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貪婪是一種醉,不屬于自己的即便得到了也是害了自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

為什么貪婪是一種罪?

在投資領(lǐng)域里,貪婪這個魔鬼,有著無數(shù)的化身,無所不在,所向披靡。

如果你有那一次被這個魔鬼擺了一道,別驚訝,那實在太正常了——被擺了一道還沒死實屬萬幸;被擺了一道沒死竟然還醒悟了,那就是萬幸中的萬幸。

對貪婪最直接明了的定義大致如下?

貪婪就是想要得到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天主教里的七宗罪里,貪婪就是其中一個,若是仔細看省下的留個,他們其實都源自于貪婪:

傲慢:是因為假裝(或者假裝到相信)自己擁有其實并不屬于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權(quán)利;

嫉妒:是因為自己尚不具備的東西,卻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有了;

憤怒:是因為自己不具備那能力,或者不是想要的結(jié)果;

懶惰:是因為明明需要勞動去創(chuàng)造,卻想伸手記得,張口就來;

暴食:是因為想要獲得自己承受不了的;

色欲:是因為對方不配合就不是屬于自己的,對方配合就不算是罪;

我個人沒有宗教信仰,但我也不排斥閱讀經(jīng)文。因為在那些緣故留下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意義的觀察,和非常有啟發(fā)的智慧。

“在投資領(lǐng)域里……”是一個邊界。當我們認真探討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先把這個事情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因為沒有什么道理或者原則是四海皆準的,大多數(shù)的道理都有適應范圍。不要輕易混淆邊界,否則任何討論都會以混亂告終。

最可怕的情況是這樣的:

很多人貪婪,是因為他們想要原本不屬于他們的東西。源自于無知。當他們那么做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并不知道那東西不屬于他們,他們并不認為那是貪婪,他們可能認為那原本就是他們應該擁有的東西。

比如借錢不給利息就是貪婪。歷史上猶太人最開始明白時間跟金錢的關(guān)系。他們不僅收利息,還收復利——可因此,長期被其他種族仇恨,動不動就要滅掉猶太人,而且也付諸了行動。

首先,利息就該屬于放貸者;其次,金錢在時間流動的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利息,于是,理論上來說,這個世界就沒有“不要利息的金錢”。哪怕在特定環(huán)境中可能是“負利息”。所以,不愿支付利息,即“想要那原本應該屬于別人的錢”,是不是嫉妒貪婪。

然而,冷靜的看待歷史現(xiàn)象,我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貪婪源自于無知。很多時候并非故意,甚至是整個社會一并無知。乃至于很多人就算是蠢,都是學出來的笨,叫出來的傻,并不是天生如此。

利息如此,那關(guān)于投資呢?2011年到2015年,民間借貸興起,火遍全國,也就是P2P,當有些公司給出年化收益25%其實就已經(jīng)很危險了。

你可以到網(wǎng)上搜搜,各大銀行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回報率,這幾年不超過1.75%。

我們知道一個基本的原理:

資本金額越大,獲取同樣收益率的難度越高。

用100快賺取 10快,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是用100億賺10億,就沒那么好辦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銀行的資本量級太大,所以把錢放在那里不會有太高的回報——銀行也要把錢借出去才能賺取利差。

民間的小額短期借貸的利率一直不低,但如若利率高到一定程度,達到15%以上,就已經(jīng)存在很高的系統(tǒng)性風險了。若是達到了25%以上,基本上兩年內(nèi),必然崩盤。

為什么25%以上基本在兩年之內(nèi)必然崩盤呢?因為一旦出現(xiàn)高利率就必然出現(xiàn)大量資金集結(jié),而大量資金集結(jié)之后,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即“用錢能賺到錢的事”,可是問題在于,到哪里去找到能夠支撐年化收益超過25%的項目?要知道整個國家的經(jīng)濟增長率平均下來才是個位數(shù)的百分點。

可是,國內(nèi)經(jīng)常出現(xiàn)民間借貸重災區(qū),許多年來屢見不鮮,從未間斷。為什么呢?

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那超過15%的復合年化收益可能根本不屬于自己。于是無知無畏。

無知無畏的結(jié)局通常都不好,很遭罪。所以很多時候,貪婪真的不一定是“犯罪”,因為常常并非故意;貪婪必定會遭罪,因為無知無畏下貪婪的人通常都很被動,他們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況下就已經(jīng)要承擔那惡果了。

我們看看全球范圍投資者的戰(zhàn)績:

巴菲特,伯克希爾-薩哈韋公司,截至2007年的43年里,符合年化增長率為21.7%。

西蒙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大獎章基金”連續(xù)30年,平均復合年化增長率高達34%。

格林布雷:哥潭基金,在1982-2005年的20年間,復合年化增長率達到了40%……

這些誒都是“神”一樣的存在,那么一個及格水準大概是什么樣的?巴菲特其實同時也是PR高手,雖然很多高級投資者對巴菲特評價并不高,但他確實公眾領(lǐng)域影響最高的投資人。換句話說,“文人相輕”,在投資領(lǐng)域可能更為嚴重。巴菲特給出的參考標準絕對是中肯的:

必須買到的是長期至少獲得15%的符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

這還是對行業(yè)對企業(yè)有深入研究,認知的前提下——這一點很重要,有知有畏,才能有滋有味。大嬸格林布雷的一個類比特別精彩,值得牢記:

買股票但不知道究竟買了什么,就好比拿著火把穿過一個炸藥庫,你可能活下來,但你依然是個傻子。

15%。這事一個需要牢記的數(shù)字。不過在此之前還要回過頭來認真注意措辭。

復合年化回報率(收益率)。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絕大多數(shù)人只討論論回報,或者回報率。而不是“年化收益率”,更不是“復合年化收益率”。一旦我們考慮復合年化收益率,我們考慮的就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幾十年。

