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練瑜伽已是四年前了。當時小區里剛開一個瑜伽館,環境很是優雅清潔,特別喜歡那里一樓的茶室和二樓瑜伽教室里明亮的落地窗,遂與瑜伽結緣。
剛開始練瑜伽的時候本以為憑著自己的舞蹈功底,應該可以輕松完成各種體式,沒想到瑜伽看似動作簡單卻需要持久的“靜”力,比之舞蹈中的爆發力和柔韌性又有所不同,瑜伽講究陰陽調和,在呼吸之間逐漸延展筋骨,所以瑜伽的動作看似柔美,卻對研習者的身體素質要求更高。
收起急功近利之心,以虔誠的修行態度去感受瑜伽,漸漸地便感受到瑜伽文化的博大。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后,高僧們無意中發現自然界中各種生物天生具有治療、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傷病時能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并不斷積累經驗,到了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便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
“瑜伽”這個詞是由印度梵語“yoga”音譯而來,意思是“結合”“平衡”“統一”。修習瑜伽的最高境界是放空自己的心靈欲望,控制自己的感官。例如每次瑜伽課總是從“冥想”開始,輕靈的音樂和舒適的環境很容易就把人從紛繁復雜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進入瑜伽無欲無求的境界;做瑜伽體式的時候,教練總會再三強調不用刻意追求什么標準,做到自己的極限即可;瑜伽平衡訓練的時候,只要把目光專注于一個點上,即使這個體式并不是對稱的停頓也能保持平衡……這難道不正是生活中的哲學嗎?紅塵中多少人為了雞毛蒜皮勞心費力,卻不知放下俗念才是悅納自我。今日嘆“心戚戚然,物是人非”,明日感“自思量,情關難過”,都是對自己已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毫無意義地緬懷,倒不如專注眼前,珍惜當下所擁有的。
瑜伽之文化除了哲學性還有其藝術性。瑜伽課上自始至終都有空靈輕緩的音樂彌散在耳畔,音樂中時有海浪、鳥鳴訴諸聽覺,通透心靈。瑜伽的動作體式有的取材于自然界,有的來源于雕塑繪畫剪影,還兼容并收了芭蕾舞、民族舞、體操等技巧,觀之賞心悅目,習之修身養性。
四年來,因瑣事繁雜并未持之以恒地練習瑜伽,只偶爾或假期里才去,但是四年下來仍然從練習瑜伽中獲益匪淺。
頤養性情
平時生活中工作中難免有諸多不稱意,走進瑜伽的世界后漸漸從極度扭轉延伸的體式中,學會換個角度看世界,常思常想,心境空明。
強身健體
瑜伽如今在世界上廣泛被當作一種健身方式,因其本身具有科學性,能夠通過體式刺激身體機能自我調節,促進新陳代謝,有增強抵抗力、強健骨骼舒活關節的作用。同時,堅持練瑜伽還有雕塑形體的功效,不過一切貴在堅持。
改善睡眠
睡眠質量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頭等大事。現代生活節奏太快,頸椎病、壓力大、患得患失都嚴重地侵蝕著正常的睡眠時長。瑜伽動作中不少是拉伸延展關節和筋骨的,在拉伸后就是更徹底地放松,通暢的血脈、輕松的心態、微酸的筋骨配合腹式呼吸和冥想音樂,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后失眠癥狀就會得到明顯緩解。
春生夏長之際,一起去瑜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