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了好多書,上周日到樂開書店買了八本,為什么會買這么多,便宜是一個方面,主要是樂開書店的實體店4月26號,恰好是我的生日那天,就要關門了,當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里挺傷感的。原來樂開書店大悅城店還在的時候,我經常去那里看書,也看了好幾本書,以我的看書速度,看了好幾本實在難得。我比較喜歡這個書店的氛圍,也喜歡這家店選的書。現在婁山關那家店也要關門,唉,可惜。
這八本書是我在那幾排書架的書堆里,精挑細選,拿起放下,拿起放下,反反復復最終選擇的八本書,也大概能夠反映出我喜歡什么樣的書。
有兩本是村上的書,村上的書,我看得比較少,且聽風吟看過,喜歡他的語言風格。他描寫的都市生活,很貼近大眾的心理,很接人心。我想看村上的書,小說要看,隨筆也要看。所以就選了了一下兩本。
村上春樹 《天黑以后》
寫的是東京深夜11點到清晨6點的故事。我喜歡這樣的故事,人心是最神秘的,也是最豐富的,人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地方。
村上春樹 《村上廣播》
就身邊發生的小事,作者敏感地捕捉其中的內涵,隨便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一種很家常的方式,我身邊的大小事寫得生動,豐富。這也是我想做的,我也想用這種方式,來觀察生活,書寫我的生活,所以看到這本書,我沒有做過多的猶豫,就選擇了。
梁文道的書《關鍵詞》

梁先生的書我看過《我執》看過一小部分,在一個書店看的,他的語言犀利冷靜。《關鍵詞》這本書,從公民講到國家,用很短的篇幅,講了這么多重要的要點。這是我能夠接受的方式,接受這種每篇篇幅段的散文或者雜文等。我看書滿,這種短篇的恰好能夠和上我的讀書節奏。
《卡萊爾、愛默生通信集》

這事后想想我當時的選擇,發現我真的很現實。我喜歡哲學的東西,但是那種長篇大論的理論,我又不感興趣。書信這種書寫哲學家的日常生活,我想在生活中看一個哲學家如何思考,心理過程如何。這些要比長篇大論有意思多了。
《讀庫》
讀庫有個微信公眾號,我關注挺久了,里面的文章我也喜歡,類似于紀實文學吧。這里面的內容多是調查探索談話記錄,又是挖掘現實題材的書,也是我喜歡的,雖然這里面的個別文章我看過,但是紙質的書感覺完全不一樣。
毛姆的《觀點》
毛姆的書我也就不多說了,他既有很深的洞察力,有很會講故事,如何不讓人喜歡,這是他生前最后一本文集,想來應該不錯,但愿他老的時候,觀點還是常新的。
阿乙的《寡人》

“這本書匯聚的是1995年至現在我寫的一些隨筆,或者說小敘事。但它不是一本輕便隨意的書。我習慣在一件事(或一個場景)刺傷或者嚴重影響我時將它記錄下來。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正常的人,因此覺得那些事也會刺傷和影響別人。我很孤獨,也很坦誠,我剖析別人,也剖析自己。相比小說,這些文章更像是心血,而不僅僅是一件出售的產品。我總是拿命來迎接、經受這個世界,毫無保留。但它最終還是將我放逐進更深的孤獨。”
這段作者的自述吸引了我,一個敢于對自己的內心深入挖掘的人,無論如何也是個勇敢的人。另外阿乙是我在北京單向空間了解到的一個作家,前期有過了解。所以當時在樂開看到這本書后,也就自然地買了下來。
馮唐《歡喜》

最近關注了馮唐的微信,覺得他這個人有趣,他的書也不會太差吧,也沒想太多,就選擇買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