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我的老爸!
感謝你遺傳給我的諸多優點:愛吃,能睡,快樂,簡單,率性,真實,幽默,灑脫,認真,努力,總對生活充滿熱愛……當然你也遺傳給我很多毛病,此處省略N個字。
祝老爸和所有父親們節日快樂!
很奇怪,當我寫母親節那篇文章時,能想起有關母親的電影不多。但寫這篇時,想起關于父親的影片卻很多,它們源源不斷地涌到我的腦子里。
也許是生活中父愛比母愛更深沉、更低調、更被忽略,所以更需要通過藝術形式來表達?還是因為父愛比母愛有著更為廣闊的空間去被藝術所表現?
我從中挑了最喜歡的這十部,不一定是以父親為主題或主角,可能是其中的父親形象讓我難忘,其父愛令我動容,讓我想起很多跟爸爸有關的往事……
排名次序隨機,并無特定含義。
1、《摔跤吧爸爸》——堅持信念和原則的深沉父愛
首先就是最近看的這部印度熱片,阿米爾?汗演的一位印度鄉村的中年父親,多年來愣是忍受著經濟的拮據、對愛女的心疼、和世俗輿論的冷嘲熱諷,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世界冠軍。
影片經過升華,他不僅是為了個人夢想和一己名利這么做,而且是為了國家榮譽,為了印度的婦女地位。所以,決賽前夕他才會對女兒說那番話——
“你不是在為你一個人戰斗,你要讓千千萬萬的女性看到,女性并不是只能相夫教子。贏得金牌就能告訴那些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女孩們:我(們)也可以。”
看表面,這個老爸有點獨斷專行、不通情理,對倆閨女太狠太虐。但他心里卻有著清晰的愿景、信念和原則,那就是她們一定會實現他的夢想、成為為國爭光的冠軍。而不是如其他印度婦女那樣,還未成年就嫁為人婦,從此在夫家無窮無盡的家務中苦度此生。
所以,他的父愛是深沉的、開明的、有遠見的大愛,盡管言語不多,看著女兒們取得成績時的笑容里、看著女兒們受委屈時眼含的淚水里,都是父親對孩子們的滿滿深情。
我不禁想起了我爸——
我念初中那個年代,流行一個說法“女孩子到了高中潛力用盡,一般成績下降。”那時女孩子初中畢業、去讀中專也是很不錯的一條出路,早點畢業養家,免去高考失利的風險,我周圍不少熟識的女孩子都選擇了這條路。
我初中成績還算優秀,但天資普通,如果繼續念高中前途未卜。加之我家經濟負擔很重,媽媽身體不好病退在家,只有爸爸一人養家。因此,媽媽和很多親戚都主張我讀中專,為家里減輕負擔,畢竟小我三歲的弟弟,將來上大學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我老爸,決不同意,力排眾議,堅持鼓勵我讀高中考大學。他反復強調的信念是——
“兒女平等,就算我去要飯,也要供他們讀書。不管能不能考上大學,至少要盡力,不能主動放棄,人生能有幾回博。”
那個年齡的我,對于未來并無堅定的理想和信心,如果沒有爸爸的信念與堅持,我可能早就放棄了,這輩子很可能就和大學生活失之交臂了。時至今日,這都是我老爸回憶起來依然津津樂道的吹牛資本。
2、《美麗人生》——用愛、智慧與生命編織謊言,只為保全你的美好童年
當我想寫這篇文章時,這是第一部跳到我腦海里來的片名。畢竟羅伯特?貝尼尼(Roberto Benigni)演的那個猶太父親圭多(Guido),太深入人心了,讓觀眾既開心,又心酸,還絕望,是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一個有著喜劇性格的悲劇人物。
二戰時,他和妻兒被抓到納粹集中營,他精心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哄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只要遵守一些規則贏得分數,獎品就是一輛大坦克。這些規則都是為了讓年幼的兒子配合,以躲過危險,在納粹的陰霾中保全一個快樂的童年。在爸爸堅實臂膀的庇護之下,自始至終是那一雙清澈、天真、充滿希望的大眼睛,讓觀眾對這個孩子既心疼又慶幸。而他自己,每天活在繁重的勞動、饑餓、擔憂和恐懼中,還要強顏歡笑,極盡智慧,給妻兒制造點驚喜,足見他的聰明、樂觀和對他們無盡的愛。
最讓人難過到奔潰的一幕是,納粹倒臺前夕對集中營進行最后的清洗。圭多被帶去處死之前,走過兒子躲藏的那個柜子,故意動作夸張、表情輕松,大跨步擺手向前走,還做了個鬼臉,一直把這個謊言圓到最后。透過柜子縫隙,父子倆短暫的深情對視,卻是永別。
雖永失父愛,但就像影片結尾,兒子幸存長大以后的回憶獨白“這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This was his gift to me.)
