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木蘭初見孔立夫,當時只道是尋常

姚木蘭在要與曾家幼子訂婚之前,認識了孔立夫。

姚家因為木蘭拐賣被曾家相救之事,兩家成為通家之好,木蘭與蓀亞年歲接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木蘭對蓀亞既無惡感,也無特別的喜歡。

但曾家門第高貴,曾父是當朝大官,家中殷實,那個年代講究的“門當戶對“,在木蘭和蓀亞之間非常合適,姚家雖不是權貴卻亦是大富之家,姚父為人品行受人稱贊,名聲在外,曾家門風嚴謹,曾母和藹可親,特別喜歡木蘭,看起來,這樁婚事再美滿不過了。

“以社會上的標準而論,木蘭嫁到曾家,應當算是如意”。

如果沒有遇到那個人,歲月靜好一切該是如何的遂人心意,可又是好幸運,能遇見那個人,讓木蘭同時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幸福與憂愁,快樂與痛苦竟如此之相似,那天晚上,誰也不敢說木蘭是快樂,還是傷心“。

有人批評木蘭,既然知道自己心上另有其人,為什么 不果斷拒絕曾家的提親。

那個時候的木蘭與立夫相識不過幾個月,就連木蘭自己,也只是朦朦朧朧地意識到對這個男孩有著不同尋常的感覺,“剛感覺到精神上的自由,剛感覺到她以前未曾經過的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味道,這種幸福的味道里,是有立夫這個異性青年的。“

木蘭受父親的影響頗深的,姚父信奉道家思想,凡事都是依照“無為而治“的辦法,木蘭也認為“個人的婚姻大事,是命中注定的”,“當她在運糧河上的船上第一次看見蓀亞,那么個男孩子,向她咧著大嘴微笑。命運真是把他們倆撮合在一塊兒了!好多不由人作主的事情發生,演變,終于使人無法逃避這命定的婚姻!”

不要說木蘭在感情上的軟弱不作為,木蘭堅強不弱于男兒的個性,由于父親的呵護寵愛,以及自身的天資出眾,已是當時女性中鶴立雞群的存在。

“那個時代受過傳統的良好教養的小姐,決不承認自己對男人有情愛之私,也不允許別人這樣說自己,因為說愛男人就算是人品上的污點”。

不要指望人物能脫離自己的歷史局限性與時代環境的壓制,即使是我們喜歡的木蘭,即使是優秀如木蘭般品行高遠的女性,也無法像我們現代的女性那般,敢愛敢恨,社會的觀念對人性的影響很深,也許一百年后,現在這些自詡勇敢無所畏懼的人們,還是會被自己的后人搖頭嘆息著,為什么不敢為自己的命運一博。


何況立夫并未與木蘭同步。

立夫在他們相識的這個年齡,十六七的男生一心想到得是國仇家難,“從來沒有想到過男女之愛,甚至對于女人的美也是無動于衷的。”他喜歡與木蘭交談,“只因為木蘭懂得這些東西,并且智慧高,精神好”。

立夫一直當木蘭是他精神上的知己,而且立夫心性高遠,人品高潔,從不將精力耗費在兒女之情上,為人純善,侍母至孝,與姚家二女兒成親之后,與妻感情融洽,相敬如賓,雖莫愁總是不理解他,為他激進的文學青年胸懷,針砭時弊的性格擔憂不已,立夫從未嫌棄也未抱怨,對待妻子一如既往的關懷呵護。

立夫是君子,林如斯說木蘭是其父親心目中理想完美的女性,那立夫,應該就是林語堂心目中理想完美的男性,或者直白點說,孔立夫是作者筆下完美化的自己。

成為經典的文學作品,總是有作家自己的感情和人生閱歷在里面。

比如張愛鈴筆下的“九莉”,蕭紅《呼蘭河傳》的“我”,畢淑敏《女心理師》的“賀頓“,路遙《平凡世界》中的”孫家兩兄弟“,這些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作者的影子,傾注了作者的偏愛,甚至完成了作者自我的升華。

