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10月,我終于有了第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一臺紅色的甲殼蟲。其實買車的時候也很糾結,當時店里只有黑色,藍色和紅色都在路上,銷售告訴我,這三個顏色怎樣選都可以。我想了又想,還是決定要了熱情似火的紅蟲。
買車之前跟老公談判過,他總說讓我先學會開,然后再買。我不同意,我說買了,我自然就能開。可是當真的付了錢之后,我還真的有點兒壓力。趕快找人練車吧,這牛都吹出去了,不然怎樣收場。第一天,我找了陪練,練了滿滿2個小時,心里真沒底啊,方向盤在我的手中仿佛不太聽話,手和腳配合得也不協調。看見人,看見車就很緊張,總想躲。第二天又約了2個小時,結果因為有事情耽誤,才練了一個半小時就回來了。第三天,還沒等練,我就接到通知,車已經到了。老公陪我去取車,加好了油問我,要不要幫我開回來,我咬著牙說不用,說自己能開,于是,我就哆哆索索,戰戰兢兢地把車開回了家,記得正好趕上晚高峰,為了練習膽子,我竟然在人民廣場轉了兩圈兒。看來開車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但我還是出了一身的汗。
接下來,我迅速地為我的蟲子找到了組織,加入了甲殼蟲的車友會,從此我的蟲子不再孤單。偶爾銷售公司會組織活動,我們也會幫忙拍一些宣傳片。后來就有一些婚介公司找我們,要求幫他們出婚禮,婚禮的要求都比較特別,有的要五顏六色的,有的只要紅的和黃的,還有的特別指明不要黃色的,說黃色的不吉利。雖然婚禮的時間都是大早上,給的錢也不多。但我們為了能夠聚在一起吃個飯,還沒睡醒就爬起來,也算是很敬業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吉林市參加的婚禮,聽說這對兒新人在澳大利亞留學,只是趁著假期才回來舉辦婚禮的,總共要了10臺甲殼蟲,每臺給800元,還給我們每人在網上買了套衣服,這應該算比較大氣的人家了。到吉林的時候大約是早上7點,來接的人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吃肯德基,又每人給了100塊的紅包。想著畢竟是收了人家的錢,總得有點兒職業規范,飯咱就別吃了,紅包該收還是收,不要辜負了人家的一片心。這一對兒新人辦的是草坪婚禮,當時能在吉林市這樣辦婚禮你的人并不多,現場很多人也很多車,充分顯示了雙方父母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婚禮很氣派也很順利,還邀請我們一起去吃自助的婚宴。我們當然不能吃,找了一家吃魚的地方大吃了一頓。
大約是3年吧,教了我一個月英文的美國老師回國后,從美國寄了甲殼蟲的車貼給我,我的蟲子被裝飾成了渾身帶點兒的瓢蟲。雖然貼了以后發現是它害蟲,但這并不影響光彩奪目。唯一不好的地方是這車太顯眼,總是有朋友打電話,說在哪里哪里看見了我的車,這么高的回頭率,我要是想干點兒壞事兒是萬萬不能的。
直到今年的5月,蟲子到我家已經有8年半的時間了,雖然才跑了5萬公里。要不是它的保險費用太貴,要不是修理它的費用太高,要不是空調熱得太慢,要不是去年冬天它的2次罷工,我想我是不會賣掉它的。其實有點兒舍不得,畢竟它陪伴了我那么久,帶給我那么多的回憶,可是它畢竟還是有點兒老了。我不知道我的蟲子它現在在哪兒,也不知道它的新主人是誰,我希望買回去的那個人會好好的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