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月16日開始,實行了范志紅老師推薦的飲食習慣30天啦。體重減少了2公斤!
所有食物在我眼中就只有四種類型,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蛋白質的,提供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提供脂肪的。再簡化就兩種類型,從好吃不好吃進化到健康不健康。
一個月完成了媽媽二十年來對我耳提面命的飲食要求。
今天這份豌豆綠豆粉,多加兩元錢,喊老板加菜加豌豆!
以上內容是我,連續幾天晚上吃豌豆綠豆粉之后發的一個微信內容。很多小伙伴給我發來了評論,其中我媽媽的評論是貴在堅持。
很巧的是,我在每天進行飲食記錄的同時把自己的飲食記錄的手帳內容截圖到李勝利習慣養成臨時群里,他是一個很可愛的人,每次我發了截圖,他都會給我回饋四個字,堅持的很好!
我不太喜歡堅持。我覺得能夠持續不斷的做到一件事的因素很多。堅持讓人感覺到這件事情是不舒服的,是違背了自己的意愿的。貴在堅持,或者堅持的很好。這幾個字都透露出來,這件事情并不容易,并不輕松,并不簡單,需要堅持。
實際上,有一些事情你覺得是正確的就會去做,這樣做起來一點都不難,一點也不虧待自己,你會發朋友圈說我每天堅持吃飯,你會告訴自己說我每天堅持睡覺嗎?肯定不會,因為這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同樣,我現在所做的事情不管是飲食記錄還是健康飲食,也是我非常認可的并且習以為常的事情,而且它能給我帶來快樂。
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很多時候的我都是一個異化的我。一直生活在控制與反控制管理與反抗管理的過程中。從小媽媽就告訴我,你很胖!你該少吃一點!少吃一點油膩的東西!多吃蔬菜和水果!在餐前要喝湯!
這些正確的理念,我表面是認可的,但是卻從來也做不到。因為一方面,這是媽媽對我的一種教育和控制。我覺得他的潛臺詞就是,我不喜歡你,因為你太胖了。或者說我雖然很喜歡你,但是你太胖了。另一方面,沒有很好的方法來實行。我沒有培養起任何運動的習慣。此外,在兩餐之間我沒有吃任何蛋白質或者水果墊肚子。導致我按照媽媽的要求,第一餐都吃得很少,但是到了第二餐的時候極度的饑餓讓我對碳水化合物充滿了渴望,我完全不想喝一點湯,吃一口一點蔬菜或者水果,就想直接吃最能補充能量的肉類,米飯或者饅頭。但是。吃完之后,我就會充滿了挫敗感,哎,我又做不到!
接著當我狀態好一點的時候,我又會記住媽媽說的話少吃少吃再少吃。就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我曾經嘗試過,把吃飯的筷子換成勺子,曾經嘗試過左手吃飯。
但是關于吃飯這件事情,基本的一些飲食健康的理念,基本的一些方法沒有掌握到的話,肯定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直到我真正的了解了這些內容,并且拿起的食品稱去吃飯,真正的稱量了每一天放到我嘴巴里面的任何東西之后,我才有了深刻的認識,我該吃多少?我該怎么吃?我什么時候吃?
真的很慶幸有簡書和天黑寫作團這個平臺,否則我這些文字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發。因為我的媽媽如果看到以上文字,她不會欣喜地感覺到我的女兒成長了!她會很自然地產生一種相反的想法。是的,我不會教育我的小孩呀,你教育自己的小孩將來就用好的方法吧!我倒要看看你培養的孩子能好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