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琪
?“奶奶!奶奶!”我哭喊著推開人群,擠到你的身邊。這是我看你的最后一眼,永生難忘的一眼啊! 我握著你冰冷的手,久久佇立,你為什么不睜眼再看我一眼啊!你就躺在那,依然那么平靜、安詳,好像睡熟了一樣。當神仙們蓋上棺材天的時候,我轉過頭去,不忍再看。我知道,你這一覺將睡上百年,千年,睡到永遠。那胸前的白花,那潔白的挽聯,那黑白的相片,那毫無生氣的花圈,那一張張悲哀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的刺眼。一切又都是那么不真實,就像在夢里一般。
?在辦公室接到父親的電話,很簡單,就一句話,可一個字一個字的砸在我心頭生疼生疼,我從來沒有聽過父親這種聲音,他那么一個玩世不恭的人,此刻滿是無助悲涼又夾喑啞的對我說:“奶奶快不行了,速回!”
?回鄉的路上,哥哥把車開得飛快。車窗外飛逝而去的畫面就像一張張時光的臉在放映。2012年4月20日奶奶突然中風導致癱瘓到今天,已經整整臥床四年又兩個月了。那個時候我還在大學上課期間,假期里我也是不回家的,要兼職賺錢。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從小窮怕了的孩子,離開了故土,就不再想回家。后來暑假開始了,奶奶托父親給我打電話,說家里西瓜熟了問我什么時候回家。開始我還說你老了嫌你煩,回來后才知道你癱瘓了,怕我傷心一直瞞著我。
?從小我和你感情就很深,父母去上海打工時便是你帶著我。那會兒我牙不好,每次牙疼你比我還著急,也不知你哪打聽到的,喝墨魚蓮子湯治牙疼,就張羅著給我買來燉湯給我喝。那個年代,墨魚和蓮子是很貴的,你撿一年礦泉水瓶攢的錢還不夠買一斤,還笑著說沒關系只要我牙不疼就好。自己一生勤儉,卻把最好的留給我。
?三年級的時候,我上了地方臺。通知是七點半播出,家里沒有電視機,你大老早吃過晚飯就去鄰居家的電視機前守著。你不認識字,也聽不懂普通話,只知道你孫女到電視里頭了,后來逢人就夸你孫女上過電視,絕非等閑之輩。其實當時根本沒什么,我只是代表留守兒童發言。我從小作文寫的不錯,你總和村里那些老嫗嗑咾:俺家姑娘以后可是大作家,把你們統統寫進書里還能拍電視劇哩!畢業后我陸陸續續發表了一些作品,卻未曾給你寫過半個字,沒想到這一起筆已人天兩隔。我并非那么優秀,你卻視我為寶。
?平日里你不怎么愛說話,可能是你太操勞了。剛癱瘓的頭兩年,下身不遂坐輪椅,但是頭腦還是很靈活,閑了下來話就多起來。我告訴你我畢業的時候,你指著畢業證上的我說,我們家閨女長得可俊了,越來越漂亮,其實我自己覺得那證件照都丑的不忍直視。你還總惦記著我大學畢業后,帶個男朋友回家給你看看,說要找孝順的、帥氣的、有才的男娃才配得上我,其實你孫女又笨又不漂亮。不管我是圓臉還是單眼皮,在你心中我是最美的天使。
?“開眼光,觀八方;開鼻光,聞色香;開足光,走四方;開心光,亮堂堂......”人們常說“老變小”,確實如此,癱瘓后你的肌肉就逐漸萎縮,就五十斤左右。我幫你穿壽衣的時候,更是輕的像一片羽毛。你入殮時,我用棉花擦著你的臉,想到以后的日子,在這個世界里我永遠不可能再看見我最敬愛的奶奶了,更是心如刀絞。你最怕給晚輩們添麻煩,所以算在大暑這個節氣離開。因為你知道暑假大家都回來了,二來你知道鄉下辦紅白喜事要晴朗的天氣,雨雪天到處都泥濘不堪不方便。人都走了,還要為自己的后事操勞,我的奶奶呀!以后你再也不會一針一線給我縫制的棉衣了,即使全球變暖,沒有你的日子里我拿什么御寒;以后你再也不會用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錢,為我買那些在當時看來很奢侈的零食了;以后你再也不會央求我暑假別太辛苦有空回家吃西瓜了;以后再也見不到沒有牙齒但仍喜歡含著冰糖的你了;以后再也沒有人在我摔倒或被公雞啄得受駭時,邊拍我胸脯邊拍泥巴地口里不停念著“乖乖不綽駭哈,乖乖不綽駭!”;以后你再也不會給我講小日本鬼子進村的故事了;以后你再也不會天熱時給我打蒲扇趕蚊子了……
