區(qū)。第一,反復大量的練習;第二背誦記憶;第三學習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

第一:反復大量的練習。分兩部分,教程里的操作步驟我們要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實操,這個是第一個部分反復練習,第二是大量練習,當我掌握了基本的知識之后,要去解決新的問題,一次要一次的去應用這些知識,這兩個部分結(jié)合起來,就叫做反復大量的練習,這是我們把非工作記憶區(qū)的知識轉(zhuǎn)移到工作記憶區(qū)最主要的一個手段。

我們每一個人在學術(shù)上的巔峰可能是在高中吧,那時我們每天都要重復練習很多考題,做很多試卷,但是到大學和工作之后,我們各項學習能力都在下降,大家知道為什么嗎?這是因為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都要采用一種大家不提倡的題海戰(zhàn)術(shù),學會一個知識就做與這個知識相關(guān)的題,做到你吐為止。大家盡管很鄙視這種模式,但是這種戰(zhàn)術(shù)是對我們徹底固化某些東西是特別有效的,這就是反復大量練習的一個重要技術(shù),關(guān)鍵這部分是怎么去做?

第二:背誦記憶。對核心知識的背誦記憶,是固化認知,非常有效的階段。有時候有一種情景,我們心里會覺得自己記住了一些東西,但說不出口,即使說出來也支離破碎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具備背到脫口而出這樣一個地步,尤其是核心的知識和信息。

第三:持續(xù)學習關(guān)聯(lián)知識。知識和知識之間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我們想去固化知識點,并不代表說,我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知識里,因為,知識和知識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互相支撐的,像一個蜘蛛網(wǎng)一樣,每一個節(jié)點,就代表1個知識,節(jié)點和節(jié)點之間關(guān)聯(lián),就代表著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假如說你只學習一個知識點你去,而不去學習其他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點,那么這樣的知識相當于蜘蛛網(wǎng)中孤零零的一個點,或者說只有一根線和它相連。這樣的點,你覺得它牢固嗎?肯定是不牢固。風一吹起來,可能就走掉了。

如果我們能不斷學習跟知識點相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就像不斷地在織網(wǎng),把這個點點都固定住,那么我們對這個知識的認識就做得特別好,這個點我們掌握的程度就會特別牢靠。以上就是如何去固化知識點的三個步驟。

最后我們來看,模式,建立和模式拓展。模式建立是指,在掌握新知識,固化和網(wǎng)絡(luò)已搭建好之后,我們要去了解如何根據(jù)這些知識點和隨機判斷等方式去解決新問題,就是要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以及構(gòu)建的知識網(wǎng)絡(luò),去構(gòu)造出一種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模式出來,這種就叫做模式建立。

案例式學習中的弊端就是我們沒辦法用有限的案例去解決無限的問題。用老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我們要怎樣才有這個能力呢?

就是我們要構(gòu)建出一種解決問題的模式,為什么有些人能根據(jù)有限的知識點去解決新的問題呢?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這個核心的能力,利用老知識的一個網(wǎng)絡(luò),產(chǎn)生出新問題的解決模式。

而模式拓展是說我們把已經(jīng)學到的新知識網(wǎng)絡(luò)構(gòu)造出來的新模式,和我們的老模式,老網(wǎng)絡(luò)老知識人合為一體進行拓展,那我們整體的這個整體的知識網(wǎng)絡(luò)越來越龐大,最終觸類旁通。

PS:以上文字來自啊何的《60天引爆學習力》第二節(ji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