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運營之光》

首先,先是入門吧,告訴你運營是個什么工種,做些什么東西的,是的,運營是個非常雜亂的工種;包含:內容運營(注意負責維護和產出一些內容),用戶運營(維系用戶體系),新媒體運營(微博微信運營,負責產出一些內容,用一些比較前衛的營銷方式,比如:杜蕾斯微博團隊等),數據運營(做數據分析,從分析的數據提出產品的改進意見,對產品形態改進輸出有效信息),活動運營(策劃定期不定期的線上線下活動),流量運營(負責流量分發,找尋優質渠道,完成推廣等),產品運營(負責推進產品功能的使用,產品功能的改進),不管什么運營,說到底一句話:連接產品和用戶。

之前供職的領導說過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先是用大家都知道的規章制度(或者習慣,所以最好不要挑戰用戶的習慣)來規范用戶行為,然后用產品規則來深化規范,而運營要做的就是彌補產品規則所沒辦法實現的部分。打個比方,交易的普世規矩是:買家出錢,賣家出貨,買家出錢,賣家收錢;而產品的基礎邏輯都要基于這個基礎,淘寶的產品邏輯就是,商家集市,很多商家上同一種貨物,消費者自己決定買哪一家;而他們的運營就是需要把這些物品分類,讓消費者一眼能找到,并且制定相應的規則,讓消費者便于篩選。

總之,運營就是連接產品和用戶的橋梁,無論上面說的哪一種運營,其實最后都是對這個任務負責。書里面有說到運營的大局觀和細節執行力的問題,非常同意,初級中級的運營應該都注重自己的執行力,同時培養自己的大局觀和方法論;一個東西能不能落地牽涉的細節太多了,確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進程,從提出需求,論證需求是否成立,到產品化,包括交互,頁面的設計,研發,測試,上線,宣發,推廣,到數據統計分析,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復盤,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細節都要一一確認,對接的部門也比較多,和人的溝通也很多,一個完整從流程走下來,每一個細節兼顧到基本上就很厲害了,執行力一定要強,不然沒等到你有空培養大局觀就先ko了。

說說書里面的內容:強調了四個大局觀的思維

1.流程化思維

首先,我個人做事的習慣是先理框架,在填充細節,流程化的思路就是我們要想清楚會發生的大致流程,比如我上面說的一整套流程,因為基本上所有的主任務都是可以流程歸類推演的。

2.精細化思維

精細化的思維在我這里就是框架打好了之后的填充,豐滿細節的過程,我覺得可以善用假設,在拆分,把兩步大流程二次拆解,拆解成用戶從這個流程跳到下一個流程所有會遇到的細節,再去填充,去想對策,保險一點的就是連用戶不按照你流程走的方案你都想出來,我覺得這和工作經歷等有關系,最好找人把關,或者多人討論。

3.杠桿化思維

杠桿化思維就是再說做局,怎么四兩撥千金,用一個點撬動另外的點。執行好細節之后,但是不同的事情其實優先級是不同的,分好層級,用看起來微弱的改變去觸發一個大的成果。比如,積累用戶信任,就可以為你之后做商業化奠基,因為你之前的行為為你做了背書,用戶相信你,所以商業化是能做的。

4.生態化思維

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要做局和破局,盤活整個生態,不然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消亡就沒了,要用開放的思維,前瞻的思維模式。我覺得這一點和行業分不開,在一個行業縱向耕耘的越深就越能摸清楚這個生態,也能符合產品生態

總體來說,就是要保持執行力,堅持細節,先做好手上的事情,內容/產品/用戶/活動總要有一個發力點,有一件自己擅長的工具,然后補充其他短板,結果導向,用數據監督和佐證運營方向,不停修正。

還有一點就是要貼近用戶,不要覺得用戶是傻子,也不用當用戶是上帝,不卑不亢就行。聽取用戶的意見,分析用戶意見背后的真實意圖,做對用戶有用的事情,自然用戶也會回饋給你。

保持有趣,保持好奇,保持閱讀,保持反思。

喜歡運營,喜歡自己做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