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這次訓練營之前我感覺孩子一堆問題,比如大寶做事拖拉磨蹭,不夠專注,時常情緒化。而小寶脾氣過于暴躁,做事沒有耐心,太會看大人臉色。帶著一肚子疑惑進入課堂。
老師第一節課的一句話就直接打中我的要害,我們眼中孩子的問題,都是養育出來的結果。如果我們把孩子的問題翻譯成家長的養育的問題,那我們的挑戰又是什么呢?
平時教育中時常的情緒失控是真的因為孩子的問題還是自己情緒管理,自我意識的缺乏?
平時教育中時常的無力感是孩子沒有能力,還是自己缺乏教練管理能力?
我的眼中是只看到了孩子的問題,有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樣子和需求呢?
我的教育過程中是只關注了結果和成績,還是關注了過程和品德能力的培養呢?
我的關注點是在孩子優良的品德上了,還是他的缺點上了?
如果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只有2個愿望,那將是什么?
想著想著,發現很多問題真的都是在家庭的教育的身上。
比如大寶(7歲)做事節奏慢,我們大人要么就是簡單粗暴的批評,要么就是毫無意義的抱怨你這孩子做事怎么那么慢?
而我們真的沒有好好和孩子溝通過關于這類事件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也沒有有意識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比如大寶經常作業做的時間很久?;貋砗缶蜁杏X到暴躁,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和指責。
而我沒有靜靜想過孩子在學習完一天后再面對這些作業時候的情緒和心情狀態,也沒有很好幫孩子做調整,和給到他自我管理學習的機會。
比如大寶不夠專注,時常在做一件事情時候走神去做另外一件事。
而我和他爸爸經常在邊上吼來吼去,有時孩子像受了驚嚇的小鳥一樣委屈。而我們沒有真正想過原因和解決方法。
比如大寶時常情緒化的大哭。
我和他爸爸會意見不合的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他爸爸怪我太沒有原則寵愛孩子,我怪他爸爸沒有同理心。其實我們兩人都沒有想過怎么既可以接納孩子情緒同時,并幫助他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比如小寶(3歲)脾氣過于暴躁,時常亂發脾氣
我們有沒有想過是他內在對于他人肯定和父母陪伴的需求呢?
比如小寶看著很機靈,會看大人臉色,這樣真的好嗎?反映了什么?
我們沒有想過當在小寶的面,經常簡單除暴對待哥哥對于他的影響。
比如小寶常常有暴力沖動
我們沒有想過爸爸對哥哥的暴力行為會內化為他解決沖突的模式
想了很久,反思了很久,我的身上有著父母的深深的印記。之前看不慣父母對我教育的方式卻被我強迫性重復了下來。當孩子行為讓我不滿意煩躁時候,我并沒有比我的父親做的更好,打孩子的手會抬起,指責的話語會脫口而出。發現自己平時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其實是如此的狹隘和自私的。
這次的課程讓我也有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接下來我會
1)努力并有意識注意自己的情緒,有意識的選擇自己言行來給孩子做到情緒接納和理解的榜樣。
2)和老公商量好,做到父母對于孩子教育原則一致性
3)嘗試接納孩子,傾聽孩子,了解孩子,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來。
4)肯定孩子的正向行為
5) 多放手讓孩子做到自我管理和能力的提升
現在嘗試讓孩子鍛煉的能力是:
1) 準備一本約定本,把一些事項寫進去,比如學習日不玩玩具,如果有違規,沒收玩具2周
2) 鍛煉孩子的時間管理:制定好作息時間表,每天都能完成獎勵一顆小星星,收集10顆小星星可以兌換一個禮物
3) 鍛煉孩子情緒管理能力,說出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
4) 鍛煉孩子的學習管理能力:制定好任務單,讓他自己按照自己的節奏在睡覺前把任務完成就可以。家長只是最后睡前檢查一下。
5) 鍛煉孩子生活獨立管理:自己疊衣服,洗澡,吃飯,適當的家務分配,每天睡覺前整理好自已的物品
6) 鍛煉孩子自我探索:這期的興趣課結束,會和他做一次深入的探討,把興趣愛好的選擇自主權交到孩子自己的身上。
7) 鼓勵兄弟倆互相幫助,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尊重哥哥。
8) 學習能力,比如寫字,閱讀,英語,多給他們創造自我學習,糾錯,改正的機會。
所有的重點是家庭氛圍和諧,溝通模式的有效和尊重,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孩子能對自己的有著高價值感和自我掌控和管理的能力。從而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有意識的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