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體操就那么幾招,做的好看又有幾個”,沖著潤總的段子,我要挑戰自己留言一個。
? ? ? ? 你每天勤奮工作,努力學習,時間顆粒已經安排的滿滿當當,但看到劉潤5分鐘商學院時,內容、有價值、段子也講的好、套路深更真誠,以至于你想把潤總表達的每一個概念文字都記下來再去實踐,卻苦于發現自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操作,你該怎么辦?
? ? ? ? 知識焦慮是熱愛學習的你的普遍“病癥”,理論干貨太多,忙不過來應用怎么辦?干脆就放棄不學了,舍不得吧;每天繼續花更多的時間跟別人交流學到的新理念 ?時間又難以把控,還容易受他人觀點左右或者不理會你,好尷尬,怎么破?知識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選?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學習什么?就像中國經歷幾十年的大動蕩,物資極度匱乏時代出來的人,剛剛遇到改革開放后,經濟形勢好轉,就開始出現了規模性的胡吃海塞,糖尿病,高血壓,都是物資富足之后的現代病,問題就在于這里,我們有能力面對這么多的豐富資源嗎?怎么樣讓自己的大腦在這樣的思想、知識極度豐富的時代,不因“暴飲暴食”而患上知識焦慮呢?我可以給你提供一點思考角度,你的問題本質是,如何在還不能掌握一個理論前就讓它扎根在大腦里,畢竟我們都清楚,聽語音、看文稿、整理筆記、表達輸出這些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我們的大腦中產生連接強度是不一樣的,如何權衡?
? ? ? ? 你可以試試用機械方法輔助學習內化。你在看完潤總的文章后,第一時間可以考慮用機械式的方式把核心問題、原因、怎么破寫在留言中,或者自己的筆記上,也就是拆解文章,把中心思想提煉后再用文字,機械式的寫出來,重要的事情寫三遍。潤總一般會結構性的表達給我們,我們也就順著結構去學習。就像潤總把內容結構化再加密,我們就可以結構性解密,機械的轉化為自己文字。這不是走了個形式而已,只是換了個方式把知識存儲起來,就不會過多的占用大腦帶寬,畢竟,大腦是 用來處理問題的,而不是記憶過量信息的,學會讓意識妥協,再馴化潛意識。潤總就是高手,他就提到讓讀者讀起來爽,而不是自己寫起來爽,這就是讓自己的意識妥協。而我所表達的就是利用機械手段學習,雖然你的意識覺得自己沒記住,但你的潛意識卻存入了信息,也就是只用在意識上插上標簽,可以類比成,把意識當作目錄,把潛意識當作倉庫。
? ? ? ? 最后,幫你總結一下本文的核心觀點,知識焦慮是你面對這么多的理論干貨知識時,不知道如何選擇?選擇后不知道如何消化?消化后擔心自己記不住的意識而已。你可以用機械的手段去記憶,每天看完文檔,用5分鐘機械的把核心觀點轉化為文字,你可以打字,也可以語音,隨著效率的提升和工具的熟悉,最后你可能只需要3分鐘就能搞定 。放開你的意識,讓你覺得不可控的 潛意識來試試。
? ? ? ?哈哈,胡言亂語一通,還是挺痛快的,我這樣寫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把自己套路進去,而且,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