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

又是一年雨季,雨多得“問世間晴為何物”,漫長得讓人吐槽“那些年錯過的大雨,到現在全部還給你。好想告訴你,告訴你明天還要下雨”。

對于雨的記憶,其實挺刻骨銘心的。

小時候,家境困難,住在多年未整修的老屋中。老屋歷史雖久,卻沒能扛住風霜雨雪的侵襲,不是破了一扇窗,就是缺了一片瓦,或者是開了屋頂的結合部、堵了排水的下水道,大有一種“風雨飄搖”之感。

住在老屋里,晴天尚好,雨天就麻煩了。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小雨還可對付,拿出鍋碗瓢盆接住滴下的雨水,還能在屋里呆著;大雨就悲摧了,必須全家老少齊上陣,實施人工排水,一盤一桶地往外舀……

“屋漏偏遭連夜雨”的心酸,其實在那個時候就有深刻體會?!袄咸焓遣皇锹┝?,怎么還不停呢?”與雨水“戰斗”的時候,心里對雨是畏懼的。

后來,家里終于造了新房,結束了在老屋中“戰天斗雨”的日子。可隨著年歲漸大,家里交給我一個為稻田里禾苗澆水的差事,讓我又開始期盼下雨。

三伏天氣,干旱少雨,陽光炙烤大地,正是田里禾苗最需要水的時候。此時,能不能及時澆上水,直接影響水稻的長勢和收成。村里的稻田多,排灌站抽上來的水又有限,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派人盯著這些寶貴的水,生怕自己家的禾苗被“渴”到。因為,一旦沒人看守,就可能被他人中途“截流”。

每天中午,正在太陽最烈溫度最高的時候,我必須守在水渠邊,看著水流進田里,一點一滴地覆蓋住干裂的稻田,滋潤著那些代表著收獲和希望的水稻。

那時,對雨充滿了祈盼,常常想:“這個時候,來一場雨,可以省去多少煎熬??!”

再后來,離開家鄉到省城上學,不用從屋里向外舀水,也不用天天盯著給禾苗澆水,對雨的觀感逐漸模糊。直到有一天,聽到了一首叫《雨一直下》的歌。

那是90年代,一個電腦沒有普及、IPAD沒有出現、互聯網沒有應用的年代,流行用隨身聽,許多美妙的歌曲從小小的方盒子中流淌而出,溫暖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那時的校園里,只有家境好的同學才買得起隨身聽,才能隨心所欲地聽歌。我們這些沒有隨身聽的,只有等其他同學聽膩了聽煩了,才能把隨身聽借過來。

正值張宇大火,我們便反反復復地聽張宇的歌。聽《用心良苦》,聽《月亮惹的禍》,聽《小小的太陽》……聽得最多的還是《雨一直下》。

江南多雨,經常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落雨的天氣,配上走心的歌詞、優美的旋律和張宇渾厚沙啞的獨特嗓音,仿佛有一種淡淡的憂郁噴涌而出。在那個懵懂青澀的年紀,在那段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間,一直下雨和《雨一直下》,陪伴我們度過了快樂而美好的時光,也傾聽著一群少年無處訴說的悠悠心事。

現在,因為職業的原因,對雨也分外敏感。

下大雨,特別是持續性的強降雨來臨時,便會不由自主地擔心。擔心那些山頭會不會滑坡,那些路基夠不夠堅強,那些隧道能不能扛住雨水,那些列車會不會減速運行?還有那些冒雨工作的人們,是否在雨中安好?

小雨怡情,大雨傷身。對這個行業來說,天氣晴朗自然安好,偶爾下點小雨也能調節情緒,倘若大雨來襲,就會繃緊全體人員的神經。因為,滾滾車輪承載的,是旅客平安抵達的期盼,以及我們安全正點的承諾。

雖然持續的雨不免讓人煩悶,但在雨天回顧起那些畏懼,那些祈盼,那些思緒,那些承諾,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塵世間那么多的喧囂紛擾,終將化為這歲月的風、流年的雨。

雨一直下,猶如那些過往的點點滴滴,如影隨形,不曾離去。不管如何,只要心存陽光,雨終會停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