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被中日韓三個國家輪流翻拍,每個版本都有一點自己國家的風格和影子,這種不斷被各國翻拍的熱度,除了小說故事本身很優質以外,還說明這種超級IP有它的魅力所在。
我想起了09年日本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對小說中石神這個人物的悲劇命運深感同情,他用生命的方式奉獻了屬于他的愛情,片中經典的橋段也留在了大熒幕上,即便刷了N遍也依然覺得它是懸疑推理電影里的佼佼者。
當然,成為經典這功勞要歸于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著作頗豐,他的《白夜行》和《解憂雜貨店》更是被廣大中國讀者所熟知,知名度比肩村上春樹。而我對于東野君的喜愛是從2007年他的第一本《湖邊兇殺案》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的。
作為骨灰級推理迷,聽到東野圭吾這四個字的時候我是心喜有余的,多年的閱讀習慣以至于影響我后來也寫了推理小說,在我是如何寫出一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這篇文章里,我也曾談到這個問題。
東野圭吾的小說對人性的觀察和描寫既透徹又殘酷,他的創作階段分為三個時期。
一個是早期的本格派推理,鉆研于情節,比如《秘密》和《放學后》等;中期是他對人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更傾向于社會派推理,也就是較為突出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后期是他近幾年走治愈系的路線,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解憂雜貨店》。
早期的東野圭吾較為默默無聞,在他背負了“直木獎萬年候補”的惡名多年后,終于在2006年憑借《嫌疑人X的獻身》同時獲得直木獎與本格推理大獎,成為日本推理小說三大排行榜上前所未有的三冠王,這部小說在當時的日本也形成了現象級。
《嫌疑人X的獻身》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還是要回歸到小說本身,這部小說的結構精巧嚴謹,故事雖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只有文中那平靜冷峻的娓娓道來,好比海嘯之前的風平浪靜,只有翻到結局才知曉一切的洶涌澎湃。
故事集結了愛情、親情、友情等元素,把社會的人情冷暖、世間百態融入在一部小說中,這考驗了作者的寫作功力,同時也展現了東野圭吾對人性解讀的天賦,是他和自己所創作的人物之間的一次對決。
無論現實中是否存在石神這樣的男性,對人類美好的情感的向往用如此極致的方式表達,也正是這部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的魅力所在!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圣經里對地獄是這樣描述的:它是一個黑暗的深坑,就算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沒有寬容,把他們丟在地獄,交給黑暗的深坑中,等待審判。
我想石神就是那個地獄里的天使,他需要的不是拯救而是毀滅,用天才的智商成全了他的愛情。
“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東野早已在開始給出了答案。
在本格推理中,也許《嫌疑犯X的獻身》它并不是佼佼者,東野只是給了這個世界一個“愛的方式”,這個用物理和數學都無法論證和推理的人類難題。
我想,一切都是從這里開始的:(以下有劇透,慎入)
一個晚上,花岡靖子和她的女兒美里用暖桌的電線勒死了威脅她們的富堅慎二(花岡靖子的前夫),正巧被隔壁的石神(數學天才)發覺,主動提出為她們母女掩蓋犯罪。
幾日后,警方在大森發現了一具燒焦了的尸體,垃圾箱中被燒焦的衣服,一輛被盜的嶄新的自行車,尸體的指紋被燒壞,臉部被鈍器砸壞,只有自行車上留有指紋。尸檢結果:死因是頸部受壓迫窒息而亡,兇器是類似麻花繩的電線。
