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妞:
感覺好些了沒有?不再咳嗽了吧?藥雖然有點苦,還是要按媽媽的要求,去吃,好嗎?中國有句古話講得好,良藥苦口利于病,一定要按時吃,千千萬萬不能嫌苦呀。
說到這兒,不覺心有悸動,要不咱晚上就聊聊中國這些傳統文化。
爸爸寫下這些文字,不是要求你馬上去理解、記憶和背誦,只是希望你能不遠的將來,獨立的一個人去靜靜得看這些文字,結合你自已的理解,去感受這片古老國度一脈傳承的精華,文字的雋永、深刻,因為爸爸不希望你永遠做個吃瓜的孩子。
為什么要去學習、了解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的幾千年以來,整體社會的風格并不完全是紙醉金迷、西湖歌舞,激揚、向上的氛圍滲透在整個社會的角落,成為主旋律。無論從古時的開卷有益、春秋兩闈,還是從目前的精英教育、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看,學海無涯這個觀念始終占據著整個社會的主流。
且不見”乘風破浪會用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老當益裝,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等之類,那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與事跡,那一句句警醒的文字詩句,成為那看不見的隱形的手,去引領、去潛移默化,向上走,向前看。
學習傳統文化中哪些內容?經史子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 ,拳腳兵械,還是地理山川、植輿物堪,及至文字考據、沿革制度等等,甚至地域、或文獻、或醫,或服飾、或飲食、或建筑等等,羅列以上,以點代全,不堪為足。
“古為今用,陶冶情操”。
看不見屠喲喲的翻遍《內經》,披沙瀝金,幾十年如一日,苦戰青蒿素,找到最終成功的那條路嗎?
茅以升寫橋,竺可楨做氣象研究,梁林寫建筑史等等,無不充分利用著從古傳下來的文字資料,幾冊書,居然寫完了沉厚的幾千年,為后來人打開了最便捷的那道門、那扇窗。
陶冶情操,琴頓五音、棋戰河界、書寫八法、畫描十八,朱陰寫刻,或田園曲,或挽弓聲,悲秋懷古,直抒胸臆;客居苦楚,咫尺天涯,或琵琶落玉盤,玉笛暗飛聲,萬千如此,只希望你能在漫漫長路的人生路上,有一兩個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愛好,給你帶來快樂,放松心情,遠離那羈旅苦楚。累時可以尋找內心的靜?,傷時自行敷藥,振奮精神。
你還小,爸爸只是讓你背誦了歷史年代表和地理分布圖表,希望你能在時間上與空間上能對中國的歷史與地域空間有個比較清晰的了解。新聞聯播、平時閱讀當中出現的地名、人名、事件,我們都可以去了解,懷有一顆好奇心,未知世界將在你手中悄然打開,充實感勝過一切。如何去做,可以改天好好的和你去說說。
夜靜了,你睡了嗎?還咳嗎?好了以后,記得多鍛煉,或跳繩或跑步或與小朋友一起打球等等,多運動,胃口自然就開了,希望你能慢慢得胖起來。
睡吧!
爸爸
20161226 22:00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