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飯過后,我和一位朋友聊天,聊著興起他約我去逛逛,我說我待會要收拾東西,完了之后我還要看書寫總結。
他說,你這么上進干嘛?
“年輕時不上進,難道等到老了再去上進嗎?”我義憤填膺的發出這句話,等待他的回應。
“你白天上班這么忙,哪來這么多時間讀書寫文章還要學PPT?”
我說,“時間利用的比較好唄。”
朋友發出一個點贊的手勢,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
再過兩個月,我就畢業滿兩年了。這兩年我磕磕碰碰走了許多彎路也走對了一些路,對我來說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利用業余時間提升了自己的很多能力。
剛畢業那會什么都不懂,經常覺得前途渺茫人生迷茫,很多時候下班回家不知道該干什么,手機一拿一放一天也就過去了。后來實在是忍受不了這樣的自己,我開始大量看書大量看微課大量去學習。“量變引起質變”,我開始學會了自我管理,學會了情緒管理,學會了人際交往等能力。
如果年輕時不努力提升自己,等到年老時只能獨自傷春秋。對于剛進入職場不久的我們來說,利用業余時間來提升自己是工作頭十年中最需要重視的事。
那么,對于職場人士來說,如何利用業余時間提升自己呢?
一、將碎片化時間整合為大塊時間
互聯網時代,很多人把整塊的時間劃分成了碎片時間,進而導致做事的效率下降,而想要提升自己必須要用整塊時間來打磨自己。
哪些時間段的碎片化時間能夠最大限度的被整合為大塊時間呢?——是吃住行三個方面。
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我搬到了公司附近住。原先從我家去公司至少要半個小時,現在走路上班只要需十來分鐘。我把路上節省的時間用來看書提升自己。
由于我是和朋友合租的,我們商量好了她做飯我洗碗,原先還沒搬家時最開始是吃快餐,吃到整個人都憔悴,后來開始自己做飯,身體才慢慢恢復。如今我從又做飯又洗碗變成了只需要洗碗,吃的健康的同時又節省了我不少時間。
即便是吃飯做飯的時間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時間,一般我在做飯期間會聽聽喜馬拉雅電臺,得到上的音頻,每天聽本書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吃住行這三個方面,我們每天都要涉及,這也是比較大塊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們可以聽聽音頻,早上可以聽聽喜馬拉雅電臺的“夏說英文晨讀”,貓叔的晨讀,或者聽聽得到上的說書節目,其他時間可以聽聽比較輕松愉快的節目,比如說喜馬拉雅電臺的新世相,5分鐘心理學,5分鐘聽世界等等節目,都是很不錯的節目。這樣下來,無形之中我們就比之前多學了一點東西。
二、健康
我媽經常和我說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她時刻提醒著我,無論做什么都先要把身體養好,因為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即使你擁有再多的錢也不會幸福。
從小到大我都屬于體質弱的人,畢業一年多后身體越來越差,由于每天坐在辦公室不運動,我的脖子經常酸痛,頸椎也出了毛病,畢業還沒兩年,身體越來越差,這不得不讓我開始重視自己的身體。
我把我吃住行省下來的時間抽出半個小時用于鍛煉。每天早上我跟著keep做運動,放松身體,晚上早早回來去跑步,跑兩公里左右。雖然我的運動量不大,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后,我的身體慢慢好轉。除了堅持運動,我的飲食,生活作息也規律起來了,早睡之后再也沒有長過痘,整個人都是很有精神的。
很多人忙著賺錢忙著提升自己缺忽略了身體,犧牲身體去換金錢,等到有錢時又用金錢去換健康,這其實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三、當前崗位所需技能
當下永遠最重要。無論我們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學習當前崗位所需技能,只有掌握好技能,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技能,而你需要明白的就是你的崗位需要什么技能,目前有什么技能是你需要學習的。
四、升職所需技能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想往好的方面發展,我們都希望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建樹。如果你想升職,一方面你要處理好各層級的人際關系,尤其是要處理好那個能夠決定你升職的人的關系,另一方面,你想到達的那個位置與現在的你還有哪些差距,有哪些能力或者技能是你必須要會的,這都是你需要提前規劃好的。
五、為未來發展儲備的技能
之前參加古典老師的橙子學院,有個概念叫做“三件事”,每一天做三件和你未來有關的三件事,你的未來將會越來越好。我堅持三件事有段時間了,從剛開始對未來重要的事一臉茫然到現在越來越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我發現當下做對未來有用的事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這意味著你已經走在別人前面了。當身邊的人還在為昨天沒做的事后悔時,你已經計劃好了明天要干什么,并已經開始去做了,你們的差距就此拉開。
六、個人興趣
在為未來儲備技能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你的興趣會影響你的整體氣質,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跑過的步,都寫在你的臉上,你的眼睛里,體現在你的氣質中。所以,利用業余時間可以培養一兩個 興趣愛好,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和精彩!
七、如何提升
前面提到很多自我提升方面的方法,那到底要怎么去提升呢?
其實我們不管是想提升什么技能,又或者說僅僅是興趣愛好,關鍵都離不開“多學、多想、多做。”
無論我們是想學習什么技能,都需要我們會學習,知道去看哪類型的書,哪里能夠獲得我們需要的知識;在學的過程中要多思考,與自身經歷結合起來,怎么發揮最大用處;最后就是多做,當下很流行的一萬個小時理論其實就是要多做,只有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你才會慢慢爆發,只有多做才會把外在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對于我們職場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技能,培養的能力太多太多。也許只有每天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去學習,但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顯著的改變。
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我們要靜下心來,把碎片化時間整合成大塊時間,堅持每天學習一點點,提升一點一點,未來的我們一定會成為職場里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