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的手腕如何?

一個皇帝,高高在上,老天爺排第一,他排第二,任誰都羨慕。然而,這個寶座,可不是那么容易便能坐的穩當。

在漢家天下前,史上第一位皇帝放出豪言:秦將從一世二世直到千秋萬代永不消亡??上v史絲毫不客氣,二世之后就沒了,更打臉的是居然是被一個山野痞夫所取代的。

漢朝傳到漢武帝劉徹手里并不容易,從呂后開始,后宮干政幾乎不曾間斷。劉徹繼位時剛剛十六歲,面對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以及他并不熟悉的整個天下,他是怎么完成權力的平穩交接呢?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劉徹的手段。

1·皇親國戚

劉徹的父親是漢孝景帝,就是實現聞名遐邇的文景之治的皇帝之一,他去世之后除了將皇位繼承給劉徹外,還留給了劉徹一個大難題——竇太后和王皇后。

竇太后與王皇后分別是劉徹的奶奶和生母,難道也會覬覦劉徹的權力嗎?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根據班固《漢書》記載,漢武帝繼位第二年,御史大夫趙綰與郎中令王臧向皇帝上奏折,勸說劉徹不要向竇太后稟告政事,竇太后聽說以后大怒,找了借口將兩人關進大牢后逼死。

另據記載,漢武帝劉徹駕崩前,他擔心自己兒子劉弗陵皇位不穩,便下令將弗陵親母鉤戈夫人處死。由此可見,武帝忌諱之處。

我們言歸正傳,兩個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她們能在一個人人覬覦的位置上穩住,少不了強大的背后勢利,而這些勢利錯綜復雜,一時半會又難以理清。劉徹初上位,身邊只有少量的心腹與肱骨之臣。兩方勢力懸殊,此時劉徹如果輕舉妄動,恐怕小命不保。

劉徹如何做呢?分開瓦解。在竇太后與王皇后兩個人中,明顯自己的親生母親更親近。拉攏自己的母親,壯大自己的勢力,這是最好的選擇。

于是,在即位不久,劉徹找了個機會就把王皇后同母異父的弟弟田蚡,田勝封為列侯。不要小看侯,漢朝建立后,劉邦怕自家天下不穩,定了規矩:非劉姓不能稱王,非大功臣不能封侯。由此可見,侯是那個時代外姓人最高的榮譽稱呼。王皇后看到劉徹的一片心意,自然而然站在了他這邊。

至于竇太后,劉徹一直沒敢硬碰硬,就如前文所述,劉徹連那些忠心耿耿支持自己的人都保護不了。唯一的辦法便是不斷隱忍,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就看老天爺先帶走誰。

幸運的是,六年之后,太皇太后駕崩。劉徹在這個時候通過招賢納士羽翼漸豐,終于開始單獨執政。

此時此刻,對劉徹而言,在內的威脅基本消除,而各個劉姓諸侯王占據一方疆土,中央無權進行過問。這樣強大外在力量只要存在,就是一種威脅,如何處理呢?

手段太過強硬可能會導致狗急跳墻,一旦諸侯王聯合起來逼宮,劉徹恐怕沒有多少勝算??伤绻憩F過于軟弱也不行,容易被諸侯王小覷,起了取而代之之心也大有可能。

劉徹很聰明,他采取了大而化小的辦法。首先,先恢復了原來七國之亂中被剝奪繼承權的皇子皇孫的繼承權,讓可以分地盤的人口基數變大。

隨后,頒布一道詔書,聲明自己將分給自己的弟弟梁王和城陽王一些地盤,以此表現手足感情。如果各個諸侯王也愿意效仿,把計劃報上來,他會親自閱覽,并且給每個受分封的子弟列侯之位。

從王變成侯,這不是降級了嗎?諸侯王又不傻,會答應嗎?這就得說說古代的繼承制度了。一個王有一大堆兒子,只有一個能繼承王位,剩下的級別都會被降低,好一點的是個列候,差一點的就當個中不溜秋的閑官。

如果按這個政策來,除了一個是王以外,其他所有人都是列候,何樂而不為呢?在利益的驅使下,各個大藩國變成了一塊一塊的小地盤。隨后劉徹又找各種借口滅了一半藩國,把各個諸侯王能殺的殺,能流放的流放。武帝的推恩令雖然有些殘忍,但我們站在他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巧妙的化解了外在的威脅。

內外威脅消減,加強中央集權,皇位得到鞏固,劉徹的目的達到了。


2.招賢納士

劉徹的選人用人總體而言是開放的,在他眼里,只要有能力有品德,愿意為漢朝發展做出貢獻的,不管地位有多低,不論哪一種族皆可身居高位。連班固都驚嘆,漢武帝時期的人才竟如此之多。

劉徹繼位第一年,便召集全國兩千石相當于郡守以上的大臣開會,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人。隨后這些人面見皇帝,接受皇帝詢問,合適的便授予官職。通過這樣的形式,劉徹很快就得到了一批為己所用的人才。

