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1、使用外部評價體系的人:
??? 對別人的評價特別在乎,甚至會內化別人的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做事的動力,常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金錢,可以稱之為“外部動機 ”。?對應于提摩西*加爾韋理論中的“自我1”的領域內,也就是意識及頭腦層面
2、使用內部評價體系的人:
??? 對別人評價不在乎,做事的動力,源自于自己的內心,稱之為“內部動機”。?對應于提摩西*加爾韋理論中的“自我2”的領域內,也就是潛意識和身體層面。??
??? 事例:列夫托爾斯泰在創作《安娜*卡列尼娜》時不由自主的將放蕩的女人寫的越來越可愛,最后卻不免死亡的結局。
3、使用外部評價體系時,誰控制著評價標準,誰就掌握著你。
實例:以遞減的零花錢“趕走”附近吵鬧小孩的智者老人。——————提醒我們莫忘初心
二、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1、精神胚胎:意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提出(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創辦多家蒙特梭利學校,邊際世界各地。蒙特梭利教育法,主要理念可以提煉為“愛”和“自由”。
精神胚胎的概念可概括為三句話:
& 每個孩子一出生就進有一個精神胚胎,就像一粒種子。成長,就是這個精神胚胎發育的過程;
& 植物種子的發育,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而精神胚胎的發育,需要的養料是“感覺”;
& 精神胚胎在發育過程中,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會驅動孩子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孩子的自發選擇,有深刻含義;
2、感覺分類
感覺,就是“我”與其他事物建立關系那一剎那的產物——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哲人)
(1)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本體感覺:一些運動器官在運動或做靜止狀態下給你的感覺;
(2)第六感:超出五官感知的能力,心理學將第六感和直覺并列在一起;
(3)第七感:一種說法指對相互連接的世界的感召力(銀行家看到數字思考怎樣優化金融交易);第二種解釋,指對時間的靈敏感覺
3、精神胚胎說的重要假說:每個生命的精神胚胎充分發育的話,都會成為他自己,這都會很美
啟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強加自己的意志在孩子身上,否定孩子的感覺,就是破壞了孩子的感覺,也破壞了孩子和事物直接建立關系的能力。
三、真自我和假自我(精神分析學)
1、真自我:自我是圍繞自己的感覺而建立,有自我的人,會尊重自己的感覺,不會太為難;溫尼科特研究的母子關系中如果媽媽圍繞著孩子的感覺而轉,就會催生孩子的假自我;
2、假自我:自我圍繞著別人的感覺而建立;在口欲期的喂養、肛欲期的大小便、俄狄浦斯期的競爭欲處理上,按照父母的意志就是構建孩子的假自我。
四、學習感悟
??? 本周的學習內容圍繞自我的形成過程分化的兩種不同形式而展開,真自我假自我對應內在評價體系和外在評價體系。“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我們成長的最終追求,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羅杰斯的“成為你自己”,溫尼科特的“讓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蒙特梭利“愛和自由的精神胚胎論”都在指引我們在規則的范圍內最大發揮自我,以自我為中心進行感知和與外界的接觸,這樣的我們才能是最愉悅、耗能最低的狀態。
??? 對應在孩子的養育者來說,要想培養一個真自我的孩子,就需要以孩子的感受為中心,并且放手讓孩子去感受世界,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會受傷或存在一丁點的風險就去阻斷孩子與事物的感知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