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今日‘’羅胖60秒‘’送上一個話題:天然純潔與浪子回頭。即:‘’如果有兩種人,一種是從來沒有經受過誘惑的人,另一種是經受過誘惑,然后又克服了這個誘惑的人,到底誰是更道德的人?說白了,就是天然純潔的人,和浪子回頭的人,到底誰更偉大?‘’
他的舉例是這樣的:
我和一位學者老師聊天,他說他前些年戒煙,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成功了。他就跟一個朋友說,不容易啊,我把煙戒了。那位朋友說,我本來就不抽煙。你費了半天勁,和我天然的狀態才一樣。如果是你,聽到這句話,當時心里是啥感受?是應該有成就感呢?還是有挫敗感呢?
羅胖認為這是道德兩難問題。
許多聽眾發表了自己觀點:
01.成長的路也是一樣,很多人好像天生就走在你前面。好不容易學到新技能,感覺原來還可以這樣啊!其實你的這些頓悟,早已是有些人的基本功。還能怎么辦呢,只和過去的自己比較,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繼續埋頭前行唄。
02.這讓我想起了高中老師問的一個問題:你們說,是一個人在安逸中變得奮進值得佩服,還是一個人在遇到重大挫折后才變得奮進更值得佩服呢?第二種人,沒有選擇墮落是很佩服,但我更佩服第一種。因為他的驅動力是自己給的,他們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么,知道自己不應該怎樣,而第二種人,所有的行為只是因在外刺激引起,是人的本能,只不過是選對了奮進這個方向而不是墮落無為。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佩服那些有內驅力的人,但并不是看不起外驅力者,同樣值得佩服,但我更看好內驅力者而已。
03.所以大家現在都說:道德是自律的,不是他律的。盡可能做好自己,一直堅守純潔,或者一朝醒悟迷途知返,都很好。
04.道德的問題可以解釋為人們的接納問題,也就是人們是否承認你是否可以被接受。一個犯罪的人,在上帝那邊只要接受了上帝的寬恕就可以上天堂,也就是我們說的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如果放到當今社會那么他首先要接受法律制裁,改造之后才能得到認可,社會會承認你現在已經是道德的了。人們對道德的評判往往都跟自己占的位置或角度有關,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
還有很多聽眾觀點,不一一列舉。
大家的觀點都很獨到,也不缺犀利,我看了后卻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了一番。我覺得,既然是兩難的問題,就休要做出對比,更不要妄想找到最佳答案。我想,人類的思想、文化之所以這么精彩,恰恰是因為這些兩難問題的存在!
天然純潔與浪子回頭,結果看似相似,其實不然,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區別。也因為區別的存在,才造就了人類的豐富性,不管是人的內心世界還是整個人類社會。
面對兩難,會有選擇,有了選擇,不同的選擇經歷就不盡相同,最終造就了不同人生的精彩和苦難。
世界上的人,有的思考的是宇宙的問題,有的思考是如何吃飽下一頓飯;有的在努力關心幫助別人,有的卻時時刻刻在想方設法占別人便宜。。。怎么去評判偉大與渺小?有的可以,有的真沒法評判!
我贊同:‘’道德是自律的,不是他律的。‘’用道德去評判別人,只會陷入兩難。我們應該承認道德兩難是常態,生活中的兩難也屬常態。面對兩難選擇,在社會層面它造就了人與人的根本區別,對自己而言,理性的做法是進行理性的分析,不要被別人判斷而左右了方向。
特別在這信息傳播過度的社會,我們更應如此:承認兩難問題,理性分析問題,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