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五起五落,兩次狂懟崇禎帝,還被評為古今第一?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壓力也隨之增多,很多人一遇到點小波折,就覺得很煩躁;萬一遇上大的困難,就簡直像到了世界末日,惶惶不可終日。

說到這里,悅史君就感慨:壓力再多,只要努力總會紓解;困難再大,竭盡全力當能度過

相比我們現在的雞零狗碎,古人面對恩威難測的皇帝,都能淡定自若,才是真正讓人嘆服的。

這其中,被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譽為“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的明代大儒黃道周,在明末因犯顏直諫,仕途五起五落,三次狂懟崇禎帝朱由檢,人生經歷堪稱傳奇中的戰斗機!


出身破落世家

苦讀孝悌遠近聞名

明朝萬歷十三年(1585年)3月9日,黃道周出生于漳浦銅山(今福建東山縣)一戶官學世家。

不過,雖然黃家祖上出過多位高官,但到了黃道周這一輩,已經是家道中落,勉強維持生計了。

幸運的是,黃道周的父母非常重視兒子的教育。萬歷十七年(1589年),年僅5歲的黃道周,即被父母送入銅山崇文書院就讀。

黃道周自幼聰穎好學,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進步可謂神速。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11歲的黃道周已經下筆成章,寫出的文章令人眼前一亮。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14歲的黃道周游學廣東博羅,他的博聞強識讓當地士子嘆服,獲譽“閩海才子”。

萬歷三十年(1602年),18歲的黃道周來到銅山海中塔嶼,一邊耕作,一邊攻讀《易》。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25歲的黃道周帶著母親遷居漳浦縣城,三年后,他又搬到人少僻靜的縣城東郊的東皋,專心于讀書著述。

與此同時,黃道周對父母非常孝順,遠近聞名。


一起:中進士入翰林

一落:魏忠賢掌權辭官返鄉

天啟二年(1622年),38歲的黃道周中進士,深得考官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袁可立的賞識。

隨后,黃道周進入翰林院,先后擔任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

黃道周發現,很多在翰林院的官員生活閑散、養尊處優,他看不過眼,于是寫了《矯輕警惰文》來勸誡他們,由此“同列皆欽重焉”。

當時,由于后金軍隊的侵擾和蠶食,遼東戰事危急。時任都督僉事平遼總兵官的毛文龍經常拿鎮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關的將領也想借重毛文龍的力量收復覺華島,逐步圖謀恢復遼河以西土地。

邊將們把這一奏議上呈于朝廷,認為應撥付百萬餉銀。很多官員都認為可行,只有黃道周不支持這個對策。后來,毛文龍等人也并沒有取得勝利。

不久,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權傾朝野,黃道周不愿附和與他,選擇辭官返鄉。


二起:崇禎帝上臺起復原職

二落:救錢龍錫一懟崇禎帝削籍為民

崇禎元年(1628年),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檢翦除魏忠賢勢力后,大力提拔之前被魏忠賢壓制的官員,44歲的黃道周也被起復原職。

崇禎二年(1629年),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薊遼督師袁崇煥,設計擅殺駐守軍事重鎮東江的左都督毛文龍,舉朝皆驚。

黃道周雖然原本就認為毛文龍不足以倚重,但聽到這個消息后,經常獨自撫胸長嘆,認為邊防禍患將從此開始。

同年十一月,后金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舉兵數十萬,直逼京城,史稱“己巳之變”。

雖然袁崇煥緊急率部入關守衛,最終解除京都之危,但明軍死傷慘重,崇禎帝朱由檢對此也非常不滿。

后金退兵后,朝中大臣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紛紛彈劾袁崇煥,崇禎帝一怒之下,將袁崇煥下獄。

袁崇煥被抓后,崇禎帝繼續追究幕后主使者,結果審出了已經辭官歸鄉的禮部尚書、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錢龍錫

崇禎三年(1630年),袁案審結后,袁崇煥被凌遲處死,錢龍錫也因牽連被判處死罪。由于正值風口浪尖,滿朝文武沒人敢替他們說話。

黃道周聽說這件事后,嘆息道:“安可使主有殺輔臣名!”于是“中夜草疏,排闥叩閽”,上疏救錢龍錫。疏中直指崇禎帝的過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

黃道周的奏章遞上去后,崇禎帝大怒,“以詆毀曲庇”,降旨切責黃道周。

黃道周沒有被嚇住,第二次上奏章辯解:“養兵多年,物力已殫。即殺一龍錫,無益于邊計,徒隳士氣,而傷大體。臣故不自量,欲歷疆場,觀要害。一當荷戈,燎原撲火,此臣所大愿也。