父親用自己的愛、智慧和生命,給了孩子一個美麗人生。
羅伯特?貝尼尼自導自演、拍于1997年的這部意大利影片,是一部公認的好片子,多年來在我所有看過的片子中一直高居榜首。曾獲奧斯卡獎和戛納電影節獎,至今在豆瓣上占據著9.5分的榜首位置,同時入榜IMDB250和豆瓣250的top10。
3、《阿郎的故事》——父母恩怨無權剝奪孩子童年
這幾乎是僅有的一部每次看都讓我淚崩的電影,有些電影,即使悲傷逆流成河也哭不出來,像《美麗人生》,它帶來的難過是內斂的,是笑中帶淚的。
但《阿郎的故事》這種,會讓你的感情難以遏制的釋放,就是當孩子聲嘶力竭地哭喊著“老爸”的時候,當阿郎帶著頭盔、鮮血模糊了視線、倒下、葬身火海的時候,當羅大佑《你的樣子》的旋律、歌聲和歌詞渲染的時候。對于一部電影而言,這些都是令觀眾難以抵擋的催淚彈。
電影和生活里單親媽媽比較多,但單親爸爸一樣不容易。落魄賽車手阿郎淪為工地民工,獨自一人撫養兒子,雖然拮據但其樂融融,父子關系很鐵。后來素未謀面的媽媽出現,試圖帶兒子去美國過更好的生活,但兒子離不開老爸,富裕物質終究敵不過十年來相依為命的父子情深。
寫到這里,我想起我兒子小時候和他一起讀過的一本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就是關于單親父親的。我還記得,那時他雖然不太理解,但已經能跟書里的孩子感同身受,隱約知道不能同時擁有父母的痛苦。
看出他的忐忑,我趁機給他許諾,我們一家會永遠相愛不分開,這從我們三人的名字就能看出來。
片中的阿郎和波波曾經是非常相愛的一對,后來世事無常,兩人沒能走到一起,卻有了愛情的結晶。無論父母之間有著怎樣的愛恨恩怨,孩子是無辜的,都有權利享受一個安全無慮的童年,而不是迫于現實過早成熟。
但周圍卻有太多冷酷丑陋的現實,離異的父母兩家為了孩子撫養權明爭暗斗、甚至對薄公堂,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置孩子感受于不顧。所以,很欣賞《克萊默夫婦》里達斯汀霍夫曼演的那個父親,當孩子媽媽贏得撫養權以后,盡管很想贏回撫養權,但如果上訴,兒子就必須在法庭上作證,幼小心靈會深受父母沖突的影響。于是,他決定放棄上訴。
4、《剩者為王》——孩子,只要你幸福就好
這是部劇情很爛的都市愛情片,但其中戲份比潘虹演的嘮叨母親少很多的父親形象是精彩亮點。他不像焦慮的媽媽,一心只為把女兒嫁出去,他明白女兒的心思,懂得女兒對于愛情的堅持。
他獨自找到白醫生說的一番話,雖然略顯瑣碎啰嗦,雖然言語平淡無奇,但卻是全片最打動我的地方,老戲骨金士杰的深厚功力可見一斑。
“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她會因為她母親的病,病急亂投醫。……我是她父親,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結一場沒有遺憾的婚姻。……對于婚姻,愛情是她堅持了很久很久的一個準則。……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她在我這里,只能幸福,別的都不行,這是一個我做父親的心愿。……”
我很幸運,也有這樣的父母,不管世俗評判怎樣,不管外人如何看待,他們總是尊重孩子意愿,對兒女的選擇總是支持和理解,在他們心里,沒有什么比子女的幸福更重要。
5、《當幸福來敲門》——有了孩子,才更有努力的動力
又一部單親父親的電影,這次是上陣父子兵,是由威爾?史密斯父子飾演的一對父子,是不是會更為默契親密呢?
克里斯自己的童年,父親角色一直是缺失的,28歲才第一次見到父親。于是他發誓要給兒子足夠的父愛,但不幸他生活潦倒,貧賤夫妻百事哀,妻子再也無法忍受貧窮而離開了他。那他要用什么來給孩子足夠的愛?
