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月
在先秦戰國時期,因西周滅亡,各國又戰亂不斷,于是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天下興亡,此時由諸子所代表的各學術流派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中國文化史上了形成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局面。其中最具為代表性的有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墨家等。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對后期的中國君主統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不斷延續前人的智慧。
『儒家』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為孔孟,他們主張仁義道德,對人性的思考下以“性本善”的假設,提倡君主以德服人,以仁政而治天下。
在現代企業,管理者常擅長以打感情牌為基礎,達到拉攏人心、穩固自身地位的目的,這就是典型的以儒家思想為主的管理方式。團隊管理中,管理者通常用包容、教化的手段來處理團隊成員在工作上的失誤。盡管同樣工作失誤出現多次,但基于對人性本善的定論假設,導致他們更多的是將這種失誤的頻繁性,怪罪于自身的教化手段還不夠高明,而非錯誤的本身或者當事人。其次,管理者也常事事親為,大小事務一一包攬于身,為的是激發團隊成員的愧疚感,增強成員在工作上的主動性。但是,同樣為了達到標榜立桿的作用,管理者本身將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導致個人的工作重心偏移,而團隊整體工作難以產生效率。
管理的目的在于,管理者通過協調人事物進行資源整合以達到組織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也就是管理是以提高績效為基礎,若組織效率低下,又怎么能夠保障績效。
『法家』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韓非子,因在人性的論述上,更加傾向于“性惡論”,主張以法治國,故稱之為法家。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法。任何一個具有共同目的性集合的組織或者群體都必須要有一個法制、一個規則來約束成員。不然,無規矩則不成方圓,也就談不上有著共同目的并且為之奮斗。在團隊管理中,制度是工作開展的警戒線,是評價工作成效標準的一部分,任何人不得過于放肆的去逾越,僅此談到不得過于放肆而已,而非不能逾越。因為管理者常常就容易被套在法家思想的管理模型中,將本為警戒線的制度放大至為個人工作開展的底線,用制度框住成員的每一步動作,堅決不得觸犯自身的底線,其帶來的結果就是成員容易失去思考性,終日按部就班隨著流程走,這就好比一個管理者手下是一堆工作機器,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工作,僅此而已。
在創新為王的年代,束縛思想就是給自己斷絕后路,這樣的團隊工作就像一個迷宮,看似都在走,卻永遠也走不出去。
『道家』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為老子,其主張萬物同體,無為而治的思想。這里的無為指的不是推崇君主應當不作為,任萬物自生自滅,而是應順天而為,與時間、空間并進,萬變不離道。
在現代團隊管理中,有個著名的洛伯定理:對于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什么。想必這句話就足以詮釋道家的管理思想了,如果管理者老是想著自己在場時,團隊的成員應該聽你的做什么,那么,在你不在場時,他們就不知道該做什么了,同樣也不知道該聽誰的。還有個笑話這樣講:做為董事長的你,在你外出辦事時,手下人卻一直打電話問起公司大小事務的處理方法,讓你不得安寧、專心辦事,你的手下如此不懂事,你居然還自稱什么”董事長“?所以,道家的管理思想就是主張通過管理者的有所作為而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
管理的最高境界:無為而治。或許暫且只是處于一種理想狀態,可望而不可及,但卻是每個管理者都應當去努力的方向。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才是追求卓越的本質。
至于其他學術流派同樣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兵家適用于市場營銷管理,墨家適用于人力資源管理,縱橫家適用于企業公關管理等等。
部分諸子百家間的思想也并非完全背離,只是在側重點上有異,才形成各自獨立的學術。反觀現代企業的團隊管理,儒家、法家、道家的管理思想更多的是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只是看管理者自身更加偏向于哪種罷了,影響管理思想重心偏移的還有團隊形成的各個時期,團隊在不同時期,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也應當給予轉變。
其次,每個人對每種學術流派都持有不同的觀點,因為畢竟百家思想僅以書面形式存在,并且年代悠久,在文字翻譯上定有一些信息的損壞和失誤。百家思想是集于古人的智慧,每一種學術流派之所以得以流傳,必有其精華、在理之處,個體無權去評判任何一種與自身觀點相悖的思想學術。只求棄其糟粕,取之精華,并加以揣摩集大成于一身,才是學習的目的。
管理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九月分享個人團隊管理的知識系統框架,希望對你形成自身的管理風格有幫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