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不讓孩子吃糖?用對方法才是王道!

一天傍晚,帶妍妍下樓玩,她嘴里正吃著一根棒棒糖。

不一會兒,有個約摸5歲年紀的小女孩跟著媽媽過來了,她一直戀戀不舍的看著妍妍手里的棒棒糖,然后在媽媽的催促下匆匆離開了,末了還不忘回頭再看一眼。

不夸張地說,從懷孕開始,我就想著以后不能讓孩子吃糖,否則孩子可能會長蛀牙,說不定還挑食,甚至變笨(不得不說,想象力真是太豐富)。

妍妍出生后,1歲之前,我嚴格控制著不讓她有機會接觸到糖。但是1歲以后,隨著她越走越穩(wěn),她開始能四處活動了。

因為爺爺奶奶是開小賣部的,隨處可見的都是糖。她就總是想要吃,為此甚至還會“趕我走”。

有一天早上,她一起床,就要找糖吃,喊她吃早飯就是不吃,蹭一下,我火氣就上來了。于是,拿了一堆糖到餐桌上,把妍妍放在她的餐椅上,然后把糖全剝好了,很嚴肅的跟她說,“你今天不用吃早飯了,就吃糖吧。”

妍妍一聽可開心了,立馬就吃上了。真是挖坑給自己跳,她吃的越happy,我心里越抓毛。大概吃了3個吧,她說不想吃了,我也是,倔脾氣就上來了,跟她說,“必須把這些吃完”。

看我很嚴肅,妍妍開始大哭,但我絲毫沒有妥協(xié)的樣子,她就一邊吃,一邊哭,結(jié)果全都吃吐了,我又心疼又著急,趕緊把她從餐椅抱出來,又哄她?,F(xiàn)在回想起來,我干嘛呀,不就吃幾顆糖嘛,真的至于到這樣?

經(jīng)過這次之后,我痛定思痛,給妍妍買了好幾盒不同口味和種類的糖回來(因為孩子小,就買的棒棒糖,其它的也不敢給她吃,怕發(fā)生危險),就放在家里一眼就能看見的地方,她想要隨時都可以拿。

剛開始第一盒吃的挺快,但是從第二盒開始,就不怎么吃了,經(jīng)常吃了一兩口就給我了。有時候去超市,也還是要求買,我也都給她買,剛開始還吃幾口,后來買了也不吃,家里還攢了挺多糖,現(xiàn)在看到糖,也不會強烈要求了,偶爾會要我們買幾根,但是也要很長時間才能吃完。

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后接觸到的第一種味道,因為嬰兒出生后吃到的第一口食物就是媽媽甜甜的乳汁,所以愛吃甜是人的本能反應(yīng),又如何能夠斷的干凈?

很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吃糖,就是怕對孩子的牙齒和身體造成傷害,于是就嚴防死守,一顆糖也不讓孩子見到、碰到、吃到,但是,這真的有用嗎?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4歲的小男孩,內(nèi)向膽小,見人從不打招呼,也不愿意跟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

因為長期被限制吃巧克力,孩子對巧克力呈現(xiàn)出了上癮般的癡迷。在心里醫(yī)生的建議下,媽媽買回了一旅行箱巧克力。

孩子一開始簡直不敢相信,在媽媽確定說是給自己的并且想怎么吃究怎么吃以后,孩子反而不想吃了。

他從最初每天吃十幾塊,到吃幾塊,到吃一兩塊,到最后,巧克力對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了。

而媽媽也克制了自己,只是在他吃的不舒服的時候,告訴他一個事實:“巧克力里面所含有的咖啡因,吃多了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以后的某一天,媽媽吃了三塊巧克力,孩子說:“媽媽少吃,吃多了不舒服?!?/p>

這個小男孩,在物質(zhì)被滿足后,慢慢的,他就形成了自己的判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而不至于因為匱乏,就將對物質(zhì)本身的向往和渴望,也當(dāng)做物質(zhì)本身的價值。

網(wǎng)上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如果我能吃2塊巧克力,你愿意給我10塊,剩下的8塊都在說:我愛你。

在你的嚴格管束之下,孩子可能會暫時屈服,但是一個從沒吃過糖卻又對此十分渴望的孩子,當(dāng)你不在身邊時,面對一堆糖,他一定是禁不住誘惑的。如果再遇到心懷不軌的人,后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

我想,約束孩子的最佳方案一定不是嚴防死守,而是要讓孩子學(xué)會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因為孩子會長大,會有自己的思想,而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都跟在孩子身邊。

