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叔丁)
八月初的長周末,先生臨時起意打算找地方獨木舟野營。自己還沒有船,渥太華周邊的營地大多被訂滿,找了很久,終于找到臘菲蘭得里野生保留地(La Vérendrye Wildlife Reserve),起點在保留地中距離渥太華向北三小時車程的魁北克省Le Domaine小鎮。
馬河之下,水天之間--Centennial湖和Black Donald湖泛舟一日
我們要在Le Domaine的Canoe Camping La Verendrye處租船并選擇劃船路線。因為第一次獨自一條船劃船野營,還帶著女兒的拉布拉多混種狗狗Penny,不確定狗狗在船上的表現。再加來回六個小時的車程,三天的劃船其實只有一個整天和兩個半天。先生決定選擇最簡單的34公里的劃船野營路線Circuit 11。
第一天:從下水點到11號營地,大概10公里。
從下水點租到船,裝上食物桶、睡袋、帳篷,衣物全部家當已經是中午。撐船劃了好一陣子,估計有七八公里,小島星羅棋布,綠樹繁茂,水草萋萋,時有蓮花綻放,秀色怡人……只是不見一個路標,不知船在哪里,身在何處。下水點見到的兩條船早不見了蹤影。茫茫陌生湖面,我心里開始發慌。我們停船在一個小島吃午飯三明治,驚飛了兩只潛鳥,還不小心踩破了石頭上的一只潛鳥蛋。心情一下子低落下來,開始抱怨先生,不會認路,還非要自己單獨出來劃船,看看找不到怎么辦,出了事兒連個同伴都沒有。先生又看了看地圖,忽然說:“壞了,看錯了。”本來我們的下水點是在地圖上面,結果他看錯了,看成了下面。怪不得一路上云里霧里的,看不到一個標記。他說不如隨便找個地方宿營吧,我不同意。
我們開始往回劃了一兩公里,遠遠看見一條船,在左前方一拐就不見了。趕快追過去,大聲喊話問路。兩條船靠近了,才看清這是一對六十多歲的夫妻倆,正打算找個地方宿營。他們熱心幫我們指明了前面兩個portages的方位。
兩個portages相鄰,一個215米,一個380米。每次我們都得把東西搬下船來,搬上岸去,再搬過去到下一個下水處,Penny也要拴在樹上等我們搬。船上家當可以分幾次慢慢搬,船就不能拆成幾段搬了,只能倆人一次抬著走。當時租船訂營地后,先生說租的是fibreglass船,我就心里嘀咕,這么重的船該怎么抬。現在經過迷路,看錯地圖的小插曲,我心情不好,開始給先生臉色看:“抬80磅的船portage,還有比這更愚蠢的事情嗎?”先生很委屈,說不如讓他試試自己抗船吧,“你幫我把船扶上來。”我不同意,“算了吧,等你閃了腰還不是我照顧。”第一個portage下來已經氣喘吁吁。但是到了第二個380米的portage,我開始體會出點兒技巧:不能只用胳膊去抬,要把船靠在腰跨上,靠軀干的力量幫助承重。
抬完船下水劃船,再看水上風景,愈發美好。有時候愚蠢的事情努力認真做完,竟然還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抬船辛苦,又走了許多冤枉路,我們在11號營地靠岸宿營。這是一個團體營地,但是前后根本無人無船。驚喜地看到野生藍莓遍地匍匐而生,而且正是成熟時節,藍紫色的小果實誘人無比,酸甜滋潤。營地入口在拐角處,幽靜隱蔽。吃了火鍋晚餐,自然是跳進湖水游泳。走錯路的不快,搬船的辛勞,都拋進湖水,被沖洗得無影無蹤。沒有人來打擾,只有潛鳥和青蛙在恣意鳴叫歌唱。在這里,一切都可以放下,一切都不必在意,只有自我,只有自然。
第二天:11號營地到84號營地,大約十公里。
第二天剛一開始有個20米的portage,我們選擇繞路走一片淺灘水草地。有時水深不過兩尺,水草長長的,俏生生地立著。槳劃在水草之間,水草隨之舞動。船滑行在水草之上,發出沙沙的低吟。出了草地,隨處可見散落的蓮花村落,一簇簇,一片片,圓圓的蓮葉任性隨意地組合成不同的圖案。蓮花是白色的。也許蓮花也只能是純粹的潔白,才和這里的超然悠遠意境相匹配,如果是紅的粉的就太艷俗了。
