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差點揍”?
一個做古董商人的父親因為不讓孩子玩游戲,把兒子手機游戲給禁了,兒子氣不過,順手就把價值180萬的古董給脆了。
那個古董商人知道后“差點”打了孩子,最后還跟孩子和解,互相道歉。
我就大寫加粗帶著重符號的呵呵了,180萬的古董都給脆了,還差點打了孩子?還給孩子道歉?
事后還感慨說因為陪孩子時間太少,導致孩子沉迷游戲,造成現在的惡果。
真是搞笑,別說180萬了,我小時候把我爺爺趕集十八塊買的玻璃煙嘴給脆了,都給揍的死去活來。
180萬要是我給禍害沒的,那還不給我腦袋打進床頭柜里去?
胳膊那么粗的笤帚疙瘩,照著屁股就是一頓胖揍,褲子脫掉,趴在地上那種,大冬天的,平房還都是水泥地,那透心的刺骨涼,我到現在都記得。
“孩子還小,別打壞了。”
放心,我奶奶可沒說那句矯情的話,我褲子還是奶奶扒的呢。
當然,事后爺爺用爐灰給我悶了仨大黃心紅薯,外加倆薄皮土豆安撫我,那味道香的我差點咬斷了舌頭。
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我小時候,如果誰問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一定會說:“把我爺爺揍一頓,然后再一把火燒了那該死的笤帚疙瘩。”
軍人出生的我爺,出了名的暴脾氣。
吃飯不老實,打:
吃飯吧唧嘴,飯直接給你端走,然后給你幾秒鐘把嘴里的飯咽掉,接著就是一頓大耳刮子。
我爺爺的耳刮子扇的極有水準,手掌接觸到臉頰的時候揮的幅度不會很大,接觸臉頰的一瞬間會瞬間彈起來,這樣緩沖掉一部分力度,并且巴掌的聲音也會很響亮,讓你既不太疼,又做到了打給旁人看。
心疼我和有面子,雨露均占。
洗澡的時候不老實,打:
以前的澡堂子不像現在,那么暖和,還通風,以前的澡堂都是大鍋爐,團部里專門有個人燒鍋爐的,供應暖氣和洗澡水。
冬天那叫個冷,一出門,冷風吹到臉上跟刀子剌一樣,鍋爐房的那個爐子大的要命,鍋爐師傅不停的往里面加煤,澡堂里又悶,又熏。
每周的洗澡,是我最頭疼的事情。奶奶是醫生,潔癖的厲害,我家的84消毒液和上海藥皂的味道是我這輩子,可能下輩子都忘不掉的味道。
洗澡水忽冷忽熱,屋子里又悶的要命,我一掙扎,我爺上來就是一頓水bi liu ?(一種聲音特別大,力度特別強,一拍一個手掌印的巴掌,其實就是沾了水的巴掌)。 霧蒙蒙的澡堂里,全是我爺劈哩啪啦的巴掌聲。
中午不睡午覺,打:
中午家里有一個小時的午覺時間,我精力旺盛,從來沒這個習慣,開始還能在床上老實躺著,可窗外地鳥的叫聲(麻雀)沒兩下就把我魂都勾走了。
二話沒有,直接揍,然后才能老實的睡著。
我蹬被子,有夢游的毛病,先是揍,然后就是拿繩子給我連人帶被子捆起來,麻繩,賊結實那種。
學習成績差,打:
貪玩,不好好上課,成績差的要死,我爺機關干部,臉拉不住了,關上門就是揍。
皮帶炒肉:武裝帶照著屁股就是一頓抽;
笤帚疙瘩搟面皮:我小學幾年,家里斷了無數根笤帚,不是掃壞的,全是揍我揍斷的;
搟面杖撐筋:搟餃子皮的搟面杖,照著狗腿就是一頓夯,專打小腿肚子,跑都跑不掉;
金剛毛栗子:錯一道題,腦門上就是一食指關節會心一擊,作業寫完了,個子也長高了,滿頭都是包。
挨揍,是個好東西
我舅舅家的孩子,小我十七歲,畢竟老來得子,家里寵的沒邊了。
吃飯吃的滿身都是飯粒,我老舅一吹胡子瞪眼,舅母就像個母老虎一樣護犢子。小家伙聰明的很,玩手機無師自通,精通各種安卓手機游戲的付費選項,我舅母老舅的手機每個月話費從來沒少過三位數。
有次直接給扣了一千多塊,我老舅抄起鞋底子就要揍。
“孩子還這么小,算了吧。”
姥姥一句話,老舅就泄了氣。
后果,可想而知,變本加厲,不給手機就不吃飯,關閉了網絡,自己能找到網絡設置,手機設了密碼,他硬是能破出來。
“丫八歲的孩子不去當黑客真是可惜了。”
事情到這里沒有完,有一次我老媽的手機給落在老舅家里,老媽手機里面就有一個歡樂斗地主,老媽就好這一口。又沒設置鎖屏,后果可想而知,他給我老媽硬是扣了三百多塊話費。
問是不是他玩的,還嘴硬,老媽脾氣爆,當著舅母老舅的面拎起來就是一巴掌,扇的當時就飛出去了,真的不夸張,是飛出去的,摔在地上,大牙都給磕碎了。(幸好還在換牙)
舅母和老舅大氣不敢出一聲,默默的帶著兒子去了對面的保健站。(小診所)
現如今,小家伙馬上升六年級了,從來不玩手機,手機就是用來打電話,發短信,見了我老媽,比見了他爸媽還親。
如果當時不揍,估計現在還不定寵成什么樣子。
所以說,挨揍,真是個好東西。
后記
現在,爺爺奶奶總是笑瞇瞇的樣子,仿佛總也看不夠我一樣,每次過年回家,飯桌上,問的最多的就是:“小時候揍你,你恨不恨我們。”
我總說:“恨啊,恨你們沒再多打幾年,這忽然大了,老是皮癢。”
這時候,奶奶就會忙著給我夾菜,爺爺呢,就低著頭忙著抹眼淚。
皮帶,笤帚,搟面杖,作業本,還有爺爺奶奶的巴掌,沒有手機,也沒有冷冰冰的游戲。
我想,我還算是擁有童年的,至少我沒少挨揍啊。
“你挨過揍沒?”
“沒有。”
“你啊,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