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這本書寫楊先生對人死后的狀態想不明白,于是向小輩們探詢。小輩們雖然說法不一,但內容一致:人死燈滅,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小輩們的回答不能讓楊先生析疑,因為楊先生覺得小輩們重金錢、重物質享受,輕“形而上”,楊先生不能確定小輩們的回答是否正確,于是自問自答。書中內容大致如下:
一、關于鬼神
楊先生的看法是:我認為看不見的東西未必不存在,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而斷為不存在。于是楊先生為自己的自問自答設定了時間界限:今生今世。
二、關于人
1、人有靈魂;每個人都有一個身體,而身體有生命,稱靈魂。人有兩部分:一是看得見的肉體,一是看不見的靈魂。
2、人有個性;人的體質不同,性情各別。個性是天生的,到老不變(有修養的人可以約束自己,可是天生的急性子不能約束成慢性子,慢性子也不能修養成急性子)。
3、人有本性。人有本性,這是全人類共有的本性,而且是全人類所特有的。本性分為:食色性也、靈性良心。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這雙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不和諧的雙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必有斗爭,有斗爭必有勝負。勝者或是消滅對方;或是制服對方,又形成統一。斗爭可以不斷,但矛盾必求統一。
三、人性的斗爭(靈與肉的斗爭與統一)
1、斗爭的雙方
一是肉體(包括大腦、靈魂)、一是靈性良心。
2、斗爭的方式
肉體的一面自稱“我”。這個“我”有無窮的欲念,要吃好喝好、要講究衣著、要居處舒適、要游玩嬉戲、要戀愛又喜新厭舊、要恣意享受、縱情逞欲,沒個饜足。人的靈性良心卻時時刻刻在管制自己的肉體,不該要這要那,不該縱欲放肆,這事不該做,那事不合適,“我”如果聽受管制,就超越了原先的“我”而成了另一個“我”。原先的“我”代表肉體的“我”,稱“小我”。超越了肉體的“我”稱“大我”或“超我”。這個“大我”或“超我”就是斗爭統一以后的另一個面貌。
3、斗爭的結果
(1)、靈性良心占上風。靈性良心占上風是可以做到的,但不常見;靈性良心完全消滅肉欲,是辦不到的。
(2)、靈性良心被棄置不顧。有的人為了一身的享受,把靈性良心棄置不顧,但靈性良心是壓不滅的。
(3)、靈與肉的妥協。靈性良心是不妥協的,妥協的是代表肉體和靈魂的“我”。
四、命與天命
1、命不講理
大自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魂,都有個性,都有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賦的資質才能,卻遠不平等。有富貴,有貧賤,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
2、命運最不講理
傻蛋、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的可以一輩子欺世盜名。有才華、有品德的人多災多難,惡人當權得勢,好人吃苦受害。
3、個性決定命運
人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即命由天定。但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
五、天地生人的目的
人是動物里最靈的,因為人是有智慧的動物。人類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證實了人是萬物之靈。但人的可貴之處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創造的文明。天地生人的目的就是在于堪稱萬物之靈的人。
六、人生實苦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御。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七、人需要鍛煉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于是人需要鍛煉出純正的品色來,才有價值。
八、修身之道
要修身,先得正心,就是不能偏心眼。修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修身需用合適的方法:肉體的基本要求不能壓抑,要給以適度的滿足(喜怒哀樂是人的感情,都由肉體的欲念而來,需用合理、合適的方法控制);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要寬容,允許身心和諧,克制自己當恰如其分。
九、關于鍛煉
1、鍛煉的主次
肉體和靈魂是擰成一股的,一同受鍛煉,也一同不受鍛煉。然而,主要是靈魂,但靈魂得附在肉體上,才有可受鍛煉的物體。所以受鍛煉的是肉體,由肉體的媒介,鍛煉出來的是精神。
2、鍛煉的成績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和收益,鍛煉必留下或多或少的成績。每個人經過順人情又合理的鍛煉,就能超脫原先的“小我”而隨著靈性良心的指導,成為有道德修養的人。
十、人生的價值
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書摘:
1、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誰也逃不過。雖說:“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還要生另外的病。
2、我對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擱下不想了。
3、每一種罪惡都引發另一種或多種罪惡。譬如我驕傲,就容不得別人比我強;我勝不過他,就嫉妒他(嫉妒人,妒火中燒,自己也不好受。一旦看到我嫉妒的人遭遇不幸,不免幸災樂禍),妒引起恨,恨他就想害他,要害人就不擇手段了。這樣一連串地由一個惡念會產生種種惡念。
4、嬰兒出生后如果受到感情強烈的刺激,以后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這孩子的感情和行為。
5、強烈的情感,無論是喜、怒、哀、樂、愛、惡、懼中的哪一種,都要求滿足或發泄,都和食、色一樣不能壓抑。
6、每個人一輩子的行為并不是一貫的。旁人對他的認識,也總是不全面的。盡管看到了他的一生,各人所見也各不相同。
7、我們往往說:“世上還是好人多”。這就是說,大兇大惡只是少數,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極少數的。處于中間地位的大多數,雖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實他們只是對自己不夠明智,不自覺地寬容了自己,都自以為已經克制了“小我”,超脫了私心,不必再為難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實他們遠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沒看透自己。
8、丑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面貌尚且如此,何況人的品性呢?每個人自負為怎樣的人,就以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這就是所謂的“妥協”。
9、頭腦的智力愈強,愈會自欺欺人。
10、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話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
11、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事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后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
12、十年一運,分兩步走。命有好壞,運亦有好壞。命造(指性格)不好而運途(指命運)通暢的,就是上文所說的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命好而運不好,就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排擠,受嫉妒,一生困頓不遇。命劣運劣,那就一生貧賤。但“運途”總是曲曲彎彎的,經常轉向步運一拐彎。而且大運之外還有歲運,講究很多。
13、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賦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順,生活幸運,做一個好人很現成。若處境貧困,生性頑劣,生活艱苦,墮落比較容易。
14、聲名,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
15、一般人的信心時有時無,若有若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沒經鍛煉,信心是不會堅定的。一輩子鍛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