被害推定時間:12月2日晚上6點—10點,在案發前,也就是12月1日被害人住在旅館里,帶著鑰匙離開旅館后下落不明,因此被旅館工作人員報警,警方從旅館里找到毛發和指紋,DNA與被害者一致,與現場自行車上的指紋一致,由此根據警方驗證被害人是富堅慎二,39歲,無業,血型A。
警方找到了與死者關系最近的花岡靖子,被害人是在12月2日晚上6點-10點被害的,只要花岡靖子這段時間有不在場證明,就算警方百分之百肯定她是犯人,也沒有抓她的證據,定她的罪。
在幕后石神的操作下,花岡證明12月2日晚上6點-10點,和女兒看了電影,并留有電影票根(物證),同時那天晚上遇到了女兒的同學留美(人證)。人證物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花岡母女被警方完全排除在犯罪嫌疑人之外。
這一切都在石神的意料之中,就在這個時候,石神的大學同學,同為天才的湯川來看他。兩人一見如故,石神一直都是湯川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欽佩的數學天才,和石神一起經過上班的路線時看到街旁的流浪漢們,石神說他們活得就像時鐘一樣準確。身為物理天才的湯川漸漸嗅到了石神不同尋常的“味道”。
推理:自行車上沒有擦掉指紋,可是兇手并沒有忘記把衣服和尸體上的指紋燒毀,說明犯人不慌張,有足夠的時間處理,自行車是12月2日下午4點到晚上11點被盜的,丟車的車主報了案,被盜時這輛嶄新的自行車有上鎖鏈,可同在車棚里的其他自行車,有很多舊車沒有上鎖,犯人偏偏偷了上了鎖的自行車,這說明犯人是故意的,希望車主盡早的報案,報案后警察就會尋找自行車,找到自行車也就是找到了尸體,找到了尸體就要尋找犯人。這個處心積慮的行為用一句話概括:犯人希望警方盡早抓到自己。
數學學者和物理學者接近答案時的研究方法不同,物理學者通過觀察建立假設,根據實驗進行論證,數學家完全在腦中推理,通過從各個角度觀察問題來接近真相。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看上去像是幾何問題,但其實是函數問題。湯川一步一步接近了真相。
花岡靖子12月2日,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這一切都是真的。因為被害人富堅慎二根本不是12月2日被殺的,而是在12月1日被殺的。也就是說花岡靖子在12月1日殺死了富堅慎二。
那么為什么警方驗證出死者的被害時間是12月2日呢?
讓時間倒轉到12月1日那天吧,殺了富堅慎二的花岡母女極度害怕,住在隔壁的石神發覺后,敲了她家的門,決定為她們掩蓋犯罪。
于是石神用犯罪掩蓋了犯罪。想讓花岡“無罪”,就要讓尸體消失,那樣犯罪也同時消失。石神為了保護自己愛的女人不惜殺人,用一條生命代替另一條生命,準備了第二具尸體,在大森警方發現的燒焦的尸體并不是富堅慎二的,而是另一個人的,這個人才是12月2日被害。石神殺的,是消失了也不會被人注意的流浪漢之一,石神讓這個人代替富堅慎二,去了富堅慎二生前的旅店,目的是留下指紋和毛發,這樣在警方取證DNA的時候就可以一致了。這個“替身”到了12月2日晚上換上了富堅慎二的衣服騎著盜來的自行車去了大森,石神在大森殺了他,故意在自行車上留下“替身”的指紋,為了和房間的指紋一致。之后給花岡母女制造了12月2日的不在場證明。這樣大森的尸體(第二具尸體)和花岡靖子就沒有任何關系了,犯罪時間和被害人完全錯開,富堅慎二(第一具尸體)也被石神處理掉了,犯罪也就隨之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警方查找的12月2日殺害富堅慎二的犯人也將永遠找不到。
如果石神不說,罪行便完全可以逃之夭夭。就算第一具尸體找到警方也很難取證了,但為了讓自己心愛的女人能獲得心安理得的幸福,他還是選擇了自首,將一切言默。直到最后花岡靖子知道真相跪在石神的面前說一起接受懲罰的時候,石神終于還是將掩埋已久的感情爆發了,用這么極端的愛換來一場遲來的愛情,再完美的殺人也抵不過人性的弱點,即便他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