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基課程筆記-代入感與戲劇張力

張力

莎士比亞從不會提及故事人物背后的動機,當你嘗試解釋人物的動機,你的讀者就出戲了。你只要把人物展示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人物。設計主人公時,其他人物會引出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維度(沖突,內在的心理沖突)。但必須要知道,配角的性格維度不能和主角一致。當一個人物評價另一個人物時,讀者會把他放在口袋中,然后等著觀察,這是吸引讀者的一種方式。

好的人物創造都是來自自知,都是從自己身上發現的,越能了解自己,就越了解人性,就越能創造出好的人物。作者要熱愛自己筆下的每一個人物,但是你永遠不會像了解自己那樣了解別人。

寫作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有極高的智慧。作者需要了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必須能夠講故事,能夠進入人物的頭腦。而人物的情感是觸發故事戲劇張力最重要的因素。情感有快樂感和痛苦感兩種。這兩種情感的轉折則來自價值的轉折。首先讀者要對人物認同,產生有情感時,人的身體也會有反應,達到頂點后會放松然后回到平衡。

情感是短暫強烈的,情緒卻是一直存在的。感覺把我們的生活具體化,感覺把情感具體化。情緒就是感覺并讓情感具體。但情緒不能代替情感,表達情感要把人物放在選擇中,但如果選擇太簡單,僅是善惡、對錯等,讀者會比人物更快知道他的選擇。要讓人物從自身的角度去選擇,就要從人物的人性去思考,無論人們做什么都會認為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當把人物置于兩難的選擇,讓他從自己的視角去兩害選其輕時就會讓故事具有戲劇張力。

好的故事往往會在兩個選擇之外設置另外一個。故事進展的節奏要像性愛一樣,張弛有度,統一性和豐富性相結合。如果想要通過重復來積累情感,只會適得其反,多樣性要靠調查來積累。重要時刻要緩慢得展現,營造張力,強調接下來的轉折。

而讓故事具有戲劇張力的秘訣在于故事中的負面力量。負面力量并不特指某個壞人,而是是生活中所有力量的總和。在故事開始前,把所有主人公的力量:意志力、創造力等等放在左手,把所有負面力量:社會、人際、自然等放在右手。這樣可以看出我們的主人公總是在下風,他的機會在負面力量的對比下顯得微不足道。如果負面力量不強大的話,主人公就沒有必要變成另外一個人。

犯罪是在告訴你這個世界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世界上最大的罪是由政府犯下的,邪惡的社會會讓人祈求自己死亡的來臨。把負面力量隱藏在故事線后或隱藏在人物內心中來實現沖突。越深入人性,越有可能制造強大的反抗力量,就越有可能把故事推向極致。

要在高潮本身中制造期望和結果的鴻溝,制造轉折點,讓主人公不斷面臨選擇。選擇比行動困難,而變化讓選擇變得更難。故事就是要講述生活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從深層次理解變化。這個變化往往就是故事的核心價值。

人物的每一個設定都要給它一個回應,要給讀者他們期望的東西,但不是用他們能想到的方式。讀者真正想要的是情感的滿足體驗,而不是什么類型的結局。意淫的意思是隱藏事實,這并不是轉折,轉折是要發生變化,隱藏事實的做法并沒有讓事實改變。最后的高潮要結合兩個東西:奇觀和真相。用情節而不是解說來能揭示故事的意義。

整理人:瓦力

原始課程筆記來源與網絡,此文是在本人學習理解的基礎上整理編輯。其中不少部分做了刪改。請大家比較指正。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此文有所啟發收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