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家庭

? ? ? ?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父母所做的一切直接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不同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各不相同,這跟父母本身的文化素養有很大的關系。相對來講,出生在高素質家庭的孩子,自然就能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 ? ? ? 記得在我6歲的時候,那是1988年,那時家里很窮,在農村大部分家庭只能靠自己家里的田地來養活一家人。我三兄弟,我是老大,沒有姐妹,一家五口人,我爸爸小學畢業,初中讀了一年,母親初中畢業,在那個年代女的能讀個初中算是有一點文化,我爺爺最早是瑞昌市商業局股長,相當于現在的商業局副局長,我父親四兄弟,三姐妹,我父親是家里的老大,原本是有條件讀書的,就因為我爺爺不喜歡他,結果連初中都沒讓他畢業,讓他在家里帶我的叔叔和姑姑,我叔叔都是高中畢業,我爸吃的苦最多,而且書讀得最少,僅僅因為我爺爺不喜歡我父親。后來因為城市離農村太遠,我爺爺工作回家不方便,那時只能靠走路,從城市到鄉下走路要2天時間,所以申請到鄉下合作社當主任,最后我大叔接了他的班,讓小叔去學了一門技術,而我爸爸不僅僅沒讀多少書,而且也沒讓他學任何手藝。

? ? ? ? 記得我爸媽曾經告訴我,他們結婚不到一個月,爺爺就和我爸爸分家,當時連住的地方也不給,其他用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什么也沒有,就給了一頭很小的豬,也沒錢建房,最后還是我外公幫我們蓋了一個瓦房,我爸又在我家后面的一塊地搭了一個小房養豬。那時是真的不容易,我爺爺奶奶很偏心,非常不喜歡我們家,甚至是希望我們越窮越好。好在我父母很有志氣,全靠自己從不求別人,對我們三個那是非常公平,疼愛有佳,從不偏心。我母親從小就教導我們,做人要有志氣,要努力讀書,只有努力學習,才能讓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從小我們就學會了做飯,喂豬,插秧和割稻谷,因為父母要在地里干農活,爸媽回到家的時候,基本上天都已經黑了,他們回來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飯做好了。母親一回來就忙著掃地,幫我們洗衣服,收衣服,我們說去幫忙,媽媽總是說,這些都是女人應該做的事情,男人要學會養家,要承擔起一個家庭的主要責任,要有擔當,要學會賺錢。

? ? ? ? ? 母親一直教導我們,一個家庭的家務及打里,都應該由女人來完成,這么多年來她一直是這樣做的,而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要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兄弟要團結,捻成一股繩,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為別人著想,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更不能忘本,父母不在家,兄長如父母,兄長要學會照顧弟弟,在外面,凡事要學會忍讓,不要與別人爭吵,要學會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這些看似簡單樸素的語言讓我終身難忘。我父母經常跟我們講,30年前看父敬子,30年后看子敬父,這句話也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我們三兄弟長大成人后,整體還算可以,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結婚了,買了房子,都在向更高的目標奮斗,即便如此,父母還經常跟我們講做人的道理。

? ? ? ? 父母現在歲數大了,都已經50多歲了,這些年,他們吃了不少苦,現在是我們好好孝敬他們的時候。每年回家過年,不管我們給他們多少錢,他們依然和以前一樣節檢,即便現在,他們還經常教導我們,每一分錢都要用到刀刃上,考慮事情要長遠一點。過完年我們基本上就出來了,家里幫我們打理的干干凈凈,我們家里的被子床單都是母親幫我們洗得干干凈凈。爺爺在前幾年已經過世,90多歲,算是很長壽的,奶奶已經84歲了,身體還很健康。我父母從沒有因為他們曾經對我們不好而記恨他們,還是很孝順的照顧她,現實中很多人是很難做到的,母親經常說百事孝為先。

? ? ? ? 這些年,母親對我們的教導及整個家庭環境將會影響我們一生,我們之所以保持天天學習及堅強的毅力,最大的功勞還是我們的母親,謝謝是永遠不夠的。母親這些年教我們的實際上都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被別人尊重的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做人要有擔當,有度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是長跑,而不是短跑,拼的是智慧,而不是智商。面對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終身學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