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消費你們的公權力了,好嗎?》
不知道你們是否也經常遇到如此情況。常常在工作中被要求關注這個公眾號,那個公眾號,雖然不到不厭其煩的地步,但是總有“被”的感覺。
我大致就我的“被”過程做一番梳理。
首先,剛開始公眾號的出現讓我沉迷其間,我發現許多有趣的人,那時的公眾號是有趣而豐富的存在。我也發現了許多和我工作及專業相關的公眾號(ps,許多都是一些專業雜志的公眾號)。我在此期間受益頗多。之后許多企業都加入了公眾號,我“被”的次數開始了,可是此時并不是強制的。
后來隨著公眾平臺的壯大,公眾號越來越多,開通公眾號似乎成為了標配。
這時候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被”。隨著各級政工委的加入,我需要關注的公眾號越來越多,他們的公眾號往往還是矩陣式的。這句話嚴謹的來說,是隨著許多有公權力的組織加入,我“被”的機會越來越多。
我試著舉例,也不必試著,我信手拈來,我也不想舉多,舉多會累著的。
比如消防吧,省、市、區、縣的消防公眾號,其間還分為消防局,消防總隊,消防大隊,消防支隊的公眾號,如此多的公眾號都需要關注。
當然還有政務類相關的公眾號,我懷疑他們多如牛毛。平安這個,那個平安,連起名字都非常的雷同,只是換個地名而已。我在這個段落不是要點名批評,我只是說情況。
我十分能理解做公眾號的不易,我也是在做著公眾號的。可是縱觀這些微信公眾號,依我的經驗判斷是,雖然不易,但是不辛苦。這些公眾號最大的不易和辛苦在于兩個方面。
一者,在于數據的漂亮程度。關注人數的多寡,文章閱讀數的多少,還有點贊的多少,更不能少的投票。這些數據是相對客觀的,也是需要相對體面的存在。但是因為有了我們這些免費水軍,他們依靠著公權力,半強制性的要求點開。他們可不關心有什么讀者,他們只要那些漂亮數據。
二者,有基于此,因為對于關注者的漠視,相應的在內容上有一個極大的缺陷。那就是內容問題,文章內容的雷同。
在公眾平臺的內容保護之前,這些公眾號的最大辛苦在于復制粘貼,后來的辛苦在于復制粘貼之后的修改。再到后來為了避免這種辛苦,他們干脆直接復制粘貼相關的公示公告、報告、通知等等沒有原創保護的。
當然也有好的公眾號,他們努力的創造,多方嘗試用年輕的方式去更好的為年輕人服務,讓他們更能接受。
一個好的公眾號必定是要以內容和方式去吸引讀者,哪怕你是一個具有公權力的公眾號。這樣半強制的“被”,只會在不斷的消耗你們手上握著的公權力,讓你們手上的這個最具傳播效力的公眾平臺變成讀者眼中如同雞肋一般的存在,所以請珍惜你們的公權力和讀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