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與王菲合唱的《風清揚》刷爆朋友圈,一個是互聯網的風云人物,一個是娛樂圈天后級人物。可說都是天才。
這背后的故事估計說上個七天七夜都沒法說完。
馬云是祖師爺賞飯吃,王菲是老天爺賞飯吃,合著都是輕而易舉就變成天才了。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告訴我們,要成天才,我們大部分的時候要做到,而且要做到堅持。不是重復一萬小時,是讓你的一萬小時不斷精進。
馬云做成天才,是因為苦逼自己15年才出頭。不是祖師爺賞的,是自己掙來的。
王菲是天才,不是老天爺賞的。是自己一天天練習,細微的改進,漸進的改進,自己體會的改進而來的。
我們是普通人,不和名人比,起碼我們得和自己比吧。
今天的你和十年前的你,有改變了嗎?
你覺得十年以后的你還和今天的你是一樣嗎?
我們做不成天才,是否可以做成努力的人才呢?
比如我們現在參加的劉主編寫作班。當初一腔熱血,奔著劉姥爺的“提筆就怕到流暢書寫”,你是不是覺得劉姥爺是神一樣的人物,跟了他你就變成神手下的天才了。
抱著這樣想法的人肯定有很多,然而做成天才的有幾個呢?天才肯定會有的,都在路上。蠢才也會有的,在入門就掉隊的坑里。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告訴我們,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經過一萬小時打磨出來的。
我們有好的教練劉主編,想成為寫作天才,是有可能的。我們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你肯定會糾結的說,我很努力的每天聽課,每天聽書。劉主編的課一堂沒落下,導師班的課也沒缺過,可是我還是和沒參加寫作訓練營之前一樣,寫不出流暢的文字。
是呀,你在重復你的一萬小時,10年以后還是和現在一樣,庸才一個。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告訴我們,確定了目標,那么就要為這個目標的實現找方法,并按照方法不斷的練習,變成髓鞘質,你才有成為天才。
我們參加寫作班,除了聽課,聽書,看書,我們還要不斷的練習―寫。寫寫寫,不停不斷,跟著群體,跟上老師的步伐,如此才有可能成才。
記住,是持續不間斷地做這件事,而且要今天比昨天改進一些,明天比今天精進一些,未來的天才說不準就是你了!
馬云生來不是天才,他是后天成才,所以才有人說他是老天爺賞他做了天才。其實哪是老天爺賞的,他只是后來把那一萬小時玩的爐火純青,然后自己把自己賞成了天才。
王菲是有個好嗓子,是父母給的。如果沒有她后天的努力,上天給的天才估計也會變成庸才了吧!她只是提前把一萬小時的功課做完了。
問問自己,你的一萬小時要怎么過?要怎么用?10年前的你腦袋沒開竅,那么今天你腦袋該開竅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就擺在你的面前。
10年后的天才,就是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