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解不開的死局》——崇禎之誤

【一二二三 寫正史的工科碩士】

文:李彥

歡迎轉載分享?盜文抄襲必究!

明思宗朱由檢:大明最后一任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作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在位十七年披肝瀝膽、兢兢業業,但仍無濟于事。后人在哀嘆其救國失敗、以身殉國氣節的同時,無不對其亡國原因頗有疑慮。

歷史之上亡國之君大多荒淫無度、愚昧不堪,置祖宗數百年基業而不顧,唯獨崇禎以勤政失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悲之人必有無能之為,崇禎也不例外地犯下三個致命的錯誤,最終獨吞亡國苦果。

一、與清議和失敗

崇禎元年,清皇太極便積極聯系遼東督師袁崇煥,聲稱愿意“去帝稱汗”,積極尋求與明廷和議。崇禎五年,皇太極再次遣人送信至大同府,表示興兵是為效仿俺答汗以求內附大明,實際是為解決內部以及朝鮮問題獲取緩沖時間。

皇太極:后金第二任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對于清廷的頻繁示好,崇禎聽從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建議,崇禎十一年春,秘密遣周元忠為使打探清廷議和虛實。當年五月初三,崇禎在中極殿召集朝臣商議此事,楊嗣昌借天象之變正式奏請議和,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剿滅流匪。

盡管明廷上下多番商議,但議和一事最終仍以失敗告終,后世常有學者將議和失敗歸結于崇禎的自私圖名。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不可否認地是崇禎不正面支持議和有沽名釣譽之意,但倘若將此作為議和失敗的主要原因未免幼稚。

崇禎十一年三月以及五月,張獻忠、李自成相繼投降、敗逃,中原剿匪形勢迅速改觀,朝堂上下也出現了樂觀的氣氛。正是在這種被誤判的形勢下,崇禎以及朝臣均認為流匪不足為懼,朝廷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清軍,所以議和一事在部分大臣的反對下,崇禎也就默許將此事擱置。

大明與清議和大好時機就此錯過,清軍旋即入關報復,劫掠無數,崇禎一怒之下決定調集九邊精銳出關尋求與清決戰。無奈十三萬大軍一擊潰敗,功敗垂成。此后中原叛亂再起,明廷疲于兩線作戰,再無中興之機。

二、下放楊嗣昌

崇禎另外一個廣為人詬病的缺點便是剛愎自用、多疑不專。終崇禎一朝十七年,共有閣臣五十余人,但能長期受到崇禎寵信唯獨楊嗣昌一人。

楊嗣昌:被遺忘的能臣

楊嗣昌少有才情,因上書替父從死引起崇禎刮目相看,而后兵部尚書張鳳翼畏罪自殺,崇禎便迫不及待的將正處丁憂的楊嗣昌提拔為兵部尚書,甚至常嘆“用卿晚矣”。崇禎十二年,楊嗣昌提倡與清議和失敗,清軍大舉入侵令明廷損失慘重,同時中原各地逐漸平息的流匪再次反叛,而且此前剿匪策略都出自楊嗣昌一人。

在這種內外交困之際,朱由檢也對楊嗣昌漸生不滿,楊嗣昌察覺崇禎態度的變化后便主動請纓督師剿匪。此舉一來可避開朝堂政治輿論,二來剿匪事成后更能平息眾議。然而楊嗣昌謀劃建策為長、行軍統兵為短,剿匪多年唯勝瑪瑙山一役。此后又與手下大將左良玉、賀人龍等不合,導致襄陽城破、福王被殺,楊嗣昌最終含恨而死。

明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楊嗣昌精于謀劃,能力出眾,所提剿匪、籌餉、議和之議均是切中明末要害之舉。更為關鍵的是崇禎對楊嗣昌信賴有加,楊嗣昌與崇禎性格相似、意氣相投,前后五十閣老能稱為崇禎心腹只有楊嗣昌一人。

自楊嗣昌于沙市死后,朝堂上下再無一人受到崇禎這般信任,也再無一人竭盡全力為其謀劃效命。倘若楊嗣昌能夠留在京師為崇禎出謀劃策,且不論能否平定流匪、清軍,但至少在崇禎十七年初的存亡之際,楊嗣昌絕對會主動承擔責任、力主南遷,崇禎也會同意前往南京,大明國祚便不會因此斷絕。

三、消滅宦官后又重用宦官

崇禎繼位不足三月,便一舉鏟除權傾朝野、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崇禎此舉迅速收回天啟年間旁落的皇權,同時又贏得天下士民歡心。然而明末黨爭之風愈演愈烈,在閹黨打壓下的東林士眾再次掌握朝政后,又將這股歪風邪氣引入朝堂。這些人營私結黨,卻自稱清流,將政見不同者打壓為腐敗奸佞。

魏忠賢:明末權勢熏天且爭議極大的宦官之首

崇禎也深知黨爭之禍,所以前期一心重用不營不黨的楊嗣昌父子,誰知楊嗣昌因為議和、剿匪之事被東林黨眾攻訐而致遠離朝堂。無奈之下的崇禎不再信任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只能再次扶持宦官以維持外廷平衡。

然而宦官之輩終究才識學淺、眼界狹隘,難成大事,辜負了崇禎之所托,盧象升之死便是明證。但崇禎又無其他良法治御群臣,最終只能再次陷入中國古代王朝宦官害政的濫觴。

崇禎之悲劇數百年來令人惋惜,但其勤政有余、能力不足,在明末政治形勢如此復雜危亡之際,竟接連在戰略、用人、御下等方面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喪失中興之機,大好河山就此拱手送人。

參考文獻:

[1] 文媛媛.試析明末剿餉問題[D].

[2] 李傳清.明朝滅亡原因探析[J].

[3] 王昊.論崇禎帝[J].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二二三 寫正史的工科生】 文:李彥 轉載分享請私信,盜文抄襲必究 明清議和始末 提起明末,許多讀者莫不悲嘆交加...
    李_彥閱讀 6,427評論 0 0
  • 我喜歡他,從第一眼看見到他的時候。 他討厭我,從第一眼看見到我的時候。 他是老師口中上清華考北大的學生;他是筆直站...
    宋玉斌閱讀 220評論 0 1
  • 舊時光,還沒來得及向你問聲好。 懵懵懂懂地過了花季,也糊里糊涂地走過了雨季。對于愛情,談不上情竇初開了,可離看破紅...
    沉墨韻閱讀 200評論 0 0
  • 愿如孩童 天馬行空 在深圳的那天,Ryan說:好想去流浪吖。 回來后,我重看了Hannibal Lecter鐵齒銅...
    張信封閱讀 417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