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感動了,感動的稀里嘩啦,這才叫愛情啊。
咪蒙在一篇文章最后,分享了一個故事,故事是何樣的:
有個女生的爺爺性格木訥,不善言辭,奶奶性格強勢,對爺爺頗為不滿。直到爺爺去世了,奶奶才發現爺爺有記日記的習慣,日記里記得最多的是奶奶的健康問題,每次去醫院檢查完,爺爺都會在日記里嘮叨,“希望玉蘭沒事”,爺爺一直不信神鬼,卻在日記里祈求老天保佑奶奶健康平安。奶奶還發現爺爺藏了私房錢,都是20、50的的零錢,用塑料袋扎得嚴實,上面寫著“準備給玉蘭買禮物”,結果還沒想好買什么,就已經走了。
看到這兒,我真的好想哭。
也許他不善言辭,但是他細膩啊。他不會說甜言蜜語,卻用行動表達對你的愛。甚至于,他對你的愛,對你的關心都是默默地、無聲地,你都沒有發現。
許多人都喜歡聽甜言蜜語,這點并沒有錯,畢竟,有哪個人不喜歡聽好聽的話呢?少了甜言蜜語,也許就沒有那么多的浪漫,但用行動詮釋的愛,不也很浪漫么?如果一個人說會把你寵上天,舍不得你那么辛苦,卻不見他替你分擔一丁點兒,這種浪漫我情愿不要。
經常看到一些故事說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在里面忙著做飯,等到母親忙完了,飯桌也該收拾了,但在我們家,這種情況就沒出現過。
那日,家里來了很多人,爸爸去買了食材,回來又幫媽媽洗魚煮肉,許多菜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客人到了就可以出鍋。而客人來了時,又給媽媽留足了面子,自己在外招呼客人,媽媽在里面忙活。許多人都以為那些美食是媽媽做的,其實大部分都是爸爸的手藝。
媽媽坐到飯桌邊時,有個客人嚷嚷著把菜撤了打牌,爸爸很嚴肅地說“別急,等我媳婦吃完再收拾”。客人又吵了一次,爸爸仍是那么回答。
幾天后,我們應邀去姨父家玩,全程都是小姨在洗菜切菜炒菜,姨父在客廳打牌,小姨一個人忙活了3個小時。
從爸爸媽媽的交流互動中,我總能感受到愛情。
爸爸經常叫媽媽“丫頭”;媽媽下晚班回來,他走路總是輕輕的,也不讓們去打攪她;上高中那會兒,每個周末都是他親自下廚,媽媽下班回來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菜,即便現在,他有時也會做好飯等媽媽下班。
從小到大,我沒有聽到他們說過什么甜言蜜語,但我一直覺得“丫頭”是一句很美的情話。他們是柴米夫妻,卻似乎更加相愛了。有人說,要嫁就嫁一個會做飯的男人。其實,會做飯的男人只是更細膩、更懂得體貼別人而已,他會和你一起做家務,甚至幫你分擔更多。
有人說細膩的男生愛嘮叨,惹人煩。是啊,他關心你才會嘮叨,才會把一件微小的事情重復好幾遍,這一切的一切,源于他喜歡你啊。一個不關心你的人,才不會嘮叨那么多,他又不傻,又何苦讓你討厭他呢?
所以姑娘們,遇見這樣的男生就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