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基礎科技的突破方向

基礎科技的突破方向

感知未來、迎接未來!

今天我們聊第一部分——基礎科技的突破方向都有哪些。

首先我們聊的不是天方夜譚,都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大力投入的研究領域。

第一個突破方向,智能科學。

之所以叫他智能科學,是因為出了人工智能,還有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生物智能。目前的方向基本集中在細胞之間的通訊機制上。這是一個與人工智能截然不同的方向,不久的將來,不僅機器人可以替代我們的工作,甚至我們還有可能與動物、甚至是植物進行直接的交流。

第二個突破方向,是生命科學。

目前人類的基因,已經全部解析完了,但天花板在于如何改變基因。已經有初步成果的領域是干預技術,但仍處于只能通過抑制的方法去干預,而不是徹底改變基因。但真正的基因改變,按照這個態勢來看,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領域的突破,將從改變我們的外表開始,到疾病的治療,一直會挺進到生命的延續、甚至是智商的提升。人類,遲早會制造出全新的智能物種來的。

第三個突破方向,是新能源。

我們目前已經完成了從化學能到核能的突破,而有一部分人正在嘗試著安全地普及核能,而另一部分人正在嘗試更高一級的能源模式,比如:量子能。前面的突破,肯定是一個好事情,到時候我們的霧霾最起碼可以消散了,但后一種突破還真難移判斷是好是壞。

第四個突破方向,是全新的動力學。

我們目前的動力學,停留在力學推進的層面。而集中研究的方向,一個是磁動力,一個是量子對稱動力。磁動力已經有實驗室產品了,而量子動力更有意思,研究著研究著發展出量子通訊來了。

第五個突破方向,是中醫。

這個跟我們中國人關系密切,西方正有一股力量在研究中醫,原因是:一方面中醫是一個研究整體的學科,有別于西醫研究具體某個器官或病理、病毒。另一方面,西醫是一個科學的范疇,科學是什么,是一層層疊加起來的知識結構,但有些時候,當科學無法跨越一堵墻的時候,從墻的另一面反向地去研究,并不一定是一個壞的主義。

最后聊一下,為什么基礎科技的發展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停滯之后,過了六十年突然有了這么一個好的苗頭?不敢說是唯一,但最起碼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美國的資本呢,繼IT泡沫之后,大量地投入到校園創業去了。目前每年將近有600億美金的規模,投入到校園企業去,徹底打破了官方與軍方主導的基礎科技研究領域。反觀國內,找遍華夏也找不出幾個基礎科技領域的項目。雖然很痛心,但資本依然很冷酷——寧可跑到大洋彼岸去找項目,也不愿在國內浮華出幾個項目。這個就不往下聊了。

更多的未來、請關注【未來社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