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頭條,不能再錯過簡書了!

? ? 第一次打開簡書,是因為朋友圈有位老師,說60天拿到了簡書簽約作者,這位老師是我很崇拜的一位老師。他對于新媒體的敏銳度,一直活躍在新媒體的潮流。3月份,第一次想自己也寫點什么。這段時間我對社群和知識分享作了大量的閱讀,加深了理解,也堅定了我著手寫出自己要表達的對生活、對工作、對新媒體認識的看法和觀點。萬事開頭難,本來準備清明節三天假期好好的靜下心來寫一寫,可是因為很多事情又耽誤了。

? ? 談談我對簡書的認識吧。一、簡書清新簡樸的風格,是我的第一印象,APP也是簡單名了,沒有太多的花哨;二是打賞,雖然某智酷關于為內容付費的滲透率已達34.9%,這種打賞滲透率已達9.1%,已初具規模,有很高的增長潛力,同時目前自媒體的收入來源廣告收入占絕對的主流,可喜的是打賞收入已經排第二了,相信這也是簡書創始人超前的規劃吧;三是入駐寫作的作者會越來越多,自媒體作者分發平臺和自媒體作者之間的同質化也會加重,有價值的優質內容尤為重要;艾瑞網專欄作家Gauin曾說“光有內容,只能做成一個內容孤島。你要做的是社區,那就需要有用戶去討論,去聊這個話題。讓用戶借助內容實現勾搭,讓用戶再創造更多的內容。”我本人也非常認同。四是按照行政區劃的省市專題,我認為這是個平臺差異化的定位,面對省市招募主編。就好比原來online,現在offline了,這和社群運營的經營思路完全吻合,正如簡書官方所說,大家也會志趣相投成為朋友,同時不定期的城市下活動將從這里連接更多來自簡書的朋友。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每個人熟知的O2O閉環嗎?同時社交功能也有了。可以設想下未來的簡書應用場景,多美好的體驗。

? ? 某智酷給出了未來更美好的想像:社交和媒體二者是互相促進的。在消費者稀缺的注意力下,媒體社交化或許為自媒體運營者帶來新的商機。

? ? 我已經邁出第一步,你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