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式雞湯勵志電影,宣揚要為夢想努力、努力就會有好結果的主流價值觀。所以,這種片子,沒有懸念,經過最黑暗的時刻,一定會有一罐雞血打中男主,迎來華麗轉身。結局一定是男主贏得那個工作機會,改善生活,帶著兒子過上幸福生活。
本劇的核心雞湯就是“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You got a dream , you gotta protect it.)
起到轉折作用的那罐雞血,則是《獨立宣言》里關于生存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權利的描寫”the part about our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當他帶著兒子流落街頭,把要推銷的掃描儀當做時光機玩游戲時,我想起了《許三觀賣血記》里,許氏父子在極度饑餓時的饕餮想象。現實令人心酸無奈,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只能苦中作樂,不失去希望。
不管如何,他都要爭取到自己帶著兒子,有了兒子在身邊,才有希望,才有動力,一切努力才有意義。
6、《完美世界》——不是父子,勝似父子情
一個八歲兒童Philip的不完美世界,居然是在被一個綁匪劫持的路途中,實現了完美:體驗到了缺失的父愛、參與了萬圣節的Trick and Treat游戲、坐小男孩都會夢想的“時光機器”、“云霄飛車”和“火箭飛船”,并且讓他寫下愿望清單;一路體驗到的不是作為人質的恐怖,而是歡樂、刺激和溫暖。
因為和男孩相似的單親家庭身世背景,所以理解父愛的缺失對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意味著什么。所以,他才會告訴他偷竊不對,通過告訴他“小雞雞并不小”,解除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心理障礙、幫他樹立起重要的信心;經常給他鼓勵,讓他參與決定,負擔一定的職責,告訴他能行;教他要學會獨立,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命運。
而這一切,本應該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所做的事。
小男孩平時和母親以及兩個姐姐住在一起,清教徒的生活以及母親的嚴格管教,家里又沒有男性,讓他的生活了無生趣,并且不利一個男孩性格的養成,甚至沒放開喝過那么多汽水,都不知道在“大自然里小便”。
凱文?科斯特納扮演的綁匪Buchi因為自己很不完美的童年,帶給Philip一段短暫而完美的童年經歷。
這個設置和《菊次郎的夏天》有點像,一個流氓無賴式的人物菊次郎,帶著一個自幼喪父的兒童正男一路找媽媽。結果這一路他帶給正男很多歡樂、驚喜和體驗。當然這是一部輕喜劇片,結局沒有《完美世界》那么悲慘。
當看到結局凱文被擊斃身亡,眼淚還是控制不住的流下來,尤其當他對小男孩說出“I only kill two people in the whole life: one hurt my mom, one hurt you.”時,他倆儼然已是父子。
7、《入殮師》——即使有再多恩怨,我們依然是父子
小林大悟迫于生計,踏入了入殮師的職業,從一開始的抵觸,逐漸到接受,再到從中體會到價值和意義。隨著親眼目睹一次又一次死亡、親手送走一個又一個往生者,他看待人生的角度也在發生著變化。
“死亡就是一扇門,穿過它,就是另一階段。”
在他六歲那年,他父親拋棄他和媽媽,和另一個女人走了,從此他再沒見過父親。母親獨自辛苦把他撫養成人,他心里始終不能原諒父親,也不愿面對這個事實。
直到有一天,父親意外身亡,他在給父親舉行入殮儀式,看到父親手里一直緊緊攥著他小時候送給父親的一塊石頭(電影里的石頭有信物之義),而且得知這么多年父親一直是獨自一人。
在為父親的遺體擦洗整理的過程中, 他回憶起童年和父親的往事,慢慢流下了眼淚,由衷的叫了一聲爸爸。他終于放下多年來的心結,一切恩怨情仇瞬間化解。
與其說他又重新接納了父親,還不如說他終于找回了生命之源,他要把石頭送給即將出世的孩子,把父親的生命血緣延續下去。
這十部片子里的爸爸,大多數都是好爸爸,而這部里的父親,是不那么光彩的形象。現實中的爸爸也是如此,良莠不齊。如果不幸攤上一個,是要怎么面對呢?仇恨、逃避、傷害?
血緣和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選擇的生命源頭,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不能接納、心懷仇恨,一生都會留下陰影和遺憾。
不如先試著去理解和化解,敞開彼此的內心。有時。隔閡與仇視可能只是源于誤解。
看到周圍很多為了物質財產反目成仇的父母和孩子,或者兄弟,我就更不能理解了。親子手足,這本該是世界上最親近的關系,還有什么能比親情更為重要的呢。
8、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當父親老了
李安的這個父親三部曲,雖然講了不同故事,但有一個共同的角色,那就是郎雄飾演的老年父親(有兩部里都是喪偶父親這個獨特的群體)。在子女成年、尤其是老伴離世后,老人要怎樣度過余生?怎么處理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代溝和距離?作為子女,又該怎樣去對待他們?
