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上美術課,老師不講課,反而給我們放電影。我一度有些反感,直到有一天,突然振奮起來。原因是老師給我們播了《千與千尋》。
剛開始反應平平,不想后來越看越入迷,場面逐漸開闊宏大,情節也是撲朔迷離。我喜歡神秘的世界,喜歡身有魔法的人,喜歡冒險的情節。當然,看的是別人的驚險,自己大概不會主動探險。我的一切生活都在自己可控范圍之內,一旦逃離了舒適圈,每每不大舒服。
千尋的父母變成了豬,我就開始入迷了,而且一直癡迷到現在。曾經我不知道這個電影到底起于何時何地,是誰創作,但因為單純的愛意,試想拿這個故事,寫一篇小說。不但想了,還寫了,然而只寫了開頭。
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就知道了宮崎駿。知道了他的了不起。這種知道,屬于大眾的普遍評價,完全是別人給你的,是社會的基本共識或直接或曲折走進你的腦袋,對有的人來說,走進去也就進去了,不會再有什么化學反應。對有的人而言,則會咀嚼一會兒,認可了才成定論。就我目前的經驗看,往往前者多于后者。我就屬于后者之一。
等你看了《幽靈公主》,看了《哈爾的移動城堡》,看了《天空之城》,你就知道,那種共識是正確的,甚至還有些言不符實,因為這個人實在抵得過“偉大”二字。
我知道他已經老了。總是說要退休,總是不堪寂寞,要走進社會。現在滿頭花白,到底有些老而滄桑的韻味。我試想,自己有一天不知不覺就變老了,不知是都有人記著。但是想來,何必要人記著,一旦有太多人關注,我怕是要崩潰的,所謂寢食難安是也。
前幾天看了有關宮崎駿的紀錄片,老人家身體還好,精神健旺。還在嘗試最新的動畫制作技術,打算制作《毛毛蟲菠蘿》,費盡周折的樣子。你看他的行為就知道什么是工匠,知道什么是不敷衍,知道傾情付出之后的虛無感是多么難得和幸福。
恰巧我這段時間也在忙,從早到晚。每天坐著,都不怎么動,簡直十分認真付出的樣子。可是離宮崎駿還很遠,我們害怕不斷更改,害怕推倒,害怕接二連三的麻煩,所以得過且過,雖然也對得起良心,但是我知道那東西,盡管能滿足虛榮心,不過永遠也難以掩蓋它本質是垃圾的顯然真實。
我想,也許宮崎駿在做著他喜歡的事。確實,我們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條件抵達理想,但是正是如此,才顯出自我的可貴。人的惰性和生活現實,實在太消耗人了。有時候我們難以左右情緒,會陷入愧疚當中,情愿醉生夢死,所以一天復一天,每天都是同樣一天。
但愿你我都不如此。都能熱情熱愛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每天只有一個小時,哪怕無人知曉,哪怕落入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