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代表。新時代,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培養造就一支強黨興黨、強國興國的干部隊伍。公務員是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事關整個干部隊伍建設成效,事關黨的執政能力、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第一,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必須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推動廣大公務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再上新高度。公務員隊伍中600多萬名中共黨員全面接受精神洗禮,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突出政治標準。在公務員考錄、遴選、調任、聘任等工作中,各級機關強化對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意識等方面的考察測查,嚴把入口政治關。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落實到公務員職務職級晉升、交流、獎勵等各方面各環節,對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決”。考準考實政治素質。公務員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對加強公務員政治素質考核考察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明確考核重點,量化考核指標體系,細化考核程序,使政治素質考核具體起來、鮮明起來、落得下來。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公務員政治素質檔案,切實提高政治素質考核考察、政治把關的科學性和精準度。福建在年度考核民主測評表中設置政治素質測評項目,使年度考核成為每年一次的政治體檢。第二,要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法規的保障引領作用 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是依法管理公務員的依據和保障,是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保障引領作用更加凸顯。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務員法,在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做好公務員法修訂工作”的重要指示,公務員法修訂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2019年6月1日,修訂后的公務員法正式施行,標志著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進入科學化、法治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公務員法修訂頒布后,中央組織部加強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堅持“立改廢釋”并重,統籌推進公務員法配套法規建設,著力健全制度體系、完善制度鏈條、厚植制度優勢。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2019年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的意見》,對公務員法貫徹實施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公務員法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力度,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管理公務員,促使領導干部帶頭踐行公務員法、組織人事干部嚴格執行公務員法、廣大公務員自覺遵守公務員法,依法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要抓源頭抓培養,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源源不斷培養選拔德才兼備、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各級機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每年錄用約20萬名各方面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圍繞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注重招錄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現代農業、生態環保、大數據等復合型人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加大招錄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社會預期。進入新時代,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復雜變化的國際形勢,都對公務員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充分發揮公務員培訓培根鑄魂、賦能助力的重要作用,堅持需求導向、精準施訓,不斷提升公務員隊伍治理能力。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練。各地區各部門把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群眾第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有計劃選派公務員承擔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引導年輕公務員到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搶險救災、信訪維穩等艱苦復雜崗位和基層一線鍛煉,在打硬仗、解難題、辦實事中磨練意志、增強本領。 百年芳華鑄就千秋偉業,鏗鏘步伐再啟復興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公務員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覺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奏響做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時代強音,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