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和口碑

一個專業或干一行一定是需要一個證書和資質來證明自己行嗎?

我一度認為一個人的能力與口碑遠遠超過一個人身上的各種鋪天蓋地的閃耀光環。一個人通過努力可以獲得各種自己想要得到的證書認證頭銜等資質和榮譽,但不一定會獲得口碑。擁有良好的口碑,卻不一定需要各種各樣的證書和亮閃閃的光環來支撐。

從媒體新聞中看到了林正碌老師公益教學的視頻,被林老師一句“誰更符合激發人性的創造力,就應該是更符合藝術的標準。”直接電擊到心臟,電流流過全身后,腦袋像被洗過了一樣的輕松,清醒的意識到去雙溪學畫是自己要做的一個正確的選擇。之后,關注了林老師的各種信息。

看到林老師在他的著作《數性宇宙論》中的人物簡介介紹:林正碌,1971出生,福建人莆田人。在我知道了林老師是哲學家、藝術家、教育家后,書中這樣清爽的簡介,更加令我尊敬。

我極喜歡簡單的出場方式,他人或是自己。

就頭銜來說,我更看中一個人具體的作為。

來到雙溪學畫的幾天里,看到林老師主動與學員微笑打招呼,細心觀察每一個學員畫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導問題時的專注用心,親自師范教學的誠摯,這是一個有大愛的老師,一個自己潛心觀察論證的研究成果“明暗交界處亮的一面微弱偏亮原理”讓全國無數想學會畫畫的人拿起畫筆實現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林老師的教學非常的神奇,只要你拿起畫筆,就一定會畫出一幅完整的畫,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真的不是傳奇。

有生之年能遇見林老師,是學畫人的福氣,來上過課的人全部載著滿滿的收獲而歸。

林老師認為:“藝術的價值在于能夠飽滿生命體驗,促進個性獨立與人格完善,升華人文情懷與創造力”。那些藝術名校的、用高大閃亮的頭銜背景輕松蓋過林老師的教授們,期待你們除此光環之外的超越。

我見過這樣的老師,講課盡是引用名言,說得都是大道理,人物介紹閃花眼,都是高高在云端,接觸一次之后,我往往會選擇消失匿跡在他們的視野里。

你們閃你們的光環,我尋著口碑找足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