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怎么辦呢?
去問前輩,自己去摸索,百度……
完全不能理解一種人。有那么一些人,在不知道如何去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去做些什么,而一直在吧啦吧啦地說著有多困難,緊接著問的問題也是不可取的,全是沒有意義的問題。
然而很多人都是曾這樣做過,在問題來臨之際一直對身邊的人吐槽著:自己很“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那樣有用么?
遇到事情只顧著和身邊的人傾訴,那么這件事情依舊不能得到解決。只是被擱置著,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1.
很多人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里不是去思考如何解決它,而是考慮它到底有多難,接著評估自己做到的可能性大不大。在自己的能力之內,又開始炫耀各種so easy、小case,一旦超越能力之外,又開始宣揚自己的恐懼,慌、無從下手。給自己制造了一個失敗的好借口,你看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的,可當你達到了目標,又忍不住炫耀,各種刷朋友圈??粗笥言谠u論欄回復的好棒、大神,虛榮感不斷的膨脹。
這種思維定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定了我們的步伐。
很多時候明明可以解決的事情,卻因為自己一再畏懼,埋怨,而停止在起步階段,大部分時候也會因為自身的恐懼感往往達不到好的效果,最終也只是差強人意。
2.
遇到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直面去解決它。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里,到處充滿了不定因素。在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很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古語稱之為節外生枝。所以盡早的解決問題方為上策。解決問題又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如今的網絡人事如此發達,只要有耐心,不懂的就問,查資料,又有什么不能解決的呢?也許計劃是不完美的,但我們可以不斷的進行完善。把握時間就像是把握命運一樣,多積累一份經驗,于我們而言就是人生更大的寶藏。
直面對問題看似魯莽,可是逃避又能解決什么呢?也許你到時候有更好方法也是不一定的,但是你首先要知道嘗試去做勝過于不做。
3.
不要想著偷懶什么的,整理出來的問題也要具有實際的意義。如果你直言問做好一件事有什么秘訣,還不如不問。這就是廢話,毫無意義。
大學入了一個部門,兩年過去了幾個部長明年都要離校見習,只剩下即將大二的新生們要準備帶領新的人員及事務。因為這個嚴峻的情況,我們早早的就在部門會議上討論過,關于下一屆的各項任務,也早早的給出了建議。但是還是會看到學弟學妹們迷茫的樣子,如何帶好一個隊伍呢?
關于這一點根本沒有真正的答案,用心?系里老師只注重結果,根本不注重過程。其實我們之前所有的訓練過程也只能列為一個參考答案。每一屆的人員不一樣,管理模式自然也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想法就提出來,有問題就一個一個記下來,大家一起一個一個去解決它。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不斷的調整。不要去說好難,我做不到。更不要哭,不要氣餒你要問自己,怎樣才能做到。
沒有人會一直守著你,幫助你。到最后所有的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就算是前輩們也沒有幫你們的義務,人家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我相信能教的秘訣,也絕不會藏拙,剩下的就是靠個人領悟了。
也許結果真的很重要,但是過程也同樣重要。對于年輕的我們來說,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敗了還不知道錯在哪里。如果你的經歷帶給你的只是時間的流逝,那么對不起,你將一事無成。一旦你的經歷帶給你的是經驗的積累與沉淀,那將會發酵成人生最好的養分。
你要知道嘗試永遠勝過自怨自艾。當然啦,你若甘于平庸,也沒人會逼人。
我是陳小橙,寫自己的文,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你喜歡,剛好的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