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多年前,美國的一名哲學家曾經在湖邊建了一個小屋。他拋棄了當時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獨自一人,安靜地思考、生活。兩年后,他把這種生活寫成了一本書—自然樸素主義的文學著作《瓦爾登湖》。這個哲學家就是梭羅。
梭羅畢業于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他可以和當時很多人一樣從商或者從政,作為家族最后一個男嗣,他可以和很多人一樣選擇去闖蕩花花綠綠的世界。
但他沒有。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選擇了瓦爾登湖。
在瓦爾登湖,他悟出了一個道理。
“如果一個人,能滿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一個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這有限的精力和時間都被沒有必要的東西所浪費,那么最終剩下的能夠自己支配的,就變得少得可憐。
其實,梭羅當時所提出的理念便是現在十分流行的「極簡主義」。
所謂「極簡主義」,就是要求我們盡量排除一切沒必要存在的東西,舍棄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當那些迷亂的物質都被清除后,留下的將會是心靈真正的渴望,你將體會到純粹而又單純的樂趣,這就是不持有的意義,簡單、自由即最美,除此之外皆可不要。
極簡生活小清單:
1.了解自己的真實欲望,不盲從,不跟風。
2.選擇、專注于1到3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事情,充分學習、提高。
3.不買不需要的物品,確有必要的物品買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4.及時清理信息,不堆積。
5.不做無效社交。
6.適量運動。
超過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留戀的物品,不持有;
無法回歸自然或轉讓給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風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是一個極簡主義的奉行者,作為最年輕的億萬創業富翁,它又被稱為比爾·蓋茨第二,不管去哪兒,他都只穿最基本款的灰色短袖,無論是媒體采訪、演講,甚至領獎時,他都不會用花哨的服裝來裝飾自己。對此,他說,「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夠過得很清楚,因此我必須盡可能少地做抉擇,我應該把精力花在如何更好地服務我的用戶這件事情上。」
同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有這樣的理念,「你會看到我經常只穿灰色或藍色的套裝,因為我不想在吃什么穿什么這種事上浪費太多的精力,我還有很多重要的決策要做。」
越是成功的人越知道如何精簡,越知道時間和精力應該如何分配,不被無所謂的事物所擾,將精力用在真正有意義的事物上。
「極簡」這兩個字本身并不是目的,「極簡」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理念,目的是幫你迅速找到應該珍視的東西。
「極簡」不是一無所有,而是另一種擁有。我們并不是要拋棄自己,無欲無求。而是要正視自己的需求,正視自己的擁有。極簡不是生活的減法,它是身心的加法。生活做減法,身心才能做加法。追求幸福,追求快樂,就要簡單地生活。讓身體和心靈都得以放松,讓他們處在最好的狀態。
極簡主義是從更深層次的收獲,思考自己該如何生活,重新定義每個人都渴望的「幸福」。
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Da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