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習,999元白花了!--- 幾個對自己定位的思考

#FH0424#

聽了秋葉大叔的課,我想說,干貨太多,有點消化不良...

我啃了幾天,才憋出了今天的文章。而且,這還只是其中內容的1%...

(大叔原諒我,大腦容量有限,只整理了跟定位相關的內容,后面再補)

我這節課不單單聽到了如何定位、卡位、上位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看到大叔每一個階段都在遵循著某一種“道”,我學習到了一些人生哲理。

大叔這堂課的構架是頗費心思的,運用了黃金思維圈的模型 ,先從WHY的問題講起。這也是為什么一他上來給我們講選擇。

大叔拋出一系列的問題狂轟濫炸,想讓我們首先想清楚自己想做哪一類人?

偉人?

牛人?

凡人?

他一針見血指出幾個誤區:

誤區一:大多數人想用凡人一樣的付出獲得牛人的成果。

透支個人健康?犧牲陪伴你所愛的人的時間?

從大叔的言語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一絲無奈和一絲別無選擇。

自己想做哪種人?

你愿不愿意付出脫穎而出背后的代價(超過百萬人的努力)?

想做牛人的動機是什么?

我想了想,誰會甘于平庸,碌碌無為一生呢?

在某個領域,做不了第一,也要做這個領域優秀的人。

為什么要做優秀的人?

優秀的人有能量,能帶動和感染他人。

為什么帶動和感染他人那么重要?

因為我渴望別人對我的認可。

其實,我已經意識到,一直以來,我都渴望別人對我的認可。從小到大,我都希望從環境中獲得積極反饋,所以我認真學習,努力取得好成績;工作中,盡量做到出色;生活中,盡量讓伴侶對我刮目相看(當然,有時候還是還要給男人一點面子)。

我想,應該不止我一個人,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的吧。后來對群體心理學有一些了解,也證實了人們需要積極反饋這一點。

誤區二:實現初心的手段=初心

既然來到了潛能孵化營,大多數人抱著發現自己的潛能目的來的。

所以,大叔問了幾個問題

1.你想孵化潛能是什么?

2.你為什么想做這個?

3.做成了,事業做大了,是不是你的夢想?

4.最終你實現了,你會在做什么?

我想做的事情是在英語教育中融入兒童心智教育,因為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如果做成了,我會非常自豪。

如果做事情的目的是要去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不一定要通過財富自由的路徑。因為,財富自由其實是最難的路徑啊。

大叔說,所有的可能都要用自己的初心去衡量。

誤區三:牛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秋葉大叔講述了他工作和創業的歷程。說剛開始他的策略很保守,就是兼職。2002到2012年,一兼就是10年。

可是,這十年發生了什么?他的哪些能力和資源在這十年間積累起來了?

這是我們不得而知的。

我們容易出現認知偏差,容易看到一個人現在的光環,卻不知道他背后經歷了什么。

一個人成功背后的東西,往往是我們的盲區。

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

如何定位

金句:與其說是選擇的能力,還不如說是放棄的能力

“貪嗔癡"為人生的痛苦之源,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欲望充滿,總想獲得更多的東西,其實這往往是我們淹沒在選擇的海洋里。

孵化潛能,第一步是殺死選擇 。

誤區:標簽太多,等于沒有標簽。又是時間管理專家,又是演講家,又是環球旅行者,又是美食家,視覺筆記師,思維導圖師,哪一個能讓別人記住呢?

所以,大叔建議,減少選擇,一門心思做好一個選擇才是王道。

聽到這里,我也開始琢磨自己,2015年是我剛剛覺醒,開始關注人生整理,報名時間管理課程,參加土馬俱樂部,去年又接觸教練類的課程,寫作和手繪,當時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自己處于一個正能量的環境,生活更加積極,同時也希望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

聽了大叔的講座,感覺自己真的可以用“愛好泛濫”來形容。但是,我覺得這也沒什么錯。 參加這些活動讓我覺得變成了一個更好的自己,至少讓自己開心,跟我的初衷是相符的。

所以,無所謂對錯,關鍵取決與你做事的初衷和目的。

但是,大叔也說,初心是會發生變化的。

在2016年之前,我都沒有想過把自己的技能變現這件事。但隨著這一兩年IP經濟迅猛發展,還有身邊朋友辭職去打造IP。我開始思考:假如有一天我的鐵飯碗不保,我可不可以把我身上的技能變現?

我想我的核心技能還是英語,其他掌握的技能都是加法,或者說為我的核心技能提供助力的。

今天看《國富論》,一個技能如果需要長時間十幾年才能練就,那么它本身就是稀缺的,也是很有含金量的!就如《壽司之神》里面的小野二郎終其一生超過55年都在握壽司,后來成為日本「壽司第一人」,成為全球的大IP,受人敬仰。

一味地去跟風,在自己不是那么擅長的領域去樹立一個旗幟,則是選擇了一條阻力很大的路,未必是好事。況且,這條路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算你暫時呆在了橋上,還有很多人對你虎視眈眈呢!

論語說“君子務本”,我想,對于一個什么都不是的我,還是專注自己的老本行-英語吧。要達到高段位的學習者,修煉的過程看似艱辛,但,這也許是一條真正的“最小阻力之路”。

有一本書,就叫做“最小阻力之路”,說很多的成功者,其實就是懂得優化各種資源,選擇了一條阻力最小,最可能獲得成功的路。

所以,變現不是問題。而是如果做的漂亮,放大自己的格局,要做出一個品牌,難度還挺大的。

上完課,我還有一個反思:

我有一個致命特點,自己身上有本領,但羞于拿出來展示,這一點很要命。也許從能力和技術角度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但不會營銷和推廣,產品化意識也弱,在這個時代是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要突破。

關于定位,我意識到應該抓核心技能,但如何解決擅長的和熱愛的事物的矛盾?

比如自己,本身教英語,擅長醫學臨床翻譯,口譯;曾經也做過托福雅思、SAT老師,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孩子的心智教育+英語教育,對這個領域有些涉獵,喜歡但沒有前兩個市場了解,要做還得需要系統地研發。

所以感覺,所擅長的和興趣不是完全匹配。但是三個方向都與一個核心優勢-英語相關,所以還會在這上面挖掘。現在也就是細分市場的定位還不是很明確。

下一步也許是要去做個這方面市場的調查,咨詢一些專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