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孩子有網癮,媽媽怎么做?(原創之083)

前言:

和陳姐初次見面,當她無意提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育兒理念時,提及她把網癮兒子,培養成為體育院校高材生的時候,立即激發了我的興趣。

于是有了一次,在她最愛的華中農業大學校園的徒步,一次特別的專訪。

一、少年喪父,從小塑造樂觀。

陳姐出生在華農旁邊的小村灣里,她是家中的長姐,下面有三個弟妹。八歲那年,原本在父母身邊幸福成長的她,卻遭遇了變故。書生氣十足的父親患病被誤診,突然離世了。那一年她的母親才28歲,最小的弟弟才兩歲。

母親擦干淚水,拖著四個年幼的孩子,回到公婆家,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地把孩子們拉扯大。所以在陳姐的身上,流淌著母親樂觀堅強的血液,在她后來的人生中從未改變。

二、學無止境,不斷提升自我。

高考失利后,18歲的陳姐進入了一家遠在東西湖的工廠。每天轉幾次車,在路上花費若干小時,為了回家陪媽媽和弟弟妹妹。

她從實驗室的一名普通工人開始,半工半讀,獲得武漢大學大專文憑。她勤學好問、認真工作,慢慢成長為技術骨干、科級干部。

可是離家太遠,無法照顧家里,幾經周折,終于調到武昌的一家糧庫工作。那時,糧庫資不抵債,運營艱難,廠長無心安排她的工作。她被派到車間和大媽們縫麻袋。

縫、運麻袋是個力氣活,她年輕搶著干重活,得到大媽們的一致夸獎。廠長也終于看到了她的才華,重新委以重任,她又繼續專升本來提升自己。

她也順利的收獲了愛情,結婚生子。

三、家庭溺愛,兒子變成網癮少年。

陳姐的兒子出生于1993年,是家里的長孫,爺爺奶奶外婆爸爸媽媽姑姑六個人寵愛他一個人。加上他從小長得虎頭虎腦,嘴巴又甜,幼兒園、小學的老師都對他特別喜愛。

兒子上小學時,陳姐所在的單位倒閉了,她成為了一名下崗女工。

因為喜歡看書,她就在華農里從賣報刊雜志開始,后來開書店,做教材的代理,生意越做越好,收入也越來越高。但是因為忙于生計,疏于對兒子的關愛和陪伴,在爺爺奶奶身邊生活的兒子變得異常嬌慣。

兒子小學畢業考試那天,為了一點小事,和奶奶發生了爭執。他氣急了,拿剪刀去剪家里的電線,幸虧躲閃及時,否則會有觸電的危險。

爺爺奶奶這個時候才發現了“溺愛孫子”的嚴重性,害怕極了。家庭會議后,決定由陳姐來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

到了初一,處在青春期的兒子開始迷上了玩電腦游戲,常常拿著爺爺給他的零花錢,不吃不喝,去網吧玩游戲。沉迷在游戲虛擬世界里無法自拔,一進網吧就忘了一切,成績也一落千丈。老師無可奈何,家人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四、力挽狂瀾,重塑陽光少年。

當她心煩意亂的時候,陳姐總是采取兩種方法,一種是到校園的基地去走走,看看綠色;另外一種就是在家里看書,看《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這樣的書籍,讓自己靜下來。

陳姐用最快的速度,關停了發展的非常好的書店生意,回歸家庭。在離家近的社區,做了一名專干,業余時間全部用于陪伴兒子。

可是兒子內心的網癮心魔怎么去呀?處在叛逆期的孩子,講道理無用、摸眼淚無用、棍棒更無用。只能與他交心談心,和他做朋友,讓孩子信任媽媽。

陳姐找了幾個年輕的男孩詢問,了解他們愛玩什么電腦游戲,樂趣在哪里,癡迷在哪里。了解了游戲的設計理念,和簡單操作流程之后,陳姐就回家和兒子經常聊游戲。兒子很詫異,問:“媽媽你怎么也懂?”開始不再防備她,打開了心門。

然后她再跟兒子商量,不要再去網吧,每天完成作業后在家玩兩個小時游戲。兒子接受了,初戰告捷。

可是兒子的課程落下了好多,基礎又太差,上課聽不懂,回家完成不了作業,完全找不到學習的自信。于是開始補習之路,尊重孩子的意愿,他想補什么就去培優機構補什么,終于成績有點起色。

初二,游戲時間降到一小時;到了初三,學業加重,幾乎很難有時間去玩游戲了。為了不讓兒子學習分心,她又為兒子買了網卡,讓電腦游戲掛著升級。兒子每天晚上回家看一眼游戲,然后就全力投入學習中。

從差生到中考順利考入高中,兒子也終于有了學習的熱情。陳姐也看到了希望。

五、幾經波折,成為體育健將。

到了高一,兒子到離家較遠的學校就讀。高中的課程量增多,壓力增大,壓的兒子喘不過氣來。早上也起不了床,睡眠不足的他,無精打采。

為了讓自己輕松一點,下午放學后,兒子又鉆進了網吧。一進網吧,又忘記了那晚自習的事情。

老師一個電話請來了家長,說:“你們孩子上網,我們老師管不了,你們家長好好管 !”

又是心傷,只能迎難而上。家里人商量后,和另外一家一起包了個車,每天接送兒子上學放學,讓他每天在路上不太辛苦。

然后不斷的跟兒子寫信交流,語言無法溝通的事,用文字溝通,也終于解開了孩子的心結。

到了高二,面臨高考的壓力,全家人想兒子走藝術生的道路。而且他是個左撇子,從小用右腦思考,動手能力超強,繪畫基礎也好。一個假期,兒子的畫畫專業課進步神速。

可是,兒子更愛體育,打籃球、游泳、羽毛球等項目,他都是高手。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兒子提出想考體育特長生,他覺得比美術更有優勢。全家人選擇尊重孩子的意愿,全力以赴,備考體育特長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最終被西安體育學院羽毛球專業錄取。四年的本科學習,讓他學會了做人,學會了與人溝通。看到孩子的成長進步,陳姐也特別欣慰。

大學畢業后,兒子不愿意留在北方,想回武漢當老師,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如愿。

兒子在備考研究生時,他發現了自己對健身健美有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開始艱苦的增肌、塑形、訓練,不斷挑戰自我,還準備去參加健身健美的專業比賽……

對于兒子的興趣愛好,陳姐一家都無比支持。對于兒子的未來之路,陳姐也充滿了期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