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與班上的小C就他近期的考試成績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他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明明掌握了知識點,但成績卻不盡人意。在與班上其他科任老師討論學生情況時,我們特別提到了小C。老師們普遍認為他“心態浮躁,缺乏專注,過于自信,導致課上不專心聽講,課上課下都自行其是。”
這種無法靜下心來,缺乏對學習的敬畏,往往是學習狀態下滑的起點。前兩次考試,題目相對簡單,班級整體表現良好,但小C的成績卻不理想。我曾特別找他談話,指出他為何在大家都能做好的簡單題目上犯錯,這反映出他的態度問題,是不夠認真的結果,歸結為兩個字就是“踏實”。而這次考試,盡管班級整體表現不佳,小C卻取得了好成績,這明顯表明他開始認真對待考試,對考試有了敬畏之心,才把自己應有學習考試能力發揮出來了。
小C還詢問,盡管他在其他科目上能夠自主學習,但在物理課上也盡量跟隨課堂節奏,為何物理成績還是和其他科目一樣逐漸下滑。
這實際上是狀態問題,個人的潛意識習慣和想法會影響行動。對知識的敬畏不應僅限于對某個個體,缺乏敬畏會導致對細節的忽視,課堂上雖然能迅速理解,但真正的考試需要自己獨立思考時,就會發現處處是挑戰。我們必須隨時保持敬畏之心,課堂上的理解力得益于老師的講解,是老師將難點一一化解,讓我們覺得學習輕松。
他還提到,有時難以控制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情緒是人的正常反應,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但我們應學會掌控情緒,而不是壓抑,要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徑。
遠離負面情緒的干擾,釋放正能量。專注于自己的學習,不要過分關注周圍同學和老師的閑言碎語,這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降低學習效率。對于那些充滿負能量、抱怨不斷、不務正業的人,應保持距離,因為情緒是會相互影響的。長時間與負能量的人相處,你可能會不自覺地被卷入其中,被迫共情,接納他們的怨念,消耗自己的精神力量。如果教室充滿了負面情緒,整個教室的氛圍都會變得壓抑。
我們應只接受他人的積極影響,他人的光芒會照亮我們。我們要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芒,傳遞正能量。不在于光芒有多強烈,而在于有光就能照亮周圍。我們的能量越大,照亮的人就越多,影響的人也就越多。