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兒園門口,每到放學,總是擠滿了人,擁擠的人們總會看到刺目的一幕,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守著自己的小菜攤兒,愉快地招呼著過往的行人。
孩子上小班的時候,我就常常看見這個老奶奶,風里來雨里去,很少缺席。說明她在那里賣菜,至少有一年多了。
她總是戴一頂洗得很舊的,白色的,類似于棒球帽的帽子,穿一件肥大的男士藍色大褂。下身也常常是那件小格子褲子。兩顆前門牙像一對守門的護衛在堅守,歲月滄桑讓她的皮膚垂墜得更加慈祥可親。
帶一點老年肥,看不出來她有多高,因為她總是坐在一堆用破塑料口袋湊合成的墊子上,面前是幾樣少的可憐的應季菜和常吃菜。
“您這一共是3.8,我該找您1.2,”她利落地算著帳,一邊找錢一邊不住地說著謝謝閑下來的時候就整理一下被人翻亂了的菜,碼放整齊后繼續吆喝:香菜一塊啦!
也許是由于每天都要算賬的緣故,80歲的她絲毫看不出眼花耳聾,找錢時沒有半點遲疑,買菜的人跟她說話,她都不用將手放在耳背后示意自己聽不清!
平時只要老奶奶賣我需要的菜,我總會買一點,不是同情,而是她那種努力生活的模樣讓人動容。
昨天氣溫驟降近十度,人們哆嗦著直喊冷,不住地直拉衣領。我沒忍住好奇心,蹲在老奶奶的菜攤前跟她簡單的聊了起來。
她說她今年八十了。那一刻,我錯愕得幾乎不能繼續說下去,平時自己所謂的已經很努力,在這樣一位八十歲的老人面前碎了一地,讓人自慚形穢的恨不能有個地縫鉆進去。
在跟她不多的聊天里,我才知道她不是生活艱難的無法度日,她其實是有退休金的。三個兒子中的大兒子有病,常年靠賣幾樣菜辛苦過活,“一個月都掙不了1000塊啊”老奶奶跟我心疼的比劃。
大兒子不愿意讓人說他有病,老奶奶疼兒子,不愿意他一個人受苦,“我多少能幫襯他一點?”她沒有選擇每個月從自己不多的退休金里擠出來一點給兒子零用,而是用一種智慧而溫暖的方式,陪伴兒子學會獨立生活,即使有一天媽媽不能陪他了,他也有一種獨自活下去的技能,哪怕辛苦一點,勞累一點,至少可以自力更生,不用手心朝上看人眼色。
這是多么智慧又偉大的媽媽啊!
她不言不語,不去整天嘮叨兒子,擔心兒子,而是用一個簡單卻又溫情的行動,陪伴著她學會一種生存技能。
她不著痕跡,生怕兒子知道媽媽是因為他有病,才陪他一起賣菜,而讓兒子自尊心受傷。她用陪伴保護了一個人最起碼的尊嚴,她讓兒子覺得哪怕是1月掙不到1000塊,盡管不多,不夠體面,至少是在有尊嚴的活著。
站在她周圍的人都用一種同情的眼光看著她說,,唉,老太太太不容易了,那么大歲數了還出來賣菜。如果是以前我也一直這么認為,跟她聊過后,我覺得那不是一種生活的不易,這是母愛使然,他放不下他生病的兒子啊,不管我們過得多不堪,只有媽媽不會嫌棄我們。
幼兒園放學鈴聲響起,我只得匆匆作別了老奶奶。接孩子出來我越過人潮洶涌,又不禁朝她望了一眼,她仍舊坐在她的攤上,銀絲擠出帽檐格外顯眼。
第一次降溫帶來的不適應,讓人們小跑著跑向各自的交通工具。老奶奶卻沒有忙著收攤,她用她風燭殘年的身體和積極樂觀的精神,為兒子堅守著一種對生活的信心。
眼前有一種風雨無阻的即視感。
生活不易,做母親不易,做一個恰到好處地保護好孩子尊嚴,陪伴孩子歷練一種生存技能的母親更不易。
請記得:愿我們不管是年輕還是年老,都能用自己恰當的方式保護好孩子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