確實有一部分冷靜的投資者,是關(guān)注價值的,但是,

與他們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不同,“價值”并非排在第一位的,“長期”才應該在前面。即“長期價值”——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什么是“誘惑”:

有價值,或者起碼看起來有價值,但不是“長期價值”。

換言之:

一切不屬于長期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算作是誘惑。這是一個看到后,至少需要十年才能真正深刻領(lǐng)悟的道理。

究竟是不是“多么痛領(lǐng)悟!”要看在那一瞬間,是否能夠徹底深入的吸收接受。

請牢記:你要追求的是“至少年化收益率超過15%的長期收益。”

一旦你的目標如此,“入眼”的東西就不一樣了,你看到的會是另外一個世界。以前不由自主的關(guān)注的一些東西,就好像徹底消失不見了一樣;而另外一些東西,就好像“突然冒出來”了一樣,那感覺很神奇。

絕大多數(shù)人終身都是短期投資者而已。又因為他們不強求自己關(guān)注長期,理直氣壯的接受各種誘惑,于是他, 所關(guān)注的是另外一個世界。

很難想象剛進入投資領(lǐng)域的人不關(guān)注K線,不關(guān)注這個他們能關(guān)注什么呢?很難想象他們不會去四處打探,自己沒有分析能力,又想知道結(jié)果,這就是貪婪,可除了貪婪之外,他們還能做什么呢?更難想象他們穿過火藥廠(其實不知道自己拿著火把),之后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還活著。竟然不感覺到慶幸。竟然會自然而然的繼續(xù)拿著火把穿過另外一個火藥廠。

每一個人進入股票市場都會看一段時間K線:

1,剛開始什么都不懂,他們不看這個看什么?

2,K線圖很刺激人的大腦,讓他們產(chǎn)生一個錯覺——所見即所得。

看著歷史波段,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新手腦子里閃過這樣一個念頭:我要是在這里買入,然后在這里賣掉,哇塞,賺翻了,翻幾次就可以買特斯拉了……

這是徹頭徹尾的幻覺。因為這只是歷史數(shù)據(jù),而不是未來的實際經(jīng)歷。等到有天自己真的用金錢實操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即時每一個點位好像是應該是最高點,有好像是應該是最低點;并且一旦開始關(guān)注K線就很難長期思考——因為活在當下的感覺和沖動被各種直覺所刺激,根本想不起來自己面對的是“漫步中的隨機”,分分鐘把自己編程賭客尤不自知——又是一個不留神就已經(jīng)被“貪婪”這個魔鬼的身所迷惑。

那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貪婪”了呢?如果判斷自己是否被“誘惑”了呢?后者好像更為簡單——判斷那個想要的價值是不是長期有的就可以了;而前者似乎看起來更難。

很多的貪婪實際上是源自于無知。

既然如此,我們就有辦法了。

擺脫無知——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更有知一點點。

無知的貪婪之所以可怕,是因為,當時當刻,自己是不知道的,不知道自己貪婪,不知道自己無知,即便有人告訴你了,你也可能會因為當時當刻無法理解據(jù)需保持那種無知的貪婪。

然而每次我們回頭看自己貪婪的時候,我們就多了一點點對付貪婪的經(jīng)驗;每次我們看到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也多了一點點對付貪婪的經(jīng)驗;尤其是我們看到別人因為貪婪付出了慘重代價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那些在我們之前貪婪的人,是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了錯誤付出的慘重代價,乃至于讓我們知道不應該那樣做,以后不至于那樣慘重……

巴菲特的師傅,格雷厄姆有過一個季度精彩的類比:

股票市場端起來看是投票機,長起來看是稱重機。

第一次讀到的時候,拍案叫絕,并且,突然之間因為這個類比感到無比輕松:

竟然短期是投票機,那投票者是就讓別人去干了,反正投票者絡繹不絕,根本就不用自己投票,更不用反復投票;

長期是稱重機,那要做的事情就簡單了,想盡辦法找到未來最胖的那個胖子——找胖子就看誰越吃越多了。

雖然最后一句話近似玩笑,可到今天我都記得想通了前半部分那一瞬間的解脫。至于最后一句話其實也不完全是玩笑——只不過把事情過分簡單化了而已。不過我之所以感到解脫,

是因為我認為“學會找未來的胖子”這事,應該是有把握有機會學會的,這個學會了,我再去要就不是貪婪了。

因為我有本事要,這樣的東西應該屬于我,你說是不是超級解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首先讓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本書的主角沃倫·巴菲特。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是全球...
    惜她閱讀 4,156評論 1 16
  • 著名財經(jīng)雜志《財富》對本書的評論是:如果你一生只讀一本關(guān)于投資的著作,無疑就是這本《聰明的投資者》。 首先介紹一下...
    惜她閱讀 6,980評論 0 34
  • 什么是貪婪?對于貪婪,最直接最明了的定義大致如下: 貪婪就是想要原本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在投資領(lǐng)域里,“貪婪”像...
    越來越好伍新國閱讀 745評論 0 2
  • 今天因為團隊需要,協(xié)助幫忙看Confluence的這個問題,通過大半天的分析研究也得到不少收獲,在此記錄一下問題的...
    程序猿DD閱讀 2,767評論 0 2
  • 一直以為,不惑之后 自己不會輕易流淚可這次,電視《海棠依舊》 還是擬止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眼淚雙流 曾經(jīng)以為,那首詩 ...
    白云之外閱讀 23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