在第二個年號元光元年的時候,他在先去選人實踐基礎上,明確制訂了一個選人用人政策,即策問制。要求各個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人接受皇帝檢驗。

這種選官的方式也許在今天看來有些小兒科,但在當年,卻要沖破重重既得利益者所帶來的阻力,委實困難,這與當時風氣有關。

漢前期,人才使用只有兩種方式: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當官的大多都是貴族人士,寒門子弟想走進仕途難于上青天;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再有才能的人也只能磨時間攢資歷。

通過策問便實現了破格提拔,讓能人快速進入軌道,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建設緊密結合了起來。比如家奴出身的衛青,就被提拔到了大將軍的崗位。為漢朝的保衛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董仲舒與公孫弘原來也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通過策問制被劉徹發現后得到重用,并因此奠定了封建社會兩千年的儒學正統思想。

為了推進政策的進行,漢武帝制訂了賞罰措施。對于那些為官不為,不進行人才推薦的官員按照不勝任處理,免職永不錄用。而胡亂推薦的,按照對上不敬之罪加重處理。

在劉徹的努力下,一大批文臣武將得到任用,對于漢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也難怪劉徹手下人才濟濟了。

3.平民百姓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如水,君王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秦朝滅亡的教訓是慘痛深刻的,劉徹明白這個道理。他說老百姓是肢體,君王好比人的心臟,肢體受傷了,心臟也會慘痛,因此也十分注意這方面的管理。

他主要采取了兩條措施來穩住老百姓。

其一,弘揚儒家文化,宣傳孝道。光靠畫大餅是沒用的老百姓不吃這一套。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打動人。

漢武帝制訂了什么政策呢?興辦太學。他把那些進行學禮的有道之人放到一起,組建學院,給這些人進行物質獎勵。不用干活就能活的好好的,還有機會當官,這種好事哪里找?

他還設立了政治宣講堂,相當于當今的國家媒體,借此將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惠民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百姓講明白,獲取老百姓的支持。

除此之外,他為了讓孝道更好實施,讓贍養父母的人免除后顧之憂,對家中有八十歲以上老人免除兩個人的賦稅,家中有九十歲以上老人的免除全家賦稅。

每隔一段時間,會派專人巡行天下,對那些辛勤耕作的人與孝敬父母的人進行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賞米賞面賞布賞棉絮等。

有人不交稅,那當地方稅收不足時怎么辦呢?他也不加重普通務農老百姓的負擔,而是轉向那些富戶,讓從事工商業與放高利貸的人納更高的稅,稱之為算緡錢。

當然,他清楚商人逐利的心態,為了防止他們偷稅漏稅,加大了處罰力度。除了沒收緡錢以外,還要戍守邊關一年。鼓勵舉報,讓舉報的人能分到半數作為獎賞。

其二,大赦天下,撫慰民心。每當國家取得戰事勝利或較大的慶典活動,或者天氣情況不好之時,劉徹總會對一些人進行赦免,免除他們的牢獄之苦,允許老百姓大狂歡喝酒五天。

我們先說喝酒,有人問,就喝個酒至于嗎?現在看來似乎不那么激動,但我們必須考慮當時的歷史情況,官府擔心老百姓聚眾鬧事,制定了一條法律,即三人聚眾飲酒屬于犯法行為。

喝酒就被抓,老百姓也壓抑,家里邊都有釀的酒,可惜一個人太寂寞,喝起來有啥感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狂歡喝酒,對老百姓而言是莫大的享受,對當權者而言,借此適當釋放一下民眾情緒也是可以的。

再說大赦天下。為什么要赦免?那些殺人搶劫的要是被赦免了豈不是禍害?劉徹又不傻,他的赦免都是定向的,主要針對在他繼位以前參與經濟犯罪以及犯罪行為較輕且帶來危害較小的,還有就是服刑期間服兵役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犯人。

他知道簡單的法律禁止與懲罰是不夠的,法律是為了更好的約束與教化百姓,如果能靠著道德的力量完成,何必動粗呢?這就是當時赦免的文化背景,通過幾次赦免,給了一些人重新做人的機會,也確實得到了民眾的支持。

我們的歷史課本上記載,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喊出口號“罷拙百家,獨尊儒術”,這樣的形容其實并不準確。漢武帝這個人兼包并蓄,對于各個學派都取其所長,從我們前文的敘述也能感受到,漢武帝會用法的形式來約束人,因此用“外儒內法”能合適一點。

作為一個皇帝,能處理好與皇親國戚,與官員,與百姓的關系,已經算得上是一位賢君了。漢武帝的武功也是值得一提的,在匈奴長期騷擾下,他不再縱容,而是派出大軍征伐,打的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通過他的智慧與胸襟,終于將漢朝推向了頂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6年末,內政參議院與小朝歌發表關于年終總結的重要講話:2016年作為少帥揮之不去的荒涼,也隨著2017年2月...
    少帥劉俊秀閱讀 183評論 0 0
  • 一江指漓江,四湖均以湖邊環繞著的郁郁蔥蔥的不同樹種而得名,包括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湖水碧綠清澈,倒映著...
    隨緣wang閱讀 650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