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養身之道》書評 ‖ 即便沒想過活100歲,但也想要無病無痛高質量的活法

國家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說,健康不需要高科技,想要健康快樂100歲,醫藥只占健康因素的8%,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占到60%。那這60%要如何做到呢?只要少生氣、注意飲食、每天走走路,就做到了。

很多億萬富翁,30多歲就死了;很多不當官,也沒有錢的農村人,連卡路里都不知道,卻都活了100多歲,原因很簡單,他們順應了自然規律。

大自然是母親,提供衣食養育你;是老師,生命規律教育你;是法官,做對做錯獎罰你。你順應了自然,就健康長壽;違背了自然,就疾病短命。

人體是世界上最復雜、最精密的儀器。一個細胞里,就有幾萬個基因,每個基因有31億對堿基對,復雜的超過我們的想象,更超過了高科技。和人體自身功能相比,所謂的高科技還在山腳下呢。

我們相信醫學,但是其實中醫、西醫都只發掘出很少的部分,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在遵守自然的情況下擁有的巨大的潛能和修復能力。

古希臘名醫、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醫生,醫生是幫助本能的。掌握了大自然的規律,并學會尊重它,獲得健康其實很容易。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所以,每天無論多忙,都堅持步行一小時,漫步在街心公園的林蔭道上,身心都會放松。

當然,我們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并不是讓人們有病不去看醫生,而是告訴人們,在什么時候應該去找醫生,即便是在名醫的指導下,也需要靠自己細心理解病情和醫囑。

更重要的是,在無病的時候,如何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調理自己的身心健康,關愛自己和家人,做自己的家庭醫生。

《百歲老人養身之道》這本書,采訪了100位百歲以上的老人,總結這些老人的健康養生秘訣,主要有“九要”,對照看看,大家做到了多少呢?

一要“樂”。

要始終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心清氣順,笑口常開。100位百歲老人中,87位都是樂觀派,愛說愛笑愛熱鬧,大事小事不計較,更不省悶氣。還有13位,雖然脾氣倔強,但吵過就過,不記仇,不積怨。

樂觀的要訣是:凡是往好處看,往大處看,心存美好,善待每一次人生變化和轉折,對每一次好的變化感到高興;習慣于個人生活的縱向比較,不喜歡在某一方面同優于自己的人滿目的橫向攀比。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談到對現今社會的看法,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現在的生活過去連做夢也不敢想,我就想再多活幾年。”

二要“善”。

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心底無私天地寬,無論說話,還是做事,傷人,害人的都不說,不做,心中坦蕩蕩,吃飯睡覺香。對家庭,對社會,都有一種報恩思想和責任意識,心存一股正氣,病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實現他們一個個夢想。

100位百歲老人中,有37位中年喪夫、長期寡居的婦女,經歷人生這么大的磨難,全靠一股把這個家帶好的責任感和信念支撐。

100位百歲老人中,家庭和睦的占了100%;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占了87%;愛活動的占了84%。和他人一起勞動時邊勞動邊說笑,單獨勞動時哼小曲,或吹口哨。

三要“和”。

對外,親戚鄰居中,保持和諧親切的氣氛,除禮尚往來外,有事沒事,也與他們嘮嘮家常,別人有困難,樂意出手相助。對內,家庭和睦,一家人尊老愛幼,子孝媳賢,親情長在。有的百歲老人,兒女都先自己去了,但孫子孫媳,甚至侄子侄媳都待他們很孝敬。

四要“寬”。

凡是寬容,不斤斤計較。對外,多想別人好處,即使有人對自己確有傷害,也不同其一般見識,惹不起躲得起,躲不起就以“吃虧是福”而自我化解,不生悶氣不自殘。對內,親人子女有錯誤,該教育教育,該調教調教,吵過罵過打過也就了結了,不記仇,不積怨,不生悶氣。

五要“勤”。

長壽老人都是閑不住的人,年輕時勞作不停,到了老年,仍然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諸如洗衣服、一天三餐、夜晚脫衣休息之類,他們多數都老亦不服老,不倚老賣老。好多老人還有早晚散步,打牌等習慣,生命不息,活動不止。

六要“養”。

首先是養心,不想做不到的事,不謀過多的私利,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平常心對待,除了自然災害和親友生老病死外,幾乎心情沒有大起大落,保持一顆恬淡安逸之心。其次是養神,無論是年輕還是年老,都生活規律,入睡快、睡眠充足,保持午休,定時起居。三是養身,注意身體的平時調養,隨天氣變化而增減衣服,常喝點姜湯、蘿卜湯、綠豆湯一類的東西防暑驅寒,有點疾病也不輕易用藥。

在100位被調查的百歲老人中,終生無重大疾病的100人,老年后患慢性疾病的6人,偶有疾病但終生未服用西藥的就占17人。

七是“節”。

一是節食,不暴飲暴食,也不多飲多食,他們認為“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無益。”有一位百歲老人堅持了20多年晚上不用餐。二是節欲,除正常穿衣吃飯外,沒有其他什么欲求,吃飯穿衣也沒有特殊的講究。

100位百歲老人中,終生不吸煙不喝酒有54人;只少量飲酒不吸煙的有23人,在另23位又吸煙又喝酒的老人中,吸煙喝酒都有自己多年的一貫制的自我規律,沒有暴飲大醉的。

八要“清”。

吃飯清淡,100位百歲老人中,飲食偏素的占52人,且多喜愛飯前吃稀喝湯;身體清爽,多數老人都愛干凈,常換衣服洗澡,偏愛清潔;居住清靜,95位老人常年居住在農村,空氣新鮮,日照充足,通風條件好。

九要“練”。

多年堅持自我鍛煉。農村老人缺乏鍛煉場所和鍛煉器材,但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喜歡勞動,早晚散步,與人嘮家常。很多百歲老人中,有人喜歡一有空就用木梳梳頭;有人堅持常年用溫水洗臉洗澡;有人堅持晨跑;有人堅持早晚各喝一杯涼開水;有人有事沒事愛唱歌等等,都是對身體有益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遺傳也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在100位百歲老人中,他們的父母、祖父母、岳父母的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的達69人,50歲以下的僅13人。

其實,總結起來就三大方面:好心態,好習慣,勤鍛煉。而且,好心態又位居首位,這對于尙年輕但是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狀況的城市中、青年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