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博雅全球總裁學公關:讀他的經歷,找自己的答案 ——《關鍵洞察力:成功溝通的要訣》書評

關鍵洞察力:成功溝通的要訣

一提起公關,我心中就浮現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一個救火員的形象,到處救火,進行危機公關處理,這是我心中對公關的傳統理解;另一個則是美女、金錢、權力之間的黑暗交易,這是我對公關的現實理解。

當我讀完羅伯特·利夫的《關鍵洞察力:成功溝通的要訣》一書,才發現我對公關的理解,不論是傳統還是現實,都是那么的狹謚。

羅伯特·利夫與夫人

羅伯特·利夫,博雅公關公司全球總裁,在他從業的50年間,博雅從一個只有六個業務員的小公司成長為全球最大公關公司。作為博雅全球業務奠基人,他不僅開拓了博雅的歐洲市場,還率先打破20世紀70年代的“冷戰鐵幕”,將公關引入蘇聯和東歐國家。80年代,他又與中國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的公關公司。后來,他又在危機重重的中東和南美地區開設了第一家國際公關公司。目前,博雅公關幾乎在全球各大城市都開設了分公司,與IBM、通用、可口可樂、強生、花旗、麥當勞、聯合利華、美國捷運等數百家大公司保持著穩定的業務關系。鑒于他在公關領域的杰出成就,2001年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為他頒發了“國際公共關系杰出成就獎”,他還入選了世界名人錄。

什么是公關?

簡單來說,處理各種與公眾相關的事就是公關。公眾是誰?公眾包括政府、地方團體、金融組織和潛在的投資人、企業、雇員、客戶或潛在的客戶等,對政客來說,公眾是全體民眾。再說直白點,你是公眾,我是公眾,他是公眾,你我他連在一起,還是公眾。那么,只要是和我們有關的事,就是公關。公關無處不在,公關無時不在!逛個街,店門口邊的售賣員使勁地向你招手:“進來看看吧,新到的款式,打八折!”這是公關。回到公司上班,同事A匆匆跑過來,跟你說“親,你能幫我找個文件嗎,我急用!”這是公關。你微笑地回答:“對不起,經理讓我馬上到他那里去一趟,恐怕我沒有時間幫你找文件,你找找其他人幫忙吧。”這還是公關。

事實上,不論你是想別人接受你推銷的商品,還是想別人接受你的思想,都是一種公關。公關是如此地貼近我們的生活,掌握公關技巧簡直就是日常生存的必備技能了。

羅伯特·利夫在巴西的美國商會發表演講,談論公關在南美的影響

怎么學習公關?

羅伯特?利夫認為,有效溝通是公共關系的本質。無論是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還是具體入微的內部管理;無論是步步玄機的商業談判,還是瞬息萬變的危機公關,本質上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般需要三個要素,即“自己”、“他人”和“情境”。如果能夠同時兼顧這三個要素,就能實現有效溝通。那么,我們如何兼顧這三個要素呢?

羅伯特?利夫有一個信念,不論溝通對象是誰,成功溝通的要訣是操縱觀念,公關即為觀念管理。在這里,我個人理解,觀念即為想法。舉個例子,你走進了一家百貨商場,打算買A品牌的襯衣。你的觀念是我喜歡A品牌的襯衣,A品牌的襯衣比較適合我。這時,售貨員走過來了,問清楚了你的觀念(想法)。他出于自身的目的,或從他專業角度來看,確實B品牌比A品牌更適合你;或他售賣出一件B品牌后獲得的提成比A品牌高,他開始積極向你推薦B品牌。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油鹽不進,不論售貨員說的天花亂墜,你始終堅持你的初心,非A品牌不買。那么,這輪溝通是無效的,是不成功的。因為售貨員沒能讓你接受他的觀念(想法),沒有操縱你的觀念(想法)從A品牌轉到B品牌。但如果相反,你在售貨員的游說下,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觀念(想法):原來B品牌比A品牌更適合我,我要買B品牌。那這時,這輪溝通就是有效的,成功的。你覺得是你自己改變了自己的觀念(想法),實質卻是售貨員操縱了你的觀念,從A品牌到B品牌。

從這個事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售貨員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將B品牌售賣給你。同時也在一開始弄清楚了你的(他人)觀念,喜歡A品牌,有可能還掌握了你為什么喜歡A品牌的原因。然后他就利用各種技巧,專業知識講解,對比分析,煽情等等,力圖帶領你從A品牌轉向B品牌,就是掌控情境

一般來說,在一場公關活動之前,你應該做到了解自己,即,我在這場公關活動中的目的是什么要清晰明白。同時要熟悉他人(公眾),弄清楚他們現有的觀念(想法)是什么,最好還能進一步弄清楚形成這種觀念(想法)的原因。在這一步,你可能會遇到四種情形:

  • 他人(公眾)的對你需要宣傳的事物不了解,沒有明確的觀念(想法)。這是比較好的局面,你只需要幫他樹立一個觀念就好。比如,顧客進百貨商場買襯衣,但不知道哪一件好。

  • 他人(公眾)的觀念(想法)與你的目的一致,這是最好的局面,你只須強化他的觀念即可。比如,顧客進百貨商場買襯衣,點明要買B品牌。售貨員最喜歡這種顧客。

  • 他人(公眾)的觀念(想法)與你的目的不一致。你需要想方設法地改變他的觀念,讓他接受你的觀念。比如,顧客進百貨商場后,告訴售貨員我想買A品牌的襯衣。

  • 他人(公眾)的觀念(想法)與你的目的不一致,并且無論你怎么努力,他死不改變自己的觀念。那你目前只能想法弱化他的觀念(想法),并期待后續能夠改變他的觀念(想法)。比如,顧客進百貨商場后,無論售貨員怎么說,他仍堅持要A品牌襯衣。

有了對自己,對他人(公眾)的正確信息,那么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行動,增強情境掌控力度,提高溝通的成功率。

相信直到如今,很多人依舊和我之前對公關的理解一樣,要么是作為一種職業存在,要么是作為一種黑暗交易存在,總之離我們比較遙遠。但不論你是否接受這個觀念,公共關系都已經從專業舞臺轉向普通生活中的你我他,學會溝通不再是謀生的技能而是生活的必需。《關鍵洞察力:成功溝通的要訣》一書,不單是針對專業公關人處理危機、推廣品牌、學習公關技巧的教材,更讓普通大眾了解了公關的實質,說話需要技巧但絕不能只流于技巧,溝通需要真誠但也要學會釋放真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