當前的中國社會老齡化嚴重,我的同齡人們,父母已步入老年,所有人都會步入老年,怎樣的老年生活才是幸福的?物質富裕?還是兒女出息?
看看我的父母,雖退休工資低,基本是月光族,但老兩口默契融洽,心態積極,經常一起游山玩水、研究美食,又各有所好。老爸玩收藏、學篆刻,老媽寫文章、做公益,兩人都充實快樂,儼然生命才剛剛開始般充滿熱情。
相比較周圍有些雖物質富裕、但或子女不孝、或夫妻不合、或身體欠佳、或老無所好的老人而言,他們的幸福指數要高很多。
所以,只要能解決溫飽、衣食無憂,越到老年物質的富裕越不重要,畢竟是生不帶來也帶不走的身外之物。最重要的幸福來源,是身體健康、子女孝順、家人和睦,并且在精神層次上能越過物質的欲望,領悟生命的真諦。
9、《怦然心動》——有你懂我,是我幸福人生的起點
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片,但更打動我的,卻是朱莉和他爸爸之間的父女情深。
經常爬上去坐在上面看美景的那棵梧桐樹被砍了,朱莉哭了整整兩周,茶飯不思、魂牽夢系。看透她心思的爸爸畫下這棵樹,送給她,對她說:“我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在上面時的感覺。”(I never want you to forget how you felt when you were up there.)
酷愛畫畫的爸爸,了解朱莉,理解朱莉,像她的知心朋友又像人生導師。所以,能對她說出“你得觀其全貌,一幅畫并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You have to look at the whole landscape. A painting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這樣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啟示。
我始終認為,朱莉的大氣、才氣和骨氣,她的正直、自信,以及對美的欣賞感受,父親平時的教育和影響功不可沒。
一個女人的性格、三觀的養成,和她與父親早年的關系有關。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在女兒的少年時期,有一個欣賞她、懂得她、并且能正確引導她的父親,將是女兒一生幸福的起點
想起大學期間,每次放假回家和爸爸的無數次促膝長談。那些小小的成就、得意、興奮、失落、憧憬,都有爸爸能夠傾聽、懂得、回應,并且適時地點撥,為我后續漫長的人生之路和自我成長,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養分。
10、《窈窕奶爸》——費盡心機,只為陪伴
一個父親,在離婚且失去孩子撫養權之后,因為實在太想念三個孩子,竟然喬裝打扮成一個老太太,來到妻子家中當保姆,深受孩子們喜愛與依賴。最終也獲得妻子的理解,一家人重新團聚。
演爸爸的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是我最喜愛的好萊塢影星之一,演媽媽的是演阿甘媽媽的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兩人堪稱老戲骨,演技都相當了得,讓相對平淡的劇情也很耐看。
得有多么深的父愛,一個父親才有勇氣和智慧這么做,不惜放棄自己的事業,只為經常陪伴孩子們。我所見過的很多現實案例卻是,要么父親借忙事業之名,從陪伴孩子的責任中缺席;要么對孩子缺乏耐心、言行粗暴;要么一離婚就迫不及待地甩開妻兒,去尋求自己下一站的幸福。
但我也見過很多比女人更愛孩子、也更會愛孩子的父親。
比如,我老爸,我小時候不愛吃飯,他就能抱著我,耐心的邊走邊哄,溜達出去大老遠;他書法出眾,不能忍受孩子們寫得一手爛字,小孩子都貪玩、討厭練字的枯燥,但他就能堅持原則、尋找方法,把我原本難看的字跡糾正過來。現在,看著還算順眼的筆跡,讓我至今都對他的嚴格心懷感激。
還有,我家的孩他爹,對待孩子們比我更有原則、更有方法,也更有智慧,只是因為更“愛”。也是因為如此,他愿意為家庭付出,以成全我對所謂個人實現的追求。而我,很多時候,更愛的可能是我自己。
有時,“愛”很簡單,僅僅意味著你愿意為之付出心思與時間。
結語
以上十部,只是在我腦海里印象更深,此外,還有很多也很優秀的父愛有關電影,比如《和你在一起》、《千里走單騎》、《長江七號》、《海洋天堂》、《克萊默夫婦》、《菊次郎的夏天》、《一次別離》、《殺死一只知更鳥》、《獅子王》、《我是山姆》、《天堂電影院》……
去看電影吧,沉浸在濃濃的父愛中,并且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對父親表達愛吧,不一定非要在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