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為什么沒有happy ending?

近來大熱的《愛樂之城》(LALA LAND)以其黃粱一夢蒙太奇式的最后五分鐘看哭一眾看客,在奧斯卡同樣拿獎到手軟。而看了兩遍電影的我,卻始終無法被迷住,只覺美麗,不覺驚艷。小伙伴直言有故事的人都會感同身受,作為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則固執地認為,其實男女主的愛情無法善終其實早已注定,與其落淚惋惜,不如理性分析其中的原由。而當讀完斯滕伯格的戀愛心理學著作《愛情是一個故事》,則愈加豁然開朗。

書名:?《愛情是一個故事》

作者:?[美] 羅伯特?斯滕伯格

譯者:?石孟磊

定價:?39.00元

在這里,你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愛情故事。

斯滕伯格將愛情解釋為每個人頭腦中設定的一種故事范式,我們所感受到的愛情,正是現實與故事想象的綜合體。愛情中的雙方,均擁有屬于自己的愛情故事,而在交往過程中,同時努力形成屬于兩人的共同故事。簡而言之,一段愛情便是一對戀人所處的共同故事與彼此在故事中扮演角色的組合。當目前兩性關系所處的實際故事類型與頭腦中的理想型差異甚大,彼此愛情故事不同,或是故事范式本身的硬傷,都可能導致愛情覆滅。

將愛情解釋成故事,可以解構成故事中的情節、主題、角色等元素,亦可以將故事分為開頭、過程、結局三個階段。在愛情故事的開端,常常是一段愛情中最為令人興奮的部分,有相遇碰撞出的火花,也融入了自己對愛情的預期投射。米婭與塞巴斯丁的第一次充分互動,是在幾次相遇后的派對結束之時,是時,他們并沒有進入愛情,但仍然敘述了自己對于愛情故事的想象,比如在可愛夜晚的浪漫,和一個有火花的人共舞。愛情故事中的情節,是一段關系中發生的事,包括表層發生的事件,與深層中戀人認為真的發生的事件。愛情與故事一樣,是綜合性的直覺經驗規則,而非分析性的邏輯理性規則。

根據這些特性,斯滕伯格將愛情故事分為不對等、客體、協作、敘事、類型故事五大類,其中包括了旅行、幻想等25種具體類型,以建構愛情分析的框架,故事一旦形成,愛情的大致邏輯便同時生成,而因為“證實偏差”等原因,故事往往難以改變。發現愛情所屬的故事類型,則能一窺愛情的“套路”。

《愛樂之城》中米婭與塞巴斯丁的愛情,更接近于斯滕伯格所闡釋的“康復故事”,與馬斯洛的“匱乏之愛”異曲同工。“康復故事是關于生存的故事。個體正度過某種創傷……之后從一段關系中謀求康復。”在康復故事中,有病人與共存者兩個角色,病人想要康復,共存者陪伴幫助。康復故事的一個變體則是“雙方一起康復,兩人都既是康復者,又是共存者。雙方從糟糕的關系、藥物或其他事物中康復過來。”米婭與塞巴斯丁的情況十分符合這種變體。當他們相遇的時候,彼此的生活皆是一團糟:懷著演員夢的米婭做著不喜歡的咖啡館服務員工作,處著不咸不淡的約會對象,試鏡屢戰屢敗,連社交也索然無味;塞巴斯丁則結束了一段不合適的感情,擅長的爵士樂演奏懷才不遇,被工作酒吧排擠,是處于失業失戀階段的雙失青年。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兩人都處于受傷的階段,懷才不遇、無人理解,亟待康復。

兩個失意的人在經歷了摩擦之后互相療愈,成為了互相依賴的戀人:她辭去咖啡店工作專心創作劇本,他則專心籌備自己的爵士酒吧,似乎都在漸漸康復,愛情關系同樣琴瑟和鳴。然而,就像疾病的反復,康復過程自然不會一帆風順,塞巴斯丁為了生計擱置了夢想,加入了一個穩定但自己并不喜歡的樂隊,常常巡演聚少離多;米婭的獨幕劇大獲差評,而首演時塞巴斯丁由于工作的缺席無法安慰療愈而引發了兩人關系的破裂。這正是康復故事的幾大風險之二:一是康復的不成功,無法從困境中真正獲得拯救;二是“康復過程對雙方來說是極其痛苦的,并會擾亂這段關系”,因為康復中的人往往狀態不佳。追尋夢想受打擊或妥協過程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脆弱而敏感的,因為現實與挫折,無法真正康復,甚至導致關系破裂。

而真正讓米婭與塞巴斯丁分道揚鑣的,則是康復故事所存在的另兩大風險:第三,“個體如果真的康復,共存者的角色就不再有意義。”當塞巴斯丁苦心規勸心灰意冷的米婭參加了最后一次試鏡,讓她終于一戰成名,得以康復,卻同時鑄就了他們之間關系的句點。他們彼此分離,無需繼續治療。第四個存在于康復故事中的風險則更為致命:“形成這段關系的基礎是疾病,而不是健康”。康復的目的是忘記過去,繼續向前,但那段過去同時是這段關系的關鍵部分,這就形成了一種悖論,愛并痛苦。真正的康復則是忘記所有一切,包括這令人痛苦的康復過程。

于是最終米婭離開了塞巴斯丁,擁有了新的愛情故事——家庭故事,這種故事顯然更適合康復后的她。當她無意間走進塞巴斯丁的酒吧,回憶荏苒,卻無法改變一切。這是愛情的殘酷,也是故事的必然結局。

文 |?沉靜天空

編輯 | 世圖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