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是2017年了。其實每次鄭重地踏入新的一年,并不代表生活真的會發生什么重大改變。真要做出改變的時候,往往是給生活蹂躪得滿地找牙,不愿服輸,只好顫顫巍巍爬起來,在時光里撿回自己的尊嚴和成就。
看看我的豆瓣,今年看了90+部電影,以后不知道還有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閑心再看這么多電影了。最近看完的一部是《熱帶魚》,臺灣導演陳玉勛1995年的作品。故事很簡單,可是我卻很感動。世界上有這么多人用影像來追求刺激,追求理想、功成名就或是去講述一個故事,傳遞一個理念,這些都很常見,沒有什么好不好之說。可是在陳導演的這部電影里,我看到的是用影像來記錄淳樸的品質,這是我看其它電影都沒有感覺到的。
劉志強即將參加聯考,整天在幻想自己喜歡的熱帶魚。有一天,卻和一個小男孩一起,被兩個綁匪抓走了。綁匪想要用他們打撈一筆錢,可是主犯卻出車禍死了。從犯阿慶不知道怎么做,只好把兩個人質帶回老家。阿慶知道志強要聯考,聽到他不想考試也要叮囑他好好復習,還開車去市里買他需要的參考書,為他去找老師解題;家里條件不好,兩個人質睡在床上,家里人卻睡在沙發上......到最后,警察終于發現了劉志強,可是劉志強卻不承認他們是綁匪。
追求世俗的成功,就不能免俗。在社會的大潮中,人們變得精打細算,互相堤防。淳樸的人,好像越來越少,變得像珍稀動物,甚至要看以前的電影來重新回味這么美好的品質。到今天,我們總是出發,在路上去尋找陌生人的溫暖,來證明著這個世界并不至于冷漠得讓人失望。一點一點積攢的溫暖,像火柴點燃另一根火柴一樣傳遞下去,好像生活總不至于太糟糕,順便再發條朋友圈說:“人與人之間還是很溫暖的/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的/謝謝你,陌生人”。可是這些,都是我們原本就有的啊,只是我們先毀滅,再重建。好玩的是,我們現在遇到了感覺淳樸的人,反而不能徹徹底底地放心,有時要疑心:“他這么說,是真的這個意思嗎?”
我覺得更難得的是,這部電影是1995年的,而我2015年去臺灣玩的時候,臺灣的人還是很好,感覺很善良。我們不知道要搭幾路公交,問公交司機,可是車上坐在后面的人都走到車前面來告訴我們;他們好像總是不急不躁的樣子,住的青旅有著灰塵,但是他們好像并不怎么在意收入,更在意生活,很是“任性”;為我們規劃了15天旅程的臺灣通老板,告訴我們交通和游玩地點,給了很多很有用的建議和意見......當時在臺灣,我們遇見了很多臺灣人,可是,沒有一個人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不好的。一個人給人留下好印象是不難的,難的是,一個地方的所有人都給你留下了好印象。
陳玉勛導演說這部電影是給愛做夢的少年的。但是我想,更多的人不是去感慨那個總是在幻想熱帶魚的少年,而是在感慨綁匪一家的淳樸善良。淳樸的余額不多,剩多少,都是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