崇禎帝更加震怒,黃道周最終“幾坐重典”,降三級調用。不過,錢龍錫也被減免死罪。

崇禎五年(1632年),48歲的黃道周因病請求回鄉休養,崇禎帝恩準。

離京前,黃道周又上疏指出:“小人柄用,懷干命之心”,以致“士庶離心,寇攘四起,天下騷然,不復樂生”,建議崇禎帝“退小人,任賢士”,并舉薦了馬如蛟、毛羽健等人。

接到黃道周的奏章后,崇禎帝很不高興,認為他“濫舉逞臆”,把他削籍為民。

黃道周于是返鄉南歸,途經浙江時,應浙中諸生的請求,在余杭大滌山建書院授業。

后來,黃道周又回到家鄉,在漳州紫陽書院聚徒講學。


三起:崇禎帝召復原職

三落:反對楊嗣昌二懟崇禎帝連貶六級

崇禎九年(1636年),52歲的黃道周再次被崇禎帝召復原職,升為右中允。

當時,內閣首輔溫體仁很受崇禎帝的寵信,他認為天下的災害和戰爭,都是各郡縣治理無序導致的,因此多次興大獄,借機排除異己。

黃道周上疏道:“天下神器,為之有道,簿書刀筆,非所以繩削天下之具也。齷齪瑣人,何足共圖大計乎?”直指溫體仁難堪大任,溫體仁由此懷恨黃道周。

不久,黃道周改任左諭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

崇禎十一年(1638年),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上疏力主對清妥協,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盜”,黃道周對此堅決反對。

于是,崇禎帝在中極殿召集眾臣商議,黃道周“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栗”。

崇禎帝很賞識楊嗣昌,斥責黃道周道:“爾一生學問,止成佞耳!”要求黃道周退下。

黃道周向崇禎帝叩首,起來接著爭辯:“臣敢將忠佞二字剖析言之。夫人在君父前,獨立敢言為佞,豈在君父前讒諂面諛為忠耶?忠佞不別,邪正淆矣,何以致治?

崇禎帝答道:“固也,非朕漫加爾以佞。但所問在此,所答在彼,非佞而何?”再次要求黃道周退下。

之后,黃道周被連貶六級,調任江西按察司照磨。


四起:江西巡撫解學龍舉薦

四落:大學士反感崇禎帝令永遠充軍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56歲的黃道周:“我明道學宗主,可任輔導(相)。”

時任太子少傅、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魏照乘,特別反感黃道周,擬旨指責解學龍濫薦。

崇禎帝聽說后大怒,下令逮捕解學龍和黃道周入獄,以“偽學欺世”之罪要求重治。

在多位大臣的力諫下,黃道周最終被處以廷杖八十,永遠充軍廣西。

此后,黃道周的聲名更加顯赫,“天下稱直諫者,必曰黃石齋(石齋為黃道周的號)。”


五起:崇禎帝念舊官復原職

五落:回天無力主動告病回鄉

崇禎十四年(1641年),54歲的楊嗣昌受困于民亂四起,暴病而亡。崇禎帝親撰祭文,追贈太子太傅,并哀嘆:“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崇禎十五年(1642年),崇禎帝念及黃道周“事親亦極孝”,“學無不通,且極清苦”,下旨將黃道周官復原職,入京覲見。

黃道周回京見到崇禎帝后,聲淚俱下:“臣不自意今復得見陛下,臣故有犬馬之疾。

此時,關外松山、錦州失守,太子太保、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清;關內闖王李自成攻占河南,形勢危急。

黃道周見朝廷昏庸無道,國運已盡,自感回天無力,遂告病辭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結廬先人墓側,專心著述。

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已是大順皇帝的李自成,率部攻入京師,崇禎帝煤山殉國,黃道周也沒有出山。

悅史君點評:黃道周先后五次或主動或被動的隱退,加上兩次狂懟崇禎帝,還能被五次起復回朝,憑的就是他的道學深厚。清朝三等勤宜伯爵、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張廷玉等人編修《明史》時贊道:“學貫古今,所至學者云集”。

而黃道周更為時人稱道的,則是他敢于犯顏進諫,不懼個人得失。清朝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紀昀等在《四庫全書·黃道周儒行集傳》中也寫道:“以直節清德,見重一時”。怎么說,還是有過硬的本事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皮島 皮島, 在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也稱東江。皮島東西15里,南北10里,島嶼基本不生草木,并不算大。但是,在明...
    妖妖酒622閱讀 1,707評論 0 0
  • ? 今天是在拉薩的第12天了,已經適應了西藏的氣候。剛來幾天是拉薩的雨季,天天早上晚上下雨,中午大太陽都把院子里面...
    莫莉姑娘閱讀 744評論 10 8
  • 點此閱讀島嶼 | 亞拉古索(一)(結尾處反轉,謹慎跳看) 二、一粒種子 像是英格瑪·伯格曼將身邊的女人寫進電影,我...
    簡貓閱讀 2,063評論 30 14
  • 整個青木山莊的中部便是一個大的宅院,李易痕與陸無為從住處向東行千步,再過一木橋便到了蕭莊主招待賓客宴飲的地方。 李...
    柳樹下有對睡蓮閱讀 357評論 0 0
  • 有一段時間沒有用這個軟件了,打開Vysor后連接到手機顯示黑屏。結果就走上了解決黑屏之路。 參照Vysor 插件黑...
    Walkud閱讀 3,66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