而孔立夫和姚木蘭,簡直就像是作者經歷的翻版,而立夫的一生,更是明白顯露了林語堂對愛情的理解: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1912年,林語堂去上海圣約翰大學讀書,認識了同窗好友的妹妹陳錦端,用他的話說,“她生得確實其美無比“,才子鐘情佳人,佳人也仰慕才子,陳錦端則傾心于林語堂的博學多才,愛他的“英俊有名聲”。

可惜兩家社會經濟地位的懸殊,陳錦端的父親明確告訴林語堂,他已為愛女訂親,但陳父欣賞林語堂的才華與人品,將自己好友的女兒介紹給林語堂。

廖父是銀行家,當時名望很高,廖家門第也不低,但廖父倒也很滿意陳父的提親。

多年之后,林語堂始終不能忘懷陳錦端,想想多酸楚,他心中至愛陳家姑娘,卻要和陳家隔壁的廖家姑娘訂立媒妁之約,談及此事,他不無感慨:“在那種時代,男女的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的。”

幸而廖翠鳳始終心如磐石,知道林語堂心有所屬也毫無芥蒂,連他們的女兒都知道父親一生愛戀是陳家姑姑,為自己母親敏不平,廖翠鳳只微微一笑,讓女兒不要攻擊父親,“他一生因為此事,心中也很苦。“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后人羨慕廖翠鳳其貌不揚,卻能得林語堂這樣才貌雙全的男人一輩子的呵護和疼愛,卻沒想到廖翠鳳是何等與眾不同的胸懷。

當初廖母和女兒說:“語堂是個牧師的兒子,家里沒有錢。”廖翠鳳很干脆又很堅定地回答:“窮有什么關系?”

試問,有這樣堅定而誠摯的心懷,即使廖翠鳳沒有陳錦端的美貌和才華,何嘗不是優秀的女兒家。


所以,《京華煙云》中,林語堂將處處不如自家長姊的莫愁配給了孔立夫,莫愁有著世俗的智慧,有時候還會顯得過于世俗,正如非常欣賞孔立夫的老師傅大人也認為“孔立夫簡直是紅硬木,是破不開的,但是他需要以柔來克。他跟莫愁的土相配,比和木蘭的金相配還要好。”

孔立夫一生為了抱負奔波,也不為五斗米折腰,沒有莫愁的安于貧困和勤于持家,也就沒有孔立夫放心的后援。

正如林語堂在國外求學時,經濟困難之時,是廖翠鳳變賣首飾以維持生活。

木蘭對于立夫,是值得尊敬和仰慕的女性典范,是值得真心對待的大姨姐,除此之外,別無他想,雖然偶爾會覺得如果莫愁有她姐姐的見識就好了,但并不影響他們夫妻之間的和諧。

林語堂一輩子惦記著自己年輕時候的愛人,老了都不忘打聽陳錦端的消息,廖翠鳳當然知道林語堂的心,但她并不吃醋和嫉妒,有時還會開玩笑地對孩子說,林語堂是喜歡過陳錦端。
他們之間,一直彼此信賴,廖翠鳳相信他,他娶了她就會好好待她。

林語堂一生婚姻幸福的秘訣在于,他懂得取舍,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遺憾,唯有把愛過的人放在心里,憐惜眼前的人,珍惜已經擁有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跳動的爐火在映襯著心房, 蹦出的火星牽引著情郎。 推開房門窺探著遠方, 遮羞了星星和你那處的月光。 窗前的紅燭訴說...
    素絢閱讀 291評論 8 6
  • 1.進入tomcat/bin目錄下,執行sh shutdown.sh命令關閉tomcat。 2.然后執行命令 ps...
    enshunyan閱讀 1,386評論 0 0
  • 初來乍到一抹湖水讓人體會到一種在鬧市過后的清虛、恰好一只鷺鳥佇立在湖面。于是有所感而胡謅低吟幾句:素山天水混一色 ...
    哲人閑話閱讀 309評論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