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你一生育有6個子女,現在正是你享福的時候你怎么就走了呢?你沒讀過書,但你會說:“樹本無心結子,我亦無恩于你”。看著那一個尖尖的土堆,你艱辛、耐怨、勤勞地操勞一生,你一生都在為農活、生計、子孫牽掛,唯獨沒有自己。愿飽受病魔摧殘的你去那沒有疾病的天堂。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身體靜下來的時候,看著鏡子里自己燦爛的青春,竟會想仿佛是自己吸收了那本屬于老人們的生命……
安琪:奶奶奶奶,以后我成大作家一定把您寫進書里!
奶奶:稱呼我用‘你’就好,爺爺用‘您’吧他更偉大你要尊敬他,乖孫女答應奶奶好嗎?奶奶呀會用竹子延長命來,看你成人、成才、成家。
第一次看爸爸掉眼淚,我知道那眼淚里有悲痛還有愧疚,我知道他的難過比我更多,畢竟爸爸的媽媽走了。奶奶用她的離開讓我學會了如何為人子女——
人生最遠的距離,不是你站在我的對面,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等我等于能夠說出我愛你,你卻不在我的對面了。
?年齡漸漸變大的父母,身體變得異常脆弱,父母最大的驕傲是孩子,孩子最大的牽掛有時卻并非是父母。行孝,不是嘴上說說,需要抓緊時間,最好就在當下。一萬句我會給,不如一句:爸媽,我回來了。人生最怕“子欲養而親不待”,死后花多少錢辦多么隆重的葬禮,也不如活著的時候一件哪怕并不暖和的衣服來得實在。
?中國有句老話,叫“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的時候不要輕易外出,如果要外出,也要有章法,不要讓父母擔心。以前的我根本不以為然,當我意識到父母子女今世的緣份是有期限時,我才開始變得更有耐心,變得愿意傾聽,愿意了解并滿足他們的需求,學會好好說話。
?或許,只有當我們內心有了想保護的東西,才會褪去天真的樂觀,意識到這世界無處不在的危險和意外,開始變得膽怯、敏感,學著有備無患和小題大做。現在的我,坐租車會記下車牌號并發給父母,晚上10點以后絕不獨自在外逗留,學習保養身體每天鍛煉,身體出現不適一定會主動看醫生,出差前會把詳細行程告知父母,遇見小偷不再傻乎乎地大喊,不隨便跟陌生人搭話,學習一些防身的技術……
?以前總覺得他們的叮囑太“嘮叨”太“多余”,現在時時刻刻謹記于心,不再覺得他們大題小做,而是用心執行。因為我特別怕,怕自己一時疏忽,讓他們晚年凄涼;怕自己橫生枝節,讓他們憑添擔心。我特別怕,怕他們老無所依;怕自己會后悔,怕他們等不及。我最怕,那些說不出口的愛成了悼詞,那些說出口的惡語反而成了永恒。“我”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還有對我父母的責任。
?我們都不愿承認父母變老這件事,因為它太殘忍。一旦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也只希望,自己已經力所能及,讓他們過上舒坦的日子;能撲在他們懷里,告訴他們,我愛你,請你也好好愛自己,一直一直平安健康下去。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行孝需及時。他們都老了,你不會還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