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人生首席運營官 ?第一課
在學技能之前,首先要有心法,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走心又走腦才能走的更遠。來一波走心的運營人生之旅吧。
一、基因:路徑依賴
什么是路徑依賴?
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當正做著興趣和能力不匹配的工作時,一直自我催眠的想這個工作是對。可是等了一輩子,盼了一輩子,都在煎熬里說服自己,這是對的。等到老了的一天,回想起過往說當年如果怎么怎么樣,我現在會怎么樣。這種不圓滿和小遺憾讓人很沮喪啊。
大多數人喜歡把人生粗暴歸納成選擇題,不是怕和別人的人生相似,而是害怕和別人不同。當大多數人選擇A或B的時候,爸爸媽媽告訴我們人家都是這樣的時候,爸爸媽媽問我們人家也在三線城市拿著3000塊錢的工資過得很好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要開啟一段安逸而又雷同的工作?我們是不是不用考慮選擇A還是選擇B,為什么我們不能同時選擇A和B,或者是D+X+Y?
限制性“基因”決定了會落入怎樣的路徑依賴。 當我們開始探索自身表象性格和內在人格,了解哪些是我們的先天基因,還是后天養成的。區分出兩種基因,打破虛假人格,了解自己的長短板和了解自己要什么。
然后呢?我們怎么打破路徑依賴。兩點之間,并不是直接最短。還可以穿越蟲洞直接到達另一點,穿越路徑依賴的蟲洞:社群。
社群是由人組成。當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的時候,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人生的時候,我們就會釋懷很多,放下更多的執念。比如,當你看到不是公務員的人一樣活得很好的時候,你就不會那么在意公務員這個光環。當你看見有的人直接表達訴求,不害怕別人眼光也過得很開心的時候,你也許就不會害怕去做自己,表達自己。當在社群中,看到很多參照物和榜樣的時候,就會慢慢明白,人生可以有很多不同,打開眼界的同時,也會慢慢明白自己要什么。
當然,反過來,一個看不清自己的人,在社群里成長不會那么快,也容易在別人造勢之下,隨波逐流,迷失自己。只有認識到自己,目標明確,有獨立判斷,才能在社群里玩得好,學習快,吸收好。
找到自己的底層自信的道路上,為啥不敢打破路徑依賴?因為有三個害怕:害怕拒絕、害怕評價、害怕吃虧。因為自己的害怕和恐懼錯過了本來有的機會。
我就特別害怕被評價,別人一說我怎么怎么樣,不管好壞,我都很緊張,無法回應。被情緒框住的我們會在一些準備好的事情上,自我內耗覺得自己不夠好,別忘記那句“你不必完美”。遇到贊美時,微笑說句謝謝;遇到批評時,用心聆聽,認真判斷是不是自己應該去改正。
還有被拒絕,在沒有說出自己訴求的時候,你到底怎么就知道會被拒絕呢。本來有50%不被拒絕的可能性就被你自己扼殺了。而被拒絕,也不會怎么樣,對方拒絕分享和幫助,而我們自己沒有損失任何東西,我們可以再尋找下一個對象或者方法到達我們的目標。
二、進化:時間瓶頸
人生的階段變遷,必須跳出舒適區的痛苦,我們就遇到了我們的瓶頸。而大多數人的時間瓶頸都是相似的:在每個人生階段必須的蛻變。比如,高考。比如,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比如,談婚論嫁。比如,生子。在這一系列的角色變化中,我們都被動去成長,被撕扯著進化成更向前的一個版本。這個被動的時間瓶頸其實大家都很公平,感覺像被時間推著成長,成為另一個角色。
還有另一種進化,像芮伊一樣。主動選擇的時間瓶頸,去挑戰自己的能力邊界,鏈接更多的人,更加明確自己的長短板,目標也更加明晰。當她發現自己原本的工作不能夠讓她的成長更加迅速的時候,她離開去挑戰不一樣的工作環境。當發現新工作也讓自己成長放緩的時候,接一些項目,痛并快樂著的用力撕扯自己,擴大她的能力邊界。當芮伊發現自己能夠自己操盤一些項目,并且游刃有余的時候,完全放飛自我的時候到了,去創業。
在主動去挑戰時間瓶頸的時候,芮伊總結出來了躍遷時間瓶頸的三件套:
人:看到更多的人生觀,鏈接更多高維的人。
? ? ?無論做什么,到高階都是在和人打交道。
事:去做不敢想象的事,不敢接觸的事。你做的事就是你的底氣,胸懷被打開。做更多的事,打開世界觀。
物:價值觀。資源、金錢等等物質上的豐收。拿得起才能放得下。你經歷更多物的時候,才知道更多維度去感受物。
當三觀更加健全的時候,運營的體質就變得強健,可以多維度的去實現價值。
三、鏈接:回報后置
不管是不是運營社群,只要和人接觸,就需要了解人性。洞察每個人的利益點,因為成長經歷的不同,每個人的利益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人的利益點是存在感,有的人是金錢。所以在和人接觸的時候,洞察對方的利益點,給予到對方向要的。我們可以從考慮幫助別人的感受,和別人幫助你的感受,來掌握這個技能。
當底層自信的建立的時候,才能對外界的反饋保持自己的內心。開始追求長途跋涉后返璞歸真,而不是不經世事的天真爛漫。
在我們馴化或者說選擇自己的環境的時候,在我們想要運營自己圈子的時候,就必然要了解人性。人性在分析的時候,由己及彼,推己及人。
貪:不論在什么地方,對于名、利、權的欲望都是存在的。了解動機,比如我說為了幫助別人,為什么要幫助別人?我的目的是為了自我成長和存在感,其實也可以歸到對于名的欲望上。
嗔:只要是人就一定有情緒,而情緒失控就是更加普通的事情了。我自己會在別人一二再再而上觸碰底線的時候情緒失控,會在疲累的時候罵人,這很正常。所以不再情緒不好的時候去和別人接觸。同時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也要明白別人的逆鱗在哪里,別人因為什么而有了情緒,理解對方,而不是在別人情緒失控的時候,上綱上線扯到人品的問題。
癡:無明的狀態任何人在某個時間某一領域都會存在。我們都有不明白事情真相情況。而每個人心智開化的不同階段,對于事物認知的不同,我們難道就可以去吐槽或者鄙視別人。當我們覺得別人蠢的時候,還會有更高階的人鄙視我們。就像上學的時候,總覺得下一屆比我們素質更差,就像80后批評90后,90后吐槽00后,因果循環,是有鄙視鏈這個東西的。我們可能比其他人上路早,還會有人比我們更早,我們只有向上接力,向下助推,才會活得開心,成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