就像妍妍1歲之前我能控制她接觸不到糖,因為她不會走也不會表達,但是1歲之后就不一樣了,她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了,我攔也攔不住她。

給不給孩子吃糖,可能是我們育兒路上經(jīng)歷的第一道坎,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給孩子吃糖的智慧同樣可以運用到其他方面。我就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給爸爸媽媽們提供一點參考建議吧:

不要一邊滿足一邊抱怨

我給妍妍買過各種口味的棒棒糖,出門的時候也會在包里放上幾個,有時候還會和她一起吃,但是我從來不會說吃糖會蛀牙啊會變笨?。灰膊粫谒詭卓诓怀砸院螅驼f她浪費云云,我真的就想讓孩子好好享受一下吃糖的快樂。

我覺得咱們可以試想一下,你是孩子,你一邊吃著糖一邊聽著來自父母喋喋不休的抱怨,你心里會生出怎樣的感受來?

是不是覺得心里堵得慌,即使父母錢花了,我們也感受不到一絲愛意,沒準還覺得嘔心反胃,實在劃不來。

不要有條件的滿足

當(dāng)孩子提出要吃糖時,很多家長都喜歡提出一些附加條件,只有孩子做到了才能同意吃糖。家長本意可能是想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以此來打消孩子對糖的惦記。

然而劇情總是會反轉(zhuǎn),孩子對糖會更加的渴望,甚至覺得糖一定是好東西,更加想要得到。在人的潛意識里,的確有“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這樣一種想法。

理解孩子哭鬧背后的需求

有時候,孩子鬧著要吃糖,也許并不是針對想要吃糖,可能只是求關(guān)注求安慰。

妍妍也算是一個睡覺困難戶,臨睡前經(jīng)常要吃這個吃那個,當(dāng)我理解她提出要吃哪些東西,并不是真的就想吃,可能是在拖延睡覺的時間后,我一般就會滿足她的要求,但是她常常吃不了幾口。

如果已經(jīng)給了孩子比較好的滿足,但是孩子還是哭鬧并且孩子也沒有其他不被滿足的需求,那就溫柔而又堅定地拒絕孩子吧,千萬別孩子一哭就就范,那就失去教育的意義了。

通過閱讀繪本引導(dǎo)孩子思考

妍妍有一本繪本,內(nèi)容是小鱷魚吃了巧克力牙疼,然后他的小伙伴們送他去看牙醫(yī),然后山羊醫(yī)生說要好好刷牙。

她非常感興趣,經(jīng)常纏著我給她講,還經(jīng)常要求我表演小鱷魚吃巧克力牙疼。

有一次帶她去公園,認識一個小姐姐,小姐姐的媽媽說小姐姐喜歡吃巧克力,妍妍立馬接茬:吃巧克力會牙疼。

那個孩子的媽媽很驚訝,問我:“是不是總在家里這樣告訴她?”

我說:“也沒有,只是帶她看繪本,繪本上有這個情節(jié)。”老實說,我也挺意外她會說出這話來,大概是她平常問我小鱷魚怎么了,我告訴她小鱷魚吃了巧克力牙疼,她記住了吧。

給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刷牙習(xí)慣

洪水來了,最好的方法一定是疏而不是賭。況且糖果本身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

有研究表明,吃糖并不會直接導(dǎo)致蛀牙,導(dǎo)致蛀牙的是黏在牙齒上的那些沒被清理的物質(zhì)。所以,讓孩子保持牙齒健康最好的方法一定是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xí)慣。

在孩子6個月左右,萌出第一顆乳牙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開始給孩子刷牙了。長牙以后就要養(yǎng)成喝完奶或者吃完甜食用白水漱口的習(xí)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牙齒。畢竟,我們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啊。

吃糖的確有很多危害,比如引起肥胖、影響生長發(fā)育等,但這一定是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所以,我們真的不需要因噎廢食,而是應(yīng)該合理引導(dǎo)孩子。

如果孩子想吃就給TA吃,跟孩子制定一些合理地規(guī)則,控制好進食量;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廠的糖果;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刷牙習(xí)慣。那么,孩子即便吃糖,我想,你也一定不會再焦慮。

家長大概是這世界上最難做的一份工作了,其它的工作都能有一條流程走下來,唯獨養(yǎng)孩子,沒有范本也不能照本宣科。

不過,我始終相信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的。

當(dāng)我們給了孩子愛和尊重,讓孩子自尊自愛的成長,再加上家長智慧的引導(dǎo),那么我相信,在未來,即使孩子獨自面對紛繁復(fù)雜的世界和各種誘惑時,也一定能處理得當(dān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