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中的幸福

文/七棱鏡

有一次,我和同事,還有部門的一位女領導一起去青海出差。正事辦完,我們就到附近的景點逛逛。當我和同事為眼前的奇峰怪石、水天山色所吸引,嬉笑著游覽、拍照時,領導卻不時俯下身來,細細地端詳草地上,石縫間、或路邊的一顆草,一朵花。

女領導是一位詩人、作家,她寫的詩美極了。“每一片塵埃都是具體的/每一片雪花也是”?“青苔開始在時間上雕刻花紋/鋪張而浪漫/從此,花開都會有葉子陪伴”……雖然從事著與文學創作并不相關的管理工作,然而她筆耕不輟,每天都有絕詞妙句問世。我常常想,能寫出這些美麗句子的人,內心一定是無比幸福豐盈的吧。

與世俗對幸福的定義不同,這種幸福,是一種對生活詩意的感悟和解讀,不被物質所擾,不隨歲月而調,充實、熱愛、平靜、滿足。

曾幾何時,我也體會過這樣的幸福。那應該是童年和學生時代吧。那時,我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女孩兒,內心安靜,像無風的湖面。那時的我,聞得見季節的味道,看得清樹葉的脈落,聽得見花開雪落的聲音,分辨得出雨滴奏出的交響樂。

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美麗的感覺也漸漸遠離。因為每一天,我的內心都充塞了太多現實的聲音。要完成工作任務,要努力賺錢,要做家務,要教育孩子……這些聲音像緊密急促的鼓點,在腦海中不停地敲,讓我無法再聽到那些內心深處的寧靜音樂。

或許,這是成長的必然?一位昔日的同桌,曾是頗有才華的文學青年,他的文字時而犀利,時而幽默,別有風格。然而從事營銷工作的他,已經多年沒有動筆,每天在打拼和疲憊中掙扎。有一次,他讀到我以前寫的東西,發來一句:“真羨慕你,還能寫這么安靜的文字。”我無語。

但是,成長與麻木之間,就是必然的等式嗎?像我的女領導,年齡已經奔五,每天也有工作纏身,但她依然能夠用一雙充滿智慧和靈性的眼睛,隨時捕捉到身邊的美。而這雙眼睛的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就是善于觀察細節。

對,細節。一棵草的形狀,一片云的變化,一塊巖石的紋理,一個路人的表情,我們有多久,沒有仔細觀察過這些了?我們會在刻意安排的旅行中,為那些從未見過的壯闊景色不住贊嘆,卻不會為身邊這些細節片刻駐足。由于習以為常,我們的感官對于這些細節是倦怠和麻木的,就像美國著名聾盲女作家海倫·凱勒在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的:“他們的眼睛粗枝大葉地掃過身邊的世界,耳朵則模模糊糊地接受周圍的聲音,從不會集中起來,帶上哪怕是一點點欣賞的意味。”

海倫在書中寫道,一次好友來訪,她問這位剛從樹林散步歸來的好友看到了什么,好友回答:“沒什么特別的。”海倫心里嘀咕,“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從林間穿越居然沒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東西,這怎么可能呢?像我這種看不見的人光憑觸摸還發現了無數有趣的事物呢。我感覺出了樹葉精巧的對稱性,欣喜地撫摸光滑細膩的白樺樹……我觸摸到柔軟的花瓣,還發現它們一圈圈地卷繞著,真不簡單……

海倫在作品中表現出的,對自然界細膩入微的感知力,和她對于生活無比強烈的愛,讓我們這些耳目健全的人自愧弗如。即便我們做不到這樣,也無意成為作家或詩人,多多留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也能夠讓我們放松,讓我們更容易產生幸福的感覺。

記得公司曾邀請過一位知名的心理學專家,為我們集體上過一堂以緩解心理壓力為主題的健康課。專家講了什么我記不清了,但他教我們現場體驗的快速解壓方法讓我印象深刻。“選擇你周圍能看到的一到兩樣東西,用五分鐘,認真觀察它的形狀、樣式或紋理,或者認真地聽你能聽到的一種聲音,努力分辨聲音的內容。然后雙手交叉搭在兩肩上,閉上眼睛,想像一個曾讓你感到舒適愉悅的場景。”

我按照專家的講解去做。當我閉上雙眼,想像著那個愉悅的場景時,腦海中那些像齒輪一般緊緊咬合著的緊張和焦慮倏地放松了,我的身心被一種美好的情感包圍著,耳邊似乎響起舒緩的音樂。那一刻,我真的有種非常寧靜、幸福,甚至想要流淚的感覺。

這是我第一次,以一種儀式的方式,尋找到、體悟到細節的力量。當我全神貫注于那些細節,周遭的世界就立刻安靜下來,仿佛有一縷清風,在密不透風的心靈上推開了一扇窗。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當代中國博物學領軍人物劉華杰說,我們現代人都在鋼筋水泥的環境中長大,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但“感知大地的能力越來越退化”。他倡導的博物學是“生活中的博物學”,法門就是“睜開眼睛去看,留心我們身邊。”“比如在草地上打個滾兒,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博物學事件,你就能感覺到土的軟硬、草的干濕。好感覺非常重要。”

是的,好的感覺、放松的、詩意的感覺,就在我們身邊。當你疲于奔命,忘記了它們,或者跋山涉水去尋找它們,不如時常停一停,把眼睛和心靈,聚焦于周遭某個平凡的細節。結識一棵樹,讀懂一片葉子,聽聽鳥兒講故事,隨時隨地,把心靈舒展開來,相信你也能體會到一種幸福,在都市的鋼鐵叢林中,找回那個快樂、自由的世界。

本文內容為作者原創,微信公眾號:七棱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