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旅游記

媽媽拍的我的裝備



一、緣起

起初,我對這三天的旅游并沒有報什么期待。因為本一直等待去海參崴的,但由于戶外團放了鴿子而改了行程。對俄羅斯的向往遂變成了失望,竟也遷怒于密山一行,一直沒有什么好心緒。又聽說這次行程的第二天晚上居住條件艱苦,心理上就與之隔著一層厚障壁了。但時間有限,老媽一定要帶我出去走走的,就老老實實地列清單收拾東西整理旅行包(這是老媽第一次專做旁觀者,任憑我一個人安排),繼而又去超市選購吃食。

第一天的旅程剛剛開始,我就禁不住煩躁起來。感覺這是個夕陽紅旅游團,爺爺奶奶們就像幾百年沒說過話一樣叨叨個沒完,還夾雜著很有曲折度的笑聲,一陣陣涌蕩。我插著耳機聽著音樂妄圖隔絕這嘈雜,但那聲音總會狡猾地擠進耳朵,鬧得我馬上就要變成噴火的火龍,極力克制才壓住了焦躁。我望向窗外,靜靜地看著樹、房屋以及草原都一掠而過向身后飛逝,漸漸地睡眼朦朧。

二、父子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年旅行,都會遇見幾個人,也結下了深刻的友誼。這次旅行結識的朋友并不是同齡人,而是忘年交。他們一對父子和一對老姐妹。

本來這父子倆是在我們身后座位上的(最后一排),因為媽媽的椅子伸縮開關失靈,那位父親的腿無法在我媽媽仰臥的椅子下伸展,被領隊調走了。而且我發現50位隊員中,只有我媽媽和那位爸爸帶著還是中學生的孩子來的。這也算是緣分了。第一天住宿,父子倆的房間就在我們隔壁,父親很健談,于是就熟悉起來,才知道他兒子和我同歲,開學也是畢業班,惺惺相惜,一下子就有了一種偶遇知己的感覺,但同時又有一根鋒利的刺戳破了我自欺欺人的暫時放松狀態。本來就是想通過旅游暫且休息一下緊繃的神經,以便開學后能夠有力氣進入備考的瘋癲狀態,不想,老媽每次和他父親對話,三句話不離本行:中考。成績如何啊,預計明年會進入哪所高中啊,當然也避免不了抨擊應試教育弊端。我在一旁雖然顯得若無其事地沉默,其實卻聽得清清楚楚句句走心,很久以來這些重復千百遍的話使耳朵都長了一層老繭。不知為什么,每當我想到中考,眼前總會浮現出我和我媽涕泗橫流的場面,如果考不好,我對不起太多的人,最對不起的是自己,自己日以繼夜的辛苦付之東流,真是痛心疾首。每次想到這兒就趕快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

那位父親很熱心,也很得體,謙讓平和。吃飯時,誰有夠不到的菜,他都站起來給大家分派,和團隊里的人相處都很融洽。他兒子也一直沉默,但很有禮貌,連爬山都拿著一本書,據說是呼蘭一所重點學校的尖子生……于是,我對這對父子就產生了一種復雜的情緒。心里念著人家的好,但是一見到他們就會想到成績,他們就成了我整個旅行中的“眼中釘肉中刺”。很尷尬是不是?老媽倒是因為這位父親和他妻子都是教師出身而跟人家攀談甚歡,拍照留念互加微信什么的……

三、姐妹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對老姐妹,她們不是親姐妹,聽她們話里話外地信息,也就是性情相投總是一起出游罷了。以為他們頂相差五六歲,不成想一個已經64歲,一個剛剛五十多一點,這十歲的年齡差竟然沒有在彼此的容貌上展現出來。姐姐長得比林青霞還年輕,臉上幾乎沒有皺紋,黝黑的皮膚裸露著,顯得健康而有活力。剛上車的時候,她就大聲笑,笑聲爽朗穿透力強,我心情正壞著,自然很厭煩這聲音,但后來才發現她童顏永駐的奧秘就是愛笑,因為相由心生。那天爬山,我爬得氣喘吁吁腿痛腰酸,但是人家卻也爬上了頂峰,團里和她同齡以及比她年齡小的都沒有爬上去。真讓人肅然起敬,如果我像她那個年紀也會如此健康有多好啊!

四、爬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次旅行最有意思的就是爬山了,充滿了刺激感。開始我是很期待的,因為在記憶中,爬山對我來說都不算事,聊聊天吃吃東西照照相,輕輕松松就爬上去了。可是這次爬山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中午開始爬山,太陽無遮無攔地直射著,曬得全身熱辣辣的,本著寧可熱死也不曬黑的原則,我把防曬服系腦袋上,為了不讓陽光偷襲,頭上又扣了頂帽子,胳膊上套著冰袖,額滴神啊,還沒開始爬山就已滿頭大汗,但為了不變成宋小寶,這點委屈算得了什么。

開始是一條很長很寬的水泥路,隨著山勢增加著坡度,整座山給人的感覺就是安靜,如一位靜默的母親,任她的孩子在懷里攀爬,和我以往爬山時所遇的嘈雜和混亂截然不同,空氣清新,天空碧藍,最讓我驚奇的是這里的蝴蝶,有我半個手掌大,開始她們在眼前驚鴻一瞥,還以為是蝙蝠(這家伙白天也不出洞啊),后來這美麗的身影見得多了,才看清是美麗的蛺蝶,越往山上走,蝴蝶越多,吸引著我向前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原始森林這樣得密不透光的山路上爬了不久,就有點氣喘,終于到了純正的山路十八彎,見長路漫漫,就有點沮喪:剛剛爬就如此,一會兒不得玩完啊!但老阿姨都勇敢地義無反顧地往上爬,我有什么理由放棄。繼續爬,不知不覺間汗水滴答就模糊了眼睛,刺激得睜不開,腳也不聽使喚了,像兩只鉛球一樣抬不起來,最要命的是上氣不接下氣,有點窒息恐怖感。爬兩步就要坐在上路變得大石頭上休息一會兒,那兩位老姐妹也和我一起休息,我們聊會天,接著上路。休息真是好東西,休息過后再啟程就更艱難了,人都是趨向于舒適區的。但我還是咬緊牙關向上攀登。迎面會走來很多下山的人,看著我們的表情怪怪的,我不止一次問他們距離山頂還有多遠,他們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令人啼笑皆非,有的說:“爬吧,現在還不到總高度的三分之一呢”,有的說“還有一百米吧,真的,我說的是垂直距離”。看著他們那得意的模樣,我頗為羨慕:何時我也能成為下山人,帶著領略過美景的滿足和征服自然的自豪?

于是繼續。汗水已經濕透了全身,但我覺得這是幸福的汗水。終于到了那一段傳說中的幾乎與人平行而立的險路,我憑借這一路上積攢的經驗,喘勻氣,有節奏地向上爬,終于不太費力的爬上了山頂。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頂有一個亭廊供人休息,我一屁股坐了下去,感覺整個人重獲安全感似的,就想一直葛優癱一樣臥著,看著大家拿著手機相機一邊感嘆無限風光在險峰一邊拍照。難怪,四處望去,這里真是一覽眾山小,整個畫面開闊明朗,山下的一切都盡收眼底一覽無遺,青山,綠樹,流嵐,真是風景如畫。我也終于有了那種得來不易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啦。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下山與上山相比那是超級輕松,我覺得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并不適用于爬這座山。但是我還是喜歡上山的感覺。雖然經歷了艱難,但充滿刺激和內心抉擇后的成長,還有大家相互扶持的溫馨。這是這次旅行我最愛的經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