曾巧遇一只水貍(beaver),圓滾滾毛茸茸的,只見了一眼就鉆入水中。一處水貍建筑的堤壩似乎已經被廢棄。
潛鳥處處都在,而且永遠成雙成對。Penny喜歡看潛鳥,每每看到就隨之左右轉動身體。當然不只是潛鳥,一條水中跳起的魚兒,甚至一只蒼蠅或者蚊子都可以讓狗狗為之興奮地跳動,把船動得搖晃不已。我們隨時準備著配合Penny的動態,隨著她腦袋的方向而調整自己的重心偏移來保持船身穩定。
今天要經過兩個二級白水灘,也就是第三個portage,265米長。不想再抬80磅重的船,我們把船上家當搬過去,狗狗拴好之后,劃船從兩個二級灘漂流而下。說是漂流,水流很急,但是水位太低,裸露的礁石太多,我們的船竟然兩次卡在石頭縫里,好在是fibreglass的船結實。
過了portage的白水灘大約一公里處是84號營地,一個單人帳篷的營地,正好適合我們二人。
營地點綴著許多色彩鮮艷的蘑菇,白色的,淺褐色的,黃色的,橙色的,紅色的。不知道她們為什么生在這么安靜隱秘的地方,卻又這么招風引蝶地招搖。營地很少有野花,這些蘑菇取代了花的地位,花的美麗。誰規定花才應該被觀賞,而蘑菇必須是食用的呢?這里的蘑菇偏偏膽大妄為,獨樹一幟。
這次坐在船頭當水手,細細體會運用軀干轉動劃船的技巧。每劃一下,腹部緊收,腰肢都扭動一下,又借力又省力。一天劃下來,感覺腰肢靈活柔軟許多,劃船真是塑身的好運動。上午劃船有5公里左右的一段的頂風逆浪,非常鍛煉力量。
吃過火鍋晚餐,肚子鼓鼓的,好像一天的劃船努力都付之東流。眼前就是湖水,不下水游泳就太沒天理了。
從營地到對面半島的白色礁石和枯黃樹枝大約300米,這是我們的天然游泳池,往返600米距離。
第一次游回來迎面遇到一條獨木舟,之后就一片靜謐。遠處二級灘的portage到這里還有約一公里,即使看到有船,劃到眼前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這里雖然不及第一天晚上營地的隱秘,也一樣安靜。
水邊的溫度大概在27、8度,水中應該也有20幾度。在這樣的氛圍之中,你會感覺人工布料剪裁縫制的衣服實在是畫蛇添足:溫度適宜,無需避寒;無人窺視,無需避體。天為蓋,地為鋪,湖為浴,人類的天然防水皮囊是這么實用方便。走入湖中,肌膚全方位地感應水的滋潤、接納和托浮。忽然明白為什么自己喜歡自由泳,因為這種泳姿最接近走路的自然狀態,軀干腰肢的轉動帶動手臂,可以在水中毫不刻意地滑行游走,這豈不就是凌波微步?恍惚之中,我錯以為自己曾從水中出生,在水中長大,也將在水中安然地消融……其實人何嘗不是從水中來呢,無論是早期的人類,還是母體內的胎兒。為什么在我們長大,成熟之后,反而與賦予我們生命的水生疏了呢?回歸于水,就是回歸于自我,就是回歸于天地自然。在這里,只有我,只有天、地、水。在這里,沒有我,只有自然。
夜里下雨了,天地水奏起交響樂。雨打在帳篷上,淅淅瀝瀝的。雨打在樹枝上,沙沙嘶嘶的。遠處二級灘不時傳來轟響聲,雨水堆積成浪在湖面上呼嘯張揚游蕩。岸邊雨水激起的浪花拍打岸邊礁石發出咕咕聲。樹上啄木鳥趁雨中捉蟲覓食,傳來陣陣的啄木噠噠聲。潛鳥悄無聲息,應該是安歇了。
第三天:84號營地回到下水點,15公里左右。
最后一天風平浪靜。Penny習慣了坐船,動得也比較少,船身穩了很多,我們也學會隨著狗狗動作調整自己的重心,所以劃得實在悠閑,很快就快到達起點。湖上依然是靈動娟秀的小島和雅致脫塵的蓮池,樹影云影與水中的浮萍蓮葉嬉戲交談。
最后兩個portage很短,一個50米,一個不足175米,不想船再卡在石頭里,就老老實實抬船過去了。
回到我們的下水點。美景如斯,令人不忍離去。幾次想下水再游泳嬉戲一會兒,考慮還有三小時的回程車途和次日的工作,只得作罷。
下次可以